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現象 生豬市場波動周期縮短,1到2年就是一個周期,先前養一頭豬賺好幾百元,現在虧損100元。
專家觀點
是該改變我省畜牧業中“一豬獨大”的時候了,要注意城市資本對農村養殖戶的擠出效應。
作為四川省農業重要支柱的畜牧業,在走向現代化的道路上,如何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如何真正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值得認真思考。
除了豬,還要多養牛羊兔
4月28日,農業部發布信息,活豬、仔豬價格止跌回升。
但資陽市雁江區迎接鎮畜牧站站長付金文仍不樂觀。這輪生豬下跌行情已持續了數個月。不久前的春季防疫統計,全鎮存欄生豬2.6萬頭,而去年同期為3.5萬頭。按目前的行情,散戶養豬每頭要虧損100元左右。
上一輪生豬價格高峰是2007年下半年,那時一頭豬要賺好幾百元,以致不少社會資本紛紛進入養豬業。然而,“生豬價格波動周期縮短了,以前3到4年才一個周期,現在1到2年就是一個周期”,省畜牧食品局人士說。
牛、羊、兔和小家禽的市場表現則穩定得多。
青神縣黑龍鎮新坪村的朱慶洪是眾鑫養兔專業合作社社長。他告訴記者,這幾天肉兔的收購價是每公斤14元左右。“雖然比去年最高的18元相比下跌了不少,但每只兔子仍可賺七八元錢”。
省畜牧食品局一組數據表明,2006年至2009年,我省活豬每公斤價格由6.5元上升到10.8元,增長65.8%;牛、羊肉每公斤價格分別增長85.2%和95.9%;肉雞價格每公斤增長36.1%。“其間作為生豬飼料的主要原料玉米的價格上漲了26.6%,降低了生豬的養殖效益。由此可見,生豬養殖的比較效益相對低于牛羊和小家禽”。
生豬是我省畜牧業中的傳統優勢產業,占了畜牧業總產值的56%。面對生豬市場波動周期縮短、波幅劇烈的新形勢,“是改變我省畜牧業中‘一豬獨大’的時候了”。
省畜牧食品局人士認為,應大力發展有比較優勢和市場潛力的節糧型草食牲畜、特色小家禽等。這需要政策支持。目前生豬領域中各級政府的扶持和優惠政策不少,而牛、羊、兔、小家禽這四大類中,除了奶牛有扶持政策外,其余的沒有扶持政策。
規模養殖莫忘農民致富
簡陽市壇罐鄉南堰村豬業合作社與川嬌公司共建擴繁場,統一購進飼料、統一防疫,降低了不少成本。每噸飼料比散戶減少成本200元,每頭豬減少60元左右的成本,還有統一防疫,每頭豬又要減少10元左右的成本,加起共減少70元左右的成本。
蒲江縣西來鎮青山村興興豬業合作社社長曾省祥說:由于合作社自繁自育,飼料、防疫統一提供,社員每頭豬要降低成本60元左右,“我們不算勞力、水電,每頭豬還抹得起走,而普通養殖戶每頭豬至少虧100元左右”。
目前,全省養殖專合組織發展到5600多個,龍頭企業與專合組織帶動農戶568萬戶。而以適度規模養殖為基礎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目前生豬低迷行情中都顯現出一定的抵御能力。然而,適度規模養殖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我省生豬生產中還遠未占到應有的位置。
從全省50個現代畜牧業重點培育縣來看,年出欄50頭以下的傳統散養戶比重占51.7%,年出欄50-500頭的適度規模養殖比重占28.2%,年出欄500-1000頭的適度規模養殖比重占6%,年出欄1000頭以上的工廠化規模養殖比重占14.1%。目前全省工廠化規模養殖出欄量已占到全省出欄總量的11.4%,“近3年全省生豬出欄量的增長中有50%是由千頭豬場提供的”。
相關人士表示出了這樣的擔心:一些地方熱衷于引進城市資本搞一些千頭、萬頭豬場。工廠化規模養殖比農戶養殖有明顯的競爭優勢。產業發展起來了,農民不但不能持續穩定增收,反而還可能被擠出畜牧養殖這個傳統產業。要堅定不移地推行“龍頭企業+養殖小區+專合組織+適度規模養殖農戶”模式,把農民組織進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和產業化經營中,使農民真正成為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建設主體和受益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