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元、16元、12元、11元、10.5元……豬肉價格繼續下跌。 北京郊區的養豬戶曉晨已對養豬失去了信心。“養豬是今年春節開始虧的,自己的大豬生的小豬目前虧100多元,如果是從別的地方買小豬養大賣,那就要虧300多元。”曉晨說。
不過,曉晨的情況比四川養豬戶好很多,四川的養殖戶普遍反映,從去年12月份他們就開始虧損。
“如果豬價繼續下降,我們會提高生豬出欄率。”新希望[12.27 0.99%]集團農業養殖事業部部長唐凡說。
豬的出欄率不斷提高,增加了市場對未來豬肉供給的擔心,同時,由于其他因素引發的通脹概率加大,市場開始警惕,下半年,一頭豬會不會又飛起來?
豬價警報
豬肉價格繼續下探,春節前后活豬價格是10.6元/公斤,現在只有8元/公斤了。
之前,國家已經啟動了一系列的豬肉收儲制度。4月1日,商務部在云南對凍豬肉啟動了國家定向收儲。4月3日,發改委、商務部和財政部聯合啟動了中央凍肉的收儲。
啟動豬肉收儲的背景是豬肉價格已經十二周下跌,而豬價下降的原因是豬肉的市場供給持續加大。
商務部生豬預警系統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千家養殖企業生豬出欄總數比去年12月增加14.58%,增速快8.1%。2月份,全國千家養殖企業生豬出欄量比1月份增加1.96%。
出欄數增加有兩個原因
一是豬存欄數增加,2008年,為了緩解豬源緊張,政府鼓勵生豬養殖,農業部把母豬補貼從50元/頭上升到100元/頭,導致養豬戶數量大量增加,養殖規模也不斷擴張。
同時,目前豬疫情迫使養豬戶加快出欄,今年春節,豬五號疫情突然暴發,引起小豬死亡,一些業內專家預測,目前疫情將會延續。
上述因素導致豬肉供給量大幅增加,但消費需求又無法跟上——春節之后豬肉就進入消費淡季。
供大于求,直接壓低了生豬出欄價。豬價下降,但養豬成本卻持續增加,“如果養到成品豬100-105公斤,成本大概是10.5元/公斤左右。”唐凡介紹。
一些養豬戶從去年下半年就開始虧損,很多養豬戶反映,目前出欄一頭200斤的豬,虧損在150元-200元之間。
“公司現在每個月出欄1000-2000頭豬,每頭豬虧損100元,如果按照現在每年出欄100萬頭以上,按現在虧損這樣算,一年就虧損1個億。”唐凡說。
這種虧損還會繼續,一些農林牧副漁分析師認為,今年豬肉價格低點將會在4月底到5月份出現。
一頭豬將飛起來?
由于生豬在CPI中占據3%的比例,生豬價格走低導致一季度CPI低于市場預期。
“政府已經開始擔心,目前這種大量的豬出欄情況可能會影響下一步的豬肉供給,”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一位人士預計,今年下半年,這頭豬將是一下子飛起來。
2007年下半年,就有一頭豬突然飛起。
2007年上半年,CPI已經超過警戒線,達到3.20%。此時豬價突然飛漲,導致2007年下半年CPI每月均在5%以上高位運行,2008年2月,豬肉價格漲幅更是高達63.4%,導致當月CPI上漲8.7%。
市場擔心舊事會重演,目前大量的生豬屠宰是否會導致未來豬肉短缺?
養豬戶普遍反映,由于豬價走低,成本走高,加上普遍擔心疫情擴散,養豬戶已在縮小養殖規模。曉晨以前養100頭豬,現在縮減到50頭,他仍表示邊走邊看。
為了避免豬價大幅波動,今年3月,發改委召開內部會議研討豬價下跌的原因和對策,當時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農業部等部委去十多個省做了調研。之后,發改委給國務院寫了報告,制定了由發改委牽頭的收儲政策。
4月,收儲體制正式啟動,從價格看,收儲制度對市場影響有限,在發布收儲信息后兩天,豬肉價格反彈了0.1元,反彈力度趕不上去年的力度。
“關鍵就是給市場一個信號,”發改委農村北京司一位人士表示,因為收儲量總共才十幾萬噸,而全國每年豬肉產量5000萬噸,收儲對市場供求影響不大。
很多公司表示,他們會繼續減少養殖規模,“目前我們公司現在盡量是減少養殖規模。”江西東盛種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永輝告訴本報。
養殖戶減少規模會不會未來豬肉供給過度減少,從而導致下半年豬價瘋漲?
新希望集團農業養殖事業部部長唐凡認為不會,“短期內一兩個月豬價會上升,但長期看,豬價不會上漲。因為母豬數量并沒減少。”
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預測,今年下半年豬肉可能再度飛起,并在10-12月份達到年度高點。
一旦豬肉走高,是否會傳遞給其他物價指數上,由于食品在中國CPI構成中約占33%的比重,而豬肉在食品類構成中約占10%的比重,豬肉價格變動會影響物價指數變動。
“會有影響,但應該不會很大。”國金證券[20.78 0.73%]宏觀分析師王曉輝說,“目前豬價開始企穩,預計到三季度上漲20%,即使占CPI的比重達到5%,對CPI貢獻也只有0.1個百分點。”
除了豬
除了豬,未來還有什么因素會影響通脹?
從2000年到目前為止,中國共發生了兩次通貨膨脹。
第一次發生在2002年下半年,從2003年12月到2005年3月進入通脹周期,且其中CPI上升幅度達到5.3%。主要原因就是當時食品價格連續數月上漲,漲幅超過30%。第一次通脹背景是連續5年的農業歉收,糧食庫存降低到歷史低位。
第二次通脹從2006年12月開始,部分商品和服務價格上升,推動整個通脹急劇上升,在構成CPI的八大類指數中,第一類指數——食品價格上漲幅度最大,達到17.6%,肉禽制品上漲幅度達到38.3%。當時背景是國際糧食炒作的活動頻繁。
兩次通脹類似,都是多數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不上漲,而部分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導致通脹,并且通脹會自我惡化循環。
歷史是否會重演?
今年2月,國內CPI突然走高,從1月份的1.5%跳到2.7%,超出市場預期,恰似2006年12月。
“目前情況可能與第一次、第二次類似,都是結構性的通脹,雖然與前兩次食品對通脹超過80%的貢獻率相比有所下降,但是物價上漲由食品價格上升帶動的實質沒有發生變化。”中國銀行[4.26 0.71%]在報告中指出。
不過,與第一次通脹不同的是,第一次通脹由于糧食歉收,而目前糧食已經連續6年豐收,庫存比較充足。與第二次通脹相比,在北京危機之后,國際糧食炒作活動降低。
所以業內專家認為,今年2月份CPI價格上漲有很多季節性的因素,如春節期間鮮菜價格同比上漲25%,鮮果上漲20%,這些都會隨著季節變更而消失。
除了糧食因素,貨幣因素和大宗商品因素是未來影響物價的主要因素。
多數專家認為,去年發放近10萬億貸款的滯后效應會在今年顯現,“M1和M2的增速創出新高以后的6到12個月的時間內是通脹表現非常明顯的時候。”興業基金投資總監王曉明指出。
3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開始有所上升,這會導致國內生產資料價格快速回升。中信證券[28.22 0.97%]預計3月工業品出場價格環比上升1%左右,同比繼續上升,3月PPI同比上升6.6%。
在此情況下,分析師調高了全年通脹預期,4月6日,安信證券首席北京學家高善文在清華北京講座上表示,2010年通貨膨脹在今年6月份到達年內高點,年內高點在4%左右。而且,他還指出,嚴重通貨膨脹可能于明年下半年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