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是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改善人們膳食結構,提高國民身體素質的重要內容。《國務院關于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做大做強畜牧業,大力推進健康養殖。我市的畜牧業經過這幾年的大力發展,已經形成育種、養殖、加工一體化的模式,形成生豬、肉雞、草食家畜三大板塊,畜牧業在推動我市經濟增長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我市的養殖業目前仍以發展生產為重點,大多仍然屬于粗放性養殖模式,隨著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養殖業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等矛盾日益突出,在畜牧養殖業發達的鄉鎮,很多養殖場產生的污染物未經處理,隨意排放,給當地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往往是臭味熏天,蚊蠅成群,周圍的群眾怨聲載道,這如目前提倡的走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不符合,與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新農村的精神相違背,同時也不利于畜牧業的長久發展。怎樣才能實現我市畜牧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畜牧業生產向技術集約型、資源高效型和環境友好型轉變,是值得我市領導和畜牧工作者思索的問題。
通過我們對本市多個鄉鎮的實地調查,發現近幾年由于政府鼓勵,政策扶持,畜牧局技術支持,我市的養殖業規模有了很大發展,全市的生豬、肉雞、草食家畜的養殖總量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近兩年來大力發展生豬、肉雞養殖小區,大力推廣150、120等先進養殖模式,養殖總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在一些農村地區,養殖業仍然是以小戶散養為主的,農民大多是房前屋后自由搭建豬舍,雞鴨混養,豬糞亂堆,結果是全村污水橫流、臭氣熏天、蚊蠅滿天,影響村莊的整潔和衛生,不養豬的村民也意見很大。在我們調研我市某個村的時候,發現養殖業對于村民提高經濟收入確實意義重大,某青年,以前是從事手工藝的,盡管每年有兩萬元左右的收入,但與村里的一些規模養殖戶相比,收益還是少的多,希望轉行從事畜牧業。還有一位村民,去年通過養肉雞,收入增加了不少,但是肉雞養殖產生的糞便污染給周邊的鄰居產生了影響,雖然別人沒有明說,自己心理也過意不去,希望能夠遷到村外去發展。我們在調研的過程中還發現,目前影響我市畜牧業快速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是抵御突發的疫情能力較弱,養殖戶們最害怕的就是突然爆發疫病,造成的損失對于養殖戶的打擊是相當重的。我市這幾年雖然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畜牧獸醫系統的建設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當前動物疫病爆發嚴峻的形勢下,最好的辦法仍然是預防為主。良好的飼養環境和合理的營養對于降低發病有很重要的意義。我市畜牧業當前的發展速度過快與管理跟不上必然會導致嚴重后果,阻礙養殖業健康發展。
農牧結合是中國傳統農業的精華,它的主要特點是以農養牧、以牧促農,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種植業和養殖業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二者相互依賴,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農牧結合是在土地、種植業、畜牧業三位一體的農業生產系統中綜合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出率,促進種植業與畜牧業協調發展的根本途徑,是求得最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實現資源利用和鄉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農牧結合發達的地區,畜禽糞便污染的問題完全解決,農業豐產,畜牧增收,生態良好,人民富足,一派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和諧景象。
通過實踐證明,農牧結合具有多重效果
一、雙重減少農業污染,節約資源投入。按目前水平,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率一般在70%作用,化肥的平均利用率在30%-50%,未利用的畜禽糞便和化肥會帶來雙重農業污染,尤其是在一些養殖場集中的地方,畜禽糞便往往處理不了隨意丟棄,對當地的環境、水源造成嚴重的污染。而通過農牧結合,配套沼氣工程,將畜禽排泄物無害化處理,再以有機肥形式使用到種植業,畜禽糞便的資源化利用率可達95%以上,同時化肥的試用量減少20%以上。
二、實現畜禽養殖污染零排放,拓展畜牧業生產空間。實踐證明,茶園、果園、蔬菜地如果全部使用有機肥,每畝園地至少可資源化利用3頭生豬的糞便。同時生態養殖模式和養殖廢氣物綜合利用的沼氣工程,使養殖污染物化害為利,變廢為寶,實現資源化利用,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沼氣可發電和供農戶作炊事燃料,沼液是優質肥料,還具有一定的殺蟲作用。有研究表明,使用沼液的土地比使用化肥的土地,每畝可節約化肥、農藥成本200元以上。
三、改善土壤地力,促進有機農業的發展,實驗表明,農牧結合在減少畜禽糞便排放和污染,減少化肥使用和污染的同時,可以起到明顯的改善土壤結構、緩解土地板結、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在山區丘陵等土壤貧瘠地區,使用有機肥后,茶葉可以增產15%左右,橘園增產10%以上,品質明顯改善。
隨著我市南水北調中線調水源頭工程的開工,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擺在首要位置,以前那種畜牧業只求發展,缺乏環保理念的作法必然是行不通的。以往我們只注重發展生產,缺乏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畜牧生產產生的污染物隨意排放,不僅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影響,同時因為糞便污物里面含有大量的氮、磷營養元素和大量的病菌,會對水源造成嚴重的污染。以前的畜牧業發展,往往不注意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隨意的毀林放牧,造成植被被破壞,水土流失等現象。在日常的飼養管理中,粗放操作,造成疫病流行,不僅給養殖業帶來損失,而且對人民群眾的健康造成威脅。隨著丹江口水庫被確立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市委把環保問題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建設綠色城市、樹立綠色理念、發展綠色經濟提到了案上,走農牧結合的發展方式成了必然。
市委把“生態立市”確立為發展的重要理念,倡導生態文明、樹立綠色理念,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綠色城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我們畜牧工作者要按照市委的精神,把發展農牧結合作好。
結合我市的畜牧發展現狀,我們總結了我市發展農牧結合的一些思路:
一、大力推進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和配套沼氣池建設,重點建設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推廣“三改兩分再利用”養殖污染防控技術。即“改水沖清糞為干式清糞、改無限用水為控制用水、改明溝排污為暗道排污,固液分離、雨污分離,排泄物無害化處理后綜合利用”。對與一些不適宜發展小區的鄉村,可以以戶為單位建造封閉式無公害發酵池。
二是必須科學發展。推進農牧結合、發展生態循環型畜牧業是解決新農村建設進程中養殖污染的根本途徑,只要按照畜禽排泄物與周邊種植業消納量相適應的原則,科學規劃養養殖業的布局和規模,實現農牧結合,畜牧業完全可以實現零排放,而且能夠改善土壤地力,促進農業節能減排,提高農產品質量。
三是推進農牧結合是一項農作制度的重要創新,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宣傳的引導。一方面要不斷探索完善規模養殖、種植狀態下農牧結合的機制;另一方面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當建立對農牧結合起來的農機、設施和有機肥的使用給予財政補貼的機制,積極鼓勵使用有機肥,逐步減少使用化肥,促進農牧結合和生態循環型畜牧業的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今年是改革開放30周年。30年來,中國畜牧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肉類、禽蛋總產量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徹底改變了我國畜產品長期短缺、憑票限量供應的局面,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畜產品之所以能夠快速增長,與畜牧業生產方式的變化是分不開的。
我市在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中確立了“水中有機魚、庫區武當橘,江南菜林特、江北糧油畜”的農業發展布局,做強生態柑橘產業,做大江南蔬菜、林特產業,在江南漢十公路沿線重點發展有機茶葉、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等產業。到2013年,在江北鄉鎮辦重點發展糧油生產和生態畜牧業。建設4個10萬套種雞場;一個萬頭生豬擴繁場、5個萬頭生豬養殖示范場。到2013年全市家禽出籠達6000萬只、生豬出欄達45萬頭,畜牧業和農業的發展使得走農牧結合之路有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畜牧工作者的努力和其他各部門的配合,通過走農牧結合這條科學發展之路,我市的畜牧業一定會向著健康成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