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養殖業存在著“蛛網現象”:生豬賣難 ——價格下跌——宰殺母豬——生豬減少——供應短缺——價格上漲——養殖增加——生豬賣難。
生豬生產事關人民生活,豬肉價格劇烈波動會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水平和市場物價的穩定。作為世界養豬大國,養豬業在我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養豬業的市場波動有其自身的特點,由于生豬的生產需要至少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而且生豬產品又是鮮活產品,使生豬市場更具經營風險。因此,怎樣才能讓養殖企業與屠宰加工企業規避因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讓豬肉價格更趨向于穩定,其意義尤為重要。今年一季度,我國商品肉豬價格持續下滑,從春節前的均價12.6元/公斤跌至最低時的9.1元/公斤,跌幅深達28%,豬糧比連續多周處于5.5∶1調控目標以下,最新數據顯示,經過4月份兩次收儲中央儲備凍豬肉后,目前生豬價格雖有回升,但“豬糧比"仍未脫離黃色預警區域,生豬生產面臨形勢依然嚴峻,給今年畜牧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帶來較大壓力。
“蛛網現象”困擾生豬養殖業
2007年以來,生豬價格暴漲暴跌的“過山車”行情已令不少養殖戶“吃不消”。目前我國養殖業存在著“蛛網現象”:生豬賣難 ——價格下跌——宰殺母豬——生豬減少——供應短缺——價格上漲——養殖增加——生豬賣難。據了解,由于養殖戶把不準價格,生豬企業也普遍陷入了“一年賺、二年平、三年虧”的怪圈,生豬市場價格的頻繁波動給生豬生產者、豬肉加工商、生豬貿易商都帶來了沉重的損失。目前生豬價格的持續下跌原因很簡單,因為可供交易生豬數量太多了,而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還應當追溯到2007-2008年的那一輪豬肉價格的急劇上升。當時的高價行情,再加上政策層面采取生豬補貼等手段鼓勵增加供應的調控思路,激發了養豬的空前熱情,最終導致如今供過于求、豬價不斷探底的局面。在當前形勢下,給市場提供具有指導作用的預期性價格,提供“先賣后養”機制,讓農戶和企業能提前鎖定利潤、規避價格風險,就能從市場機制層面解決“豬貴傷民”、“豬賤傷農”的問題。
后期生豬價格有望走出“波谷”
盡管當前生豬生產形勢依然較為嚴峻,生豬后期生產的不確定影響因素仍然較多,但是隨著宏觀經濟的逐步好轉、扶持政策的全面落實和市場調控機制的不斷完善,生豬產業后勢仍呈向好態勢。
現在生豬養殖業進入周期性的“波谷”,這雖然是養豬業的周期性規律,但由于生豬市場整體仍是供大于求,短期內難以消化。凍肉收儲政策一方面“實際性”地改變了供求關系,同時強化了養殖環節的盈利預期,生豬和豬肉價格再度企穩回升。預計5月以后生豬養殖業有望走出“波谷”。5-10月份生豬和豬肉價格維持低位徘徊的可能性依然很大,肉制品加工業全年毛利率有望維持在較高水平。隨著全國各地氣溫的逐步升高,肉類及其制品的消費淡季也即將來臨,需求的相對萎縮加上生豬生產能力依舊處于高位,供求關系難以出現根本性逆轉,也就是說“內需疲軟”,生豬和豬肉價格在未來半年內維持低位徘徊的可能性很大,有利于肉制品加工業保持較高的毛利率。同時疫病風險不斷積累,對生豬和豬肉價格的不確定性影響加大。雖然養殖環節很有可能已經形成“不虧錢”預期,但較低的盈利水平可能會使其降低投入、疏于管理,疫病風險不斷積累。從目前看,整個養殖業需要調整,同時市場上的豬肉價格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肉價低迷現象可能會持續到下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如果上述判斷成立,那么在未來一段時間,消費者還將會吃到便宜肉。
化解豬價“非理性”波動,亟待生豬期貨
全國生豬產業發展形勢是產能 “相對過剩”導致生豬產品價格一定時期內持續走低,而這種“過剩”的根本原因是國內生豬品質較低,市場尤其是國際市場競爭力弱,很難走出國門,形成了國內 “區域性競爭格局”。因此,這個特殊時期要及時采取措施,切實提高生豬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加快建立生豬產業發展市場預警信息機制。在國家已經建立的主要畜禽抽樣調查制度的基礎上,建立生豬產業發展信息預警制度,由統計調查部門和農牧業部門在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未來半年生豬的市場供應作科學預測,并定期發布市場預警分析報告,正確引導養殖戶生產經營決策,規避市場風險。
二是發展產業化經營,提高產品深加工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充分利用現有的生豬資源優勢,加快發展集生豬屠宰加工為一體的肉制品生產企業,提高企業產品深加工能力,延伸產業鏈,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規避市場風險。
三是推動生豬期貨上市,化解價格“非理性”波動。從長遠來看,由于我國在生豬市場具有巨大的容量,市場定價機制將隨生豬期貨的推出更加完善,從而為增強我國在國際生豬貿易中的“話語權”,甚至為形成全球生豬定價中心提供推動力。同時,生豬期貨的推出與糧食期貨形成有效互補,形成涵蓋主要農畜產品的較為完整的農產品期貨體系,從而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產業化水平。再者,生豬期貨可以通過對交割品種的標準化規定,鼓勵優良品種的推廣,并藉此助推生豬產業的升級。此外,生豬期貨的完全市場化定價機制對于淘汰規模不經濟的生豬養殖農戶,調整大型養殖場的養殖規模,推進“公司+農戶”等集約化生產模式具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