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從部隊退役的上尉軍官董培儒帶著家人來到成都定居。但他并沒有留戀安逸、舒適的都市生活,心中時刻盤算著如何把在部隊所學到的畜牧獸醫知識傳授給家鄉人民,帶領家鄉人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2009年春節剛過,董培儒不顧家人的反對,帶著強烈的創業愿望和回報家鄉人民的心愿,只身回到家鄉劍閣縣元山鎮。通過考察、了解,他與位于平橋村的宏達養殖場業主達成了購買意向,決定在這里辦一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隨后,他與有共同愿望的開封籍退役士官趙強取得聯系,兩人合伙投資70多萬元,買下了這個占地12畝、圈舍3000平方米的養殖場,建起了八益科技養殖苑。
由于養殖場是以前的老場,規劃設計不太合理、布局不太科學,設施配套較差,對環境污染較大,群眾怨聲載道。為此,抱著“做好、做大、做強”的理念,他們斥資20余萬元,對養殖場進行了優化設計和標準化改擴建,對圈舍和附屬用房進行翻修、改建,建設了生物隔離帶,完善了糞污和無害化處理設施。當年11月,縣畜牧食品局免費為該場安裝了產床24組、保育欄50套、限位欄80套。2010年3月,他們引進純種母豬50頭,純種公豬3頭,計劃在8月底再引進純種母豬50頭,建成存欄純種母豬100頭,年出欄外二雜母豬800頭以上,出欄商品豬1000頭以上的二雜母豬擴繁場。
俗話說:一人富不叫富,眾人富才叫富。董培儒在完成自我“涅磐”的同時,并沒有忘記回報家鄉人民的初衷!他一邊悉心經營著自己的豬場,一邊不遺余力地指導周邊養殖戶更新觀念,轉變生產方式、發展適度規模養殖,并把自已在部隊學到的養殖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
功夫不負苦心人!在董培儒的帶動下,養殖苑周邊的養殖戶摒棄傳統觀念,先后建成了張顯貴養殖場、董宏生養殖場、董喬生養殖場、仁基養殖場等7個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場,7個場飼養外二雜母豬160余頭,種公豬8頭,常年存欄生豬達1500頭以上,年出欄商品豬3000頭以上,場均年純收入4萬元左右,并利用豬糞帶動平橋村110余戶種植蔬菜,產生了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2010年8月1日,兩位“豬倌”迎來他們節日的同時,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由此兩位“豬倌”勁頭更足了,他們信心滿滿地說:“我們將繼續增加資金投入,實行多元化經營,力爭在2012年底前建成一個年產飼料1000噸加工廠,讓家鄉人民用上綠色、質優、價廉的商品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