應用飽和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調查鄭州、商丘和洛陽3個地區的5個奶牛場、2個專業村的582份糞樣,查出陽性樣品64份,隱孢子蟲總陽性率11%(64/582),發現兩種不同形態的卵囊,根據其形態結構等特點鑒定為小球隱孢子蟲(C.parvum)和安氏隱孢子蟲(C.andersoni)。其中2個場奶牛感染安氏隱孢子蟲,有1個場的奶牛感染小球隱孢子蟲,且感染強度較小。犢牛感染率較育成牛、成年牛高。并進行小球隱孢子蟲分離株對初生犢牛的致病性試驗,其結果為潛隱期7天,排卵囊高峰出現在感染后第16天,高峰期5天。剖檢后消化道黏膜經抗酸染色鑒定,僅在回腸中段發現卵囊。
關鍵詞: 奶牛; 隱孢子蟲; 流行病學;試驗感染
隱孢子蟲(Crytospridium)是世界上公認的引起人畜腹瀉的重要寄生性原蟲,某些種類可引起哺乳動物的嚴重腹瀉。目前隱孢子蟲病已成為世界上最常見的6種腹瀉之一,而且艾滋病病人主要繼發感染病原之一。犢牛隱孢子蟲病首次報道于美國,其后在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匈牙利、丹麥、比利時、法國、德國、羅馬尼亞、捷克、蘇聯和日本等國發現。該病主要通過飼料、飲水等經口傳染給動物,通過牛奶、飲水、蔬菜等食物經口傳染給人,常引起流行和暴發。特別近幾年來,作為水源性疾病,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奶牛隱孢子蟲感染在我國也有很多地區發生。寧長申等1997年對河南省部分地區奶牛隱孢子蟲病流行病學進行了報道,張龍現等應用PCR-RFLP技術對河南奶牛分離株進行了種類鑒定。為了研究河南省奶牛隱孢子蟲病流行規律,在時隔7年之后作者再次對河南省奶牛隱孢子蟲病流行病學進行調查,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飽和糖溶液漂浮法檢查
1.1.1 糞樣采集 按3%~5%的比例隨機采集鄭州、商丘和洛陽3個地區的5個奶牛場,2個專業村奶牛群新鮮糞樣,每頭份20~200g左右,分裝于干凈的塑料袋,并標記牛只的年齡及自然狀況,帶回實驗室于4℃冰箱內保存備檢。
1.1.2 卵囊檢查 每個糞樣取10g,加適量自來水,攪勻,銅篩過濾。濾液置離心管中以3 000r/min離心10 min,棄去上清液,再向離心管內加入飽和糖漂浮液10 ml(食用白糖500 g,蒸餾水350 ml,石炭酸7.0 ml,密度為1.28)。攪勻后以3 000r/min離心10 min,然后用鐵絲環沾取表層漂浮液作壓片在10×40倍鏡下觀察、測量。
1.1.3 改良抗酸染色法 染液的配制:甲液為堿性品紅4.0 g,95%酒精20 ml,石炭酸8 ml,蒸餾水100 ml;乙液為濃鹽酸3 ml,95%酒精100 ml;丙液為2%孔雀綠2.0 g,蒸餾水100 ml。染色時將原液按1∶10用蒸餾水稀釋。染色步驟:糞便加水涂片→自然風干→加甲醇固定(晾干5 min左右)→加甲液(5~10 min)→水洗、乙液脫色(至涂樣呈淡粉紅色)→丙液復染1~2 min→水洗晾干→鏡檢.
1.2 試驗用卵囊準備 調查中收集保存的小球隱孢子蟲卵囊,用2.5%重鉻酸鉀溶液保存于4℃冰箱中。臨用前用蒸餾水洗去重鉻酸鉀,加27%糖溶液7 ml于10 ml的離心管中,然后在糖溶液液面加3 ml粗提卵囊懸液,3 000 r/min離心15 min,用吸管或針頭吸取兩溶液交界處的卵囊富集層,加蒸餾水至10 ml,3 000 r/min離心15 min,如此反復2次。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然后加入1 000 IU/ml的雙抗,加PBS保存于4℃冰箱中備用。實驗犢牛感染劑量為8.51×106個卵囊。
1.3 實驗動物及其感染 河南農業大學實驗奶牛場饋贈1日齡公牛犢3頭,飼養于火焰噴燈消毒的環境中。連續4天檢查無隱孢子蟲卵囊后,經口感染小球隱孢子蟲卵囊。感染后每天用飽和糖溶液漂浮法糞檢,若隱孢子蟲卵囊為陽性,稱取5 g糞便用30 ml自來水稀釋、離心沉淀、15 ml飽和糖溶液離心漂浮后涂片鏡檢,查15個視野,計算平均每個視野的卵囊數。觀察犢牛排卵囊規律,包括潛隱期、高峰期、持續期和感染強度。同時觀察糞便性狀、食欲、精神狀況等。
2 結果
2.1 卵囊形態及大小 用改良抗酸法染色的卵囊呈卵圓形或近圓形,呈玫瑰紅色,少數內有橘瓣樣子孢子,大多數卵囊呈內部結構不清的環狀結構,背景為藍綠色,對比分明。蔗糖濃集法中,卵囊內部呈淡玫瑰紅色,囊壁周圍有淡綠的光圈。經初步提純的卵囊見圖2。本次調查從奶牛糞樣中分離到的隱孢子蟲卵囊有大小兩種,均為卵圓形,卵囊壁薄、光滑、無微孔和極粒。卵囊內有4個子孢子和1個殘體。其中一種測量50個卵囊,大小為:6.21 μm~9.1 μm×5.12 μm~7.25 μm,平均大小為7.25 μm×6.33 μm,卵囊形狀指數(長/寬)為1.05~1.52,平均為1.22。另一種測50個卵囊平均大小為:2.82 μm~4.36 μm×2.82 μm~3.85 μm,平均3.32 μm×3.16 μm,形狀指數1.05。與已定名13種中感染哺乳動物的7個種比較,本次調查到的兩種隱孢子蟲可分別定為安氏隱孢子蟲(C.andersonis)和小球隱孢子蟲(C.parvum)。
2.2 感染情況 本次調查共檢查鄭州、商丘和洛陽3個地區的5個奶牛場和飼養奶牛比較集中的兩個專業村,共采集樣品582份,隱孢子蟲總陽性率11%(64/582)。其中小球隱孢子蟲感染陽性的奶牛場1個,安氏隱孢子蟲感染陽性的奶牛場2個。感染安氏隱子蟲的比率為40%(2/5),感染小球隱孢子蟲的比率為20%(1/5)。感染安氏隱孢子蟲樣品總陽性率為7.9%(44/582);感染小球隱孢子蟲的樣品總陽性率為3.1%(20/582)。具體感染情況見表1。
表1 奶牛隱孢子蟲感染情況調查結果
采樣時間 地點及場名 奶牛年齡 陽性數/采樣數 感染種類 陽性率(%)
7月 鄭州東郊散養戶 <6月齡 0/20 - 0
鄭 州ND 青年牛 0/16 - 0
鄭州西郊散養戶 各種年齡 0/39 - 0
鄭州YW 青年牛 0/88 - 0
8月 犢 牛 (1~6月齡) 2/24 C.andersoni 8
鄭 州RD 青年牛 27/69 C.andersoni 39
產奶牛 0/44 - 0
洛陽SS 各種年齡 0/44 - 0
商丘KD 青年牛 8/78 C.andersoni 10.3
<6月齡 7/78 C.andersoni 8.97
11月 鄭州ND 犢牛 20/26 C.parvum 58.3
青年牛 0/56 - 0
合計 64/582 11.0
2.3 感染強度感染安氏隱孢子蟲的牛感染強度均較大,樣品采用飽和糖溶液濃集后鏡檢,在40倍物鏡下一個視野可見隱孢子蟲卵囊數個別可達400個,多數在20~50個之間。而感染小球隱孢子蟲的牛感染強度均較小,每個視野極少有超過5個卵囊的。
2.4 陽性牛的臨床表現所有隱孢子蟲感染奶牛場中陽性牛均無明顯臨床表現。
2.5 實驗感染犢牛的排卵囊規律人工接種小球隱孢子蟲卵囊的犢牛,其潛隱期為7天,排卵囊高峰出現在第16天。高峰期持續 5天,排卵囊持續期為10天,見圖1。在400×下平均每視野10個卵囊。犢牛表現明顯拉稀癥狀。
2.6 試驗感染牛剖殺后腸道黏膜涂片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觀察犢牛剖殺后消化道黏膜分段涂片染色觀察,只在回腸中段發現卵囊。
3 討論
最近Xiao等報道在現有的已定名的13種隱孢子蟲種中, 感染哺乳動物的隱孢子蟲有C.andersoni, C.parvum, C.muris,C.felis, C.hominis,C.canis, C.wrairi, 而感染牛的為前3種。C.andersoni大小在7.4 μm~5.55 μm(6.0 μm~8.1 μm到5.0 μm~5.5 μm), 卵囊指數為1.35。 RA Carreno等把C.andersoni列為個體最大的隱孢子蟲。本次查到的卵囊平均在7.25 μm×6.33 μm, 卵囊指數平均為1.22。 大小與寧長申等1997年查到的卵囊平均大小為7.43 μm×5.8 μm接近,但形態更圓些。 根據卵囊形態和大小初步鑒定本次調查中查到的個體較大的蟲種為安氏隱孢子蟲; 小球隱孢子蟲直徑大小不超過4.5 μm,平均卵囊指數在1.04~1.22之間。本次調查的小型隱孢子蟲大小為3.32 μm×3.16 μm, 形狀指數1.05,與薛登民等等分離的牛隱孢子蟲大小相近(卵囊大小為2.5 μm~6.0 μm或3.5 μm~4.5 μm)。 與周金林等、 李培英等報道的卵囊大小有差異(小球隱孢子蟲平均分別為4.15 μm×4.05 μm和4.78 μm~4.42 μm)。 綜合分析,本次分離到的小型蟲種初步鑒定為小球隱孢子蟲。 本次分離的兩個蟲種與寧長申等1997年查到蟲種不同, 張龍現等對我國不同地區4個分離株的PCR擴增片段SspⅠ酶切結果表明,此前分離的河南安氏隱孢子蟲株及長春、 安徽、 北京株的安氏隱孢子蟲為同一個種。 本次分離的兩個蟲種在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正在進行。
由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段奶牛隱孢子蟲感染率各不相同,其中犢牛檢出率較高,青年牛次之,說明不同年齡奶牛對隱孢子蟲的易感性有差別。這個結果與文獻報道結果相符。隱孢子蟲的流行病學資料統計,全球范圍內大約有170種哺乳動物被記錄有該蟲感染,傳播途徑是卵囊由糞便到口,表現為動物間,動物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播和通過污染的食物和飲水的間接傳播。鄭州ND場為新近搬遷場,在原場址時未查到陽性牛,搬遷到新場址4個月后犢牛感染小球隱孢子蟲,而青年牛和成年牛未查到陽性牛只。這種結果提示:造成它感染的原因可能來自于周圍環境的攜帶隱孢子蟲動物的或污染的水源傳播。由于隱孢子蟲的宿主譜較廣,野生動物種群隱孢子蟲感染情況值得進一步調查和分析。
本次查到的安氏隱孢子蟲陽性牛均無明顯的臨床癥狀,課題組曾連續檢查陽性牛的糞便,雖個別牛的感染強度很大,但未見精神狀態及糞便異常。感染小球隱孢子蟲的犢牛僅見個別犢牛糞便較稀,但有的陰性犢牛的糞便更稀。這與普遍報道的有拉稀癥狀有差異,這可能由于感染強度較低。本次動物感染實驗的排卵囊潛隱期、高峰期等與Fayer等報道的相似,且小牛出現拉稀癥狀,但排卵囊量較低。這可能與本次實驗感染犢牛年齡偏大有很大關系。Fayer等(1998)報道感染小球隱孢子蟲犢牛的年齡均為1~2日齡,即出生后很快即接種隱孢子蟲卵囊。但Harp(1990)等對1周齡的犢牛攻擊小球隱孢子蟲,犢牛排出卵囊并有拉稀癥狀。本試驗所接種犢牛已達到5日齡,而且吃過初乳,這可能會影響其易感性;或者與感染強度較小有關;或者本次調查所見蟲種是不同的基因型。攻毒實驗的結果證實本次分離的小球隱孢子蟲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其詳細生物學特性尚待進一步研究。
調查中使用的兩種檢查方法可以互補, 改良抗酸染色法,操作簡便、穩定、可靠,視野對比分明,不需要特殊的設備和儀器,試劑易于配制,染色后的玻片便于保存。但由于采樣量小,往往容易漏檢,而且在染色時,每一步操作都要因溫度、涂樣量厚薄決定染色、脫色、復染時間長短,否則,易造成著色過重或過輕,不易觀察;飽和糖溶液漂浮法檢查經濟、特異、結果可靠,但樣品處理后需要馬上觀察,否則,卵囊易于變形,不利測量。因此,在本次調查中,我們同時用兩種檢查方法,有很強的互補性,提高了檢出率。
關鍵詞: 奶牛; 隱孢子蟲; 流行病學;試驗感染
隱孢子蟲(Crytospridium)是世界上公認的引起人畜腹瀉的重要寄生性原蟲,某些種類可引起哺乳動物的嚴重腹瀉。目前隱孢子蟲病已成為世界上最常見的6種腹瀉之一,而且艾滋病病人主要繼發感染病原之一。犢牛隱孢子蟲病首次報道于美國,其后在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匈牙利、丹麥、比利時、法國、德國、羅馬尼亞、捷克、蘇聯和日本等國發現。該病主要通過飼料、飲水等經口傳染給動物,通過牛奶、飲水、蔬菜等食物經口傳染給人,常引起流行和暴發。特別近幾年來,作為水源性疾病,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奶牛隱孢子蟲感染在我國也有很多地區發生。寧長申等1997年對河南省部分地區奶牛隱孢子蟲病流行病學進行了報道,張龍現等應用PCR-RFLP技術對河南奶牛分離株進行了種類鑒定。為了研究河南省奶牛隱孢子蟲病流行規律,在時隔7年之后作者再次對河南省奶牛隱孢子蟲病流行病學進行調查,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飽和糖溶液漂浮法檢查
1.1.1 糞樣采集 按3%~5%的比例隨機采集鄭州、商丘和洛陽3個地區的5個奶牛場,2個專業村奶牛群新鮮糞樣,每頭份20~200g左右,分裝于干凈的塑料袋,并標記牛只的年齡及自然狀況,帶回實驗室于4℃冰箱內保存備檢。
1.1.2 卵囊檢查 每個糞樣取10g,加適量自來水,攪勻,銅篩過濾。濾液置離心管中以3 000r/min離心10 min,棄去上清液,再向離心管內加入飽和糖漂浮液10 ml(食用白糖500 g,蒸餾水350 ml,石炭酸7.0 ml,密度為1.28)。攪勻后以3 000r/min離心10 min,然后用鐵絲環沾取表層漂浮液作壓片在10×40倍鏡下觀察、測量。
1.1.3 改良抗酸染色法 染液的配制:甲液為堿性品紅4.0 g,95%酒精20 ml,石炭酸8 ml,蒸餾水100 ml;乙液為濃鹽酸3 ml,95%酒精100 ml;丙液為2%孔雀綠2.0 g,蒸餾水100 ml。染色時將原液按1∶10用蒸餾水稀釋。染色步驟:糞便加水涂片→自然風干→加甲醇固定(晾干5 min左右)→加甲液(5~10 min)→水洗、乙液脫色(至涂樣呈淡粉紅色)→丙液復染1~2 min→水洗晾干→鏡檢.
1.2 試驗用卵囊準備 調查中收集保存的小球隱孢子蟲卵囊,用2.5%重鉻酸鉀溶液保存于4℃冰箱中。臨用前用蒸餾水洗去重鉻酸鉀,加27%糖溶液7 ml于10 ml的離心管中,然后在糖溶液液面加3 ml粗提卵囊懸液,3 000 r/min離心15 min,用吸管或針頭吸取兩溶液交界處的卵囊富集層,加蒸餾水至10 ml,3 000 r/min離心15 min,如此反復2次。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然后加入1 000 IU/ml的雙抗,加PBS保存于4℃冰箱中備用。實驗犢牛感染劑量為8.51×106個卵囊。
1.3 實驗動物及其感染 河南農業大學實驗奶牛場饋贈1日齡公牛犢3頭,飼養于火焰噴燈消毒的環境中。連續4天檢查無隱孢子蟲卵囊后,經口感染小球隱孢子蟲卵囊。感染后每天用飽和糖溶液漂浮法糞檢,若隱孢子蟲卵囊為陽性,稱取5 g糞便用30 ml自來水稀釋、離心沉淀、15 ml飽和糖溶液離心漂浮后涂片鏡檢,查15個視野,計算平均每個視野的卵囊數。觀察犢牛排卵囊規律,包括潛隱期、高峰期、持續期和感染強度。同時觀察糞便性狀、食欲、精神狀況等。
2 結果
2.1 卵囊形態及大小 用改良抗酸法染色的卵囊呈卵圓形或近圓形,呈玫瑰紅色,少數內有橘瓣樣子孢子,大多數卵囊呈內部結構不清的環狀結構,背景為藍綠色,對比分明。蔗糖濃集法中,卵囊內部呈淡玫瑰紅色,囊壁周圍有淡綠的光圈。經初步提純的卵囊見圖2。本次調查從奶牛糞樣中分離到的隱孢子蟲卵囊有大小兩種,均為卵圓形,卵囊壁薄、光滑、無微孔和極粒。卵囊內有4個子孢子和1個殘體。其中一種測量50個卵囊,大小為:6.21 μm~9.1 μm×5.12 μm~7.25 μm,平均大小為7.25 μm×6.33 μm,卵囊形狀指數(長/寬)為1.05~1.52,平均為1.22。另一種測50個卵囊平均大小為:2.82 μm~4.36 μm×2.82 μm~3.85 μm,平均3.32 μm×3.16 μm,形狀指數1.05。與已定名13種中感染哺乳動物的7個種比較,本次調查到的兩種隱孢子蟲可分別定為安氏隱孢子蟲(C.andersonis)和小球隱孢子蟲(C.parvum)。
2.2 感染情況 本次調查共檢查鄭州、商丘和洛陽3個地區的5個奶牛場和飼養奶牛比較集中的兩個專業村,共采集樣品582份,隱孢子蟲總陽性率11%(64/582)。其中小球隱孢子蟲感染陽性的奶牛場1個,安氏隱孢子蟲感染陽性的奶牛場2個。感染安氏隱子蟲的比率為40%(2/5),感染小球隱孢子蟲的比率為20%(1/5)。感染安氏隱孢子蟲樣品總陽性率為7.9%(44/582);感染小球隱孢子蟲的樣品總陽性率為3.1%(20/582)。具體感染情況見表1。
表1 奶牛隱孢子蟲感染情況調查結果
采樣時間 地點及場名 奶牛年齡 陽性數/采樣數 感染種類 陽性率(%)
7月 鄭州東郊散養戶 <6月齡 0/20 - 0
鄭 州ND 青年牛 0/16 - 0
鄭州西郊散養戶 各種年齡 0/39 - 0
鄭州YW 青年牛 0/88 - 0
8月 犢 牛 (1~6月齡) 2/24 C.andersoni 8
鄭 州RD 青年牛 27/69 C.andersoni 39
產奶牛 0/44 - 0
洛陽SS 各種年齡 0/44 - 0
商丘KD 青年牛 8/78 C.andersoni 10.3
<6月齡 7/78 C.andersoni 8.97
11月 鄭州ND 犢牛 20/26 C.parvum 58.3
青年牛 0/56 - 0
合計 64/582 11.0
2.3 感染強度感染安氏隱孢子蟲的牛感染強度均較大,樣品采用飽和糖溶液濃集后鏡檢,在40倍物鏡下一個視野可見隱孢子蟲卵囊數個別可達400個,多數在20~50個之間。而感染小球隱孢子蟲的牛感染強度均較小,每個視野極少有超過5個卵囊的。
2.4 陽性牛的臨床表現所有隱孢子蟲感染奶牛場中陽性牛均無明顯臨床表現。
2.5 實驗感染犢牛的排卵囊規律人工接種小球隱孢子蟲卵囊的犢牛,其潛隱期為7天,排卵囊高峰出現在第16天。高峰期持續 5天,排卵囊持續期為10天,見圖1。在400×下平均每視野10個卵囊。犢牛表現明顯拉稀癥狀。
2.6 試驗感染牛剖殺后腸道黏膜涂片改良抗酸染色法染色觀察犢牛剖殺后消化道黏膜分段涂片染色觀察,只在回腸中段發現卵囊。
3 討論
最近Xiao等報道在現有的已定名的13種隱孢子蟲種中, 感染哺乳動物的隱孢子蟲有C.andersoni, C.parvum, C.muris,C.felis, C.hominis,C.canis, C.wrairi, 而感染牛的為前3種。C.andersoni大小在7.4 μm~5.55 μm(6.0 μm~8.1 μm到5.0 μm~5.5 μm), 卵囊指數為1.35。 RA Carreno等把C.andersoni列為個體最大的隱孢子蟲。本次查到的卵囊平均在7.25 μm×6.33 μm, 卵囊指數平均為1.22。 大小與寧長申等1997年查到的卵囊平均大小為7.43 μm×5.8 μm接近,但形態更圓些。 根據卵囊形態和大小初步鑒定本次調查中查到的個體較大的蟲種為安氏隱孢子蟲; 小球隱孢子蟲直徑大小不超過4.5 μm,平均卵囊指數在1.04~1.22之間。本次調查的小型隱孢子蟲大小為3.32 μm×3.16 μm, 形狀指數1.05,與薛登民等等分離的牛隱孢子蟲大小相近(卵囊大小為2.5 μm~6.0 μm或3.5 μm~4.5 μm)。 與周金林等、 李培英等報道的卵囊大小有差異(小球隱孢子蟲平均分別為4.15 μm×4.05 μm和4.78 μm~4.42 μm)。 綜合分析,本次分離到的小型蟲種初步鑒定為小球隱孢子蟲。 本次分離的兩個蟲種與寧長申等1997年查到蟲種不同, 張龍現等對我國不同地區4個分離株的PCR擴增片段SspⅠ酶切結果表明,此前分離的河南安氏隱孢子蟲株及長春、 安徽、 北京株的安氏隱孢子蟲為同一個種。 本次分離的兩個蟲種在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正在進行。
由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不同年齡段奶牛隱孢子蟲感染率各不相同,其中犢牛檢出率較高,青年牛次之,說明不同年齡奶牛對隱孢子蟲的易感性有差別。這個結果與文獻報道結果相符。隱孢子蟲的流行病學資料統計,全球范圍內大約有170種哺乳動物被記錄有該蟲感染,傳播途徑是卵囊由糞便到口,表現為動物間,動物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播和通過污染的食物和飲水的間接傳播。鄭州ND場為新近搬遷場,在原場址時未查到陽性牛,搬遷到新場址4個月后犢牛感染小球隱孢子蟲,而青年牛和成年牛未查到陽性牛只。這種結果提示:造成它感染的原因可能來自于周圍環境的攜帶隱孢子蟲動物的或污染的水源傳播。由于隱孢子蟲的宿主譜較廣,野生動物種群隱孢子蟲感染情況值得進一步調查和分析。
本次查到的安氏隱孢子蟲陽性牛均無明顯的臨床癥狀,課題組曾連續檢查陽性牛的糞便,雖個別牛的感染強度很大,但未見精神狀態及糞便異常。感染小球隱孢子蟲的犢牛僅見個別犢牛糞便較稀,但有的陰性犢牛的糞便更稀。這與普遍報道的有拉稀癥狀有差異,這可能由于感染強度較低。本次動物感染實驗的排卵囊潛隱期、高峰期等與Fayer等報道的相似,且小牛出現拉稀癥狀,但排卵囊量較低。這可能與本次實驗感染犢牛年齡偏大有很大關系。Fayer等(1998)報道感染小球隱孢子蟲犢牛的年齡均為1~2日齡,即出生后很快即接種隱孢子蟲卵囊。但Harp(1990)等對1周齡的犢牛攻擊小球隱孢子蟲,犢牛排出卵囊并有拉稀癥狀。本試驗所接種犢牛已達到5日齡,而且吃過初乳,這可能會影響其易感性;或者與感染強度較小有關;或者本次調查所見蟲種是不同的基因型。攻毒實驗的結果證實本次分離的小球隱孢子蟲有一定的致病作用。其詳細生物學特性尚待進一步研究。
調查中使用的兩種檢查方法可以互補, 改良抗酸染色法,操作簡便、穩定、可靠,視野對比分明,不需要特殊的設備和儀器,試劑易于配制,染色后的玻片便于保存。但由于采樣量小,往往容易漏檢,而且在染色時,每一步操作都要因溫度、涂樣量厚薄決定染色、脫色、復染時間長短,否則,易造成著色過重或過輕,不易觀察;飽和糖溶液漂浮法檢查經濟、特異、結果可靠,但樣品處理后需要馬上觀察,否則,卵囊易于變形,不利測量。因此,在本次調查中,我們同時用兩種檢查方法,有很強的互補性,提高了檢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