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動物疫病一直是影響畜牧業健康發展和畜產品安全質量的主要原因。為有效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與傳播,確保全市畜牧業健康發展,我市通過完善防疫體系、強化基礎免疫、推行服務外包等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全市動物防疫工作。
基礎免疫 減少農戶損失
2008年10月,寶林鎮百勝村養殖戶徐安平的豬群突發藍耳病,導致100多頭生豬死亡,直接經濟損失10多萬元。“當時豬價比較高,但行情再好,也抵不過動物疫病帶來的損失。”徐安平說,自從實行 “豬三針”后,豬病發生率降低了不少,損失也大大減少了。
何謂 “豬三針”?據市農發局總獸醫師張伯均介紹,“豬三針”是指在仔豬30—35日時,注射豬瘟疫苗和豬口蹄疫疫苗各一針,35-45日時再注射一針豬藍耳疫苗。“僅此一項就至少避免了80%以上的仔豬易患的重大疾病。再加上春秋兩次集中免疫,全市動物防疫質量將大大提高。”張伯均解釋說。
據了解,我市動物防疫工作多年來主要以春、秋季兩次防疫為重點,集中時間對畜禽進行免疫,但在兩防免疫期外出生或購入的畜禽將不能得到及時免疫。今年,市農發局結合我市作為生豬大市的實際情況,將“基礎免疫+春秋普防+平時補防”作為防疫目標,制定出了生豬基礎免疫“豬三針”,強化了畜禽基礎性免疫工作,為全市清凈無疫和生豬產業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市場化運作 防疫更及時有效
“喂,鄭醫生嗎?我剛買了30頭仔豬和50只雞苗,你能早點過來打免疫針嗎?”打電話的是平樂鎮關帝村的養殖戶周志凡,被他稱為鄭醫生的是該鎮畜牧協會專職動物防疫員鄭建。不足10分鐘,騎著摩托車的鄭建就來到周志凡的養殖場。消毒、打針……只花了20多分鐘,30頭仔豬和50只雞苗的免疫全部完成。
今年5月1日,市農發局在“市、鄉、村”三級防疫體系,各鎮鄉組建畜牧獸醫協會和村級動物防疫員服務基層網絡的基礎上,在平樂鎮11個村開展了基層動物防疫工作服務外包試點,由各村與畜牧協會簽訂動物防疫服務外包合同,委托畜牧獸醫協會在有獸醫診療資質人員中,按每村1人標準,具體承擔該村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工作;畜牧獸醫協會則對村級動物防疫員進行工作安排和技術指導,鎮鄉政府、村兩委負責村級動物防疫員工作督促和績效考核,群眾代表負責監督動物防疫人員工作質量。
“與過去相比,服務‘外包’讓專職動物防疫員服務質量更好了,而且及時有效。”周志凡一臉高興地說。
建電子檔案 產品全程可追溯
每天早上8點30分,張伯均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打開電腦查看全市畜禽管理軟件。軟件上,畜禽基礎性免疫、疾病診療、獸藥使用、糞便處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畜禽銷售等諸多內容一應俱全。“這個管理系統,讓畜禽產品的監控做到了全覆蓋。”張伯均說。
“加強對畜禽養殖場(小區)、戶的管理,規范畜禽養殖行為,建立和完善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是把好養殖產品質量安全關,促進全市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市農發局局長陳在君告訴記者,今年以來,該局依據國家、省、成都市動物防疫相關法規精神,指導村動物防疫員對本村范圍內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本村各養殖戶初步建立了全村畜禽免疫檔案,同時還與一軟件公司共同研發了畜禽管理軟件,逐步建立完善全市畜禽及其產品的可追溯體系,有效促進了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今后,我市每一只(頭)畜禽都有了‘身份證’,其產品從出生到上市進入餐桌,進行全程管理,真正讓市民吃上安全肉、放心肉。”陳在君說。
今年春防全市存欄生豬90.08萬頭、牛0.85萬頭、羊1.03萬頭、雞109.5萬羽、鴨71.17萬羽,豬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實際免疫率達100%,全市動物防疫取得了明顯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