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發布的同時,廣東深圳、惠州等地正加緊清拆豬場。養豬戶應該細讀有關環保的各類政策文件,從中尋找能減輕自己損失甚至更有利的政策條文,更可以在日漸重視的環保措施中尋找新的商機。 對于處于各地禁養區內的養豬戶,當前重要的是尋求是否能有更長、更明確的寬限期;是否能有或多或少的補貼賠償;甚至可以尋找是否能參與當地養殖區域劃分的機會,最起碼要知道當地養殖區域是如何劃分的,自己的豬場是否位于禁養區內。
日漸加緊的環保政策對于養豬業與其說是危機,不如說是無限的商機。當然,這些機會是留給有商業嗅覺、有準備的人。
針對性的對策措施在普通人眼中僅僅是政策文件,而在另外的人眼中或許就是商機。專家們提出了強化畜禽廢棄物防治和利用工作的方向,有心人或可從中尋找出不少商機。如在育種方面,專家提出加強新品種選育,提高單產水平,減少單位產品的廢棄物排放。育種企業和研究機構是否能先知先覺呢?又如專家建議合理配制飼料和使用添加劑,提高利用效率,減少重金屬、氮、磷等排放,飼料企業能否配制出符合此要求的飼料呢?這些“環保型飼料”是否有商機呢?值得飼料企業去探究。
而最大的商機在于環保設施方面,特別是在污水處理、沼氣設備等方面。假設每個萬頭豬場需要投資80萬元~100萬元的環保設施,那么單單在廣東,該行業前期建設就有超過4億元商機,而全國這一數字大約為300億元(假設全國一半的豬場需要投資環保設施)。
對養豬企業來說,是否能先一步投資環保設施,爭取政府或其他組織的資助和扶持。這并非沒有先例,此前廣東博羅、河源的部分豬場就是獲得來自世界銀行的資助,建設了高規格的排污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