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業似乎倍受資本青睞,繼高盛、網易、中糧集團等之后,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FC)也加入養豬的行列。
8月17日,IFC與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牧原食品”)簽署投資協議,向后者提供1000萬美元股權投資。牧原食品是位于河南省內鄉縣的生豬養殖一體化企業,IFC的投資將使其商品豬年養殖規模由50萬頭擴大到100萬頭。
不過,與高盛、網易等不同的是,IFC既對養豬感興趣,更對與養豬有關的沼氣發電感興趣,IFC投資官員裴斐對本報記者表示,牧原食品有低碳概念,其閃光點是,安裝了將豬糞轉為能源的沼氣發電設備,該項目在國內養豬行業中首家獲得聯合國CDM注冊。
事實上,把氣候變化放在中國戰略首位的IFC,一直致力于推動大型養殖場安裝配套沼氣發電設備。此前,IFC還投資了大型蛋雞養殖企業——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德青源),在IFC的推動下,德青源開始發展沼氣發電項目,并最終實現首家沼氣發電并網成功。
雖然并網成功,但德青源研發中心主任劉旭明向本報記者坦言,目前,德青源做沼氣發電的生態和社會效益遠高于經濟效益,具有探索性質。
IFC再投沼氣發電項目
IFC在中國投資的養殖企業有牧原食品和德青源兩個,這兩個企業的共同點是都有配套沼氣發電項目。“IFC比較鼓勵規模化養殖模式,通過沼氣發電的方式處理污染物。”裴斐說。
其中,牧原食品的沼氣發電項目于2007年12月在聯合國成功注冊CDM項目,是國內首家獲得CDM注冊的養豬企業。根據UNFCCC(《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網站的公開資料,該項目為牧原食品6個養豬場的配套沼氣發電項目,預計年削減二氧化碳11.05萬噸,碳指標買家為日本丸紅株式會社,購買期10年。
“牧原公司利用沼氣發電走在了行業的前列,這有力地支持了氣候變化的大主題。”IFC全球行業部門副總裁柯葉奇說。
關于牧原食品在CDM方面的收入、沼氣發電的未來發展計劃,牧原食品董事長秦英林對本報記者表示,公司正在準備上市,處于特殊時期,不便透露細節。
不過,秦英林透露,養豬規模由每年50萬頭擴大到100萬頭,沼氣發電的規模也會隨之擴大。
沼氣發電規模擴大就會帶來是否并入電網的考慮,“我們現在還沒有并網,這個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協調。現在我們發電是以自用為主,主要是供養豬場自用。”秦英林稱。
與牧原食品沼氣發電主要以自用為主不同的是,德青源走的是沼氣發電并網的道路。
最初,德青源只有一個蛋雞養殖場,雞糞按環保要求簡單處理后就可以賣給農戶。隨著德青源的快速發展,蛋雞存欄數達到300萬,每天產生212噸雞糞,處理壓力大大增加。在IFC的推動下,德青源于2006年開始論證、設計沼氣發電項目。
除了提供技術建議,IFC還給予德青源資金方面的支持,2007年10月16日,在IFC的擔保下,興業銀行[26.97 0.22%]北京分行批準了德青源一筆為期五年的1600萬元能效貸款申請,貸款將用于其在建的沼氣發電項目。另外,IFC的母公司世界銀行還是德青源沼氣發電CDM項目碳指標的簽約買家。
經過幾年的探索,德青源沼氣發電廠終于在2009年5月正式并網發電。
德青源艱難探索
雖然德青源沼氣發電廠實現并網成功,但仍處于“艱難探索”階段。
首當其沖的困難在技術方面,“中國的沼氣發電技術,總的來講還處于探索階段。”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對本報記者表示。
劉旭明也向記者描述了德青源在開始發展沼氣發電項目之時,尋找技術的困難,“我們在全國、全世界尋找技術,找了將近一年時間,最后確定德國的技術加上杭州環境工程有限公司作為建設方。”
目前,德青源沼氣發電項目收入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其一,德青源整個沼氣發電項目的投資額為6500萬元,每年可以產生700萬立方沼氣,發電1400萬度。德青源以每度0.617元價格(2009年價格,包含國家對于沼氣發電上網給予每度0.25元的補貼,現已調整為0.75元)賣給國家電網,一年收入800多萬元。
另外,沼氣發電過程中產生的沼液、沼渣還可以出售給當地農民。CDM項目注冊成功,還可以有出售碳指標收入。
雖然有這些收入,但由于德青源沼氣發電項目初期投資額巨大,在五年內仍難以收回成本。
“像發電機的潤滑油換一次就要上萬元,發電機設備使用年限30年,每10年要大修一次,修理費用需要三四百萬元。”劉旭明表示,算上發電機折舊費、維護修理費、人工管理費等,沼氣發電要賺錢不容易。
>>瀏覽更多國內動態文章,或養豬資訊熱點文章。點擊進入養豬巴巴網首頁,感謝您對養豬巴巴網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