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峻縣把發展生態畜牧業作為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推進現代畜牧業、促進新牧區建設的主要抓手,立足實際,積極探索,生態畜牧業發展初顯成效。
一、強化宣傳培訓。通過宣講中央、省委“1號文件”精神、以會代訓等形式,大力宣傳發展生態畜牧業的重要意義和相關政策,提高廣大干部群眾對發展生態畜牧業的認識。并結合畜牧業科技培訓工程,對全縣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牧民經紀人、養殖大戶共400人進行了培訓。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培訓,使生態畜牧業更加深入人心,廣大干部群眾的熱情和積極性高漲,良好的工作氛圍初步形成。
二、創新經營機制。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與牧民群眾反復磋商,在牧民自愿的基礎上以牲畜和草場入股的方式成立天峻梅隴生態畜牧業股份合作社,并通過民主選舉,產生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等組織機構。制定了10多項合作社章程和相關規章制度。該合作社在不改變牧民草場承包經營權和牲畜所有權的前提下,創新畜牧業經營機制,積極引進股份制經濟模式,遵照入股自愿、退股自由、地位平等、民主管理的原則,以草場和牲畜入股的形式,入股牧戶達41戶。發展牛羊育肥經濟、興辦空心磚場和牦牛奶牛場,擴大飼草料種植面積,優化資源配置等措施,解放生產力,實現生產、經營方式雙轉變,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贏”。
三、加強試點推廣。按照“整合資源、規模經營、劃區輪牧、以草定畜”的生態畜牧業發展理念,以現金及草場、牲畜入股的方式,實行統一輪牧、統一配種、統一育肥、統一加工、統一銷售和分戶養殖“五統一分” 的“梅隴”生產經營模式,天峻縣及時成立縣、鄉、村生態畜牧業建設推廣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省、州、縣技術推廣機構主要領導組成的專業技術組,召開專題會議,安排部署推廣試點工作,確立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科學謀劃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牧民增收工作,提出具體目標任務和要求。并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層層簽訂《生態畜牧業建設試點工作目標責任書》,落實工作責任。同時,把州縣草原站、經管站、畜牧獸醫站確定為聯點單位,負責技術和業務指導,抽調業務骨干組成工作組長期駐點指導,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四、科學配置資源。按照草地資源與生態監測技術規程的操作方法,對冬春、夏季、秋季草場進行了測產,合理載畜量,極大緩解草場放牧壓力。并在此基礎上根據草場的氣候、地形、植被、水源和載畜量將冬春季、秋季、夏季草場進行了科學調整,優化放牧制度,實行冬春草場劃區輪牧。通過采取劃區輪牧使草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草地得以休養生息,有效的保護了草場資源,草原載畜量得到有效提高,為畜牧業做大做強,改善生態環境具有極大的助推作用。
五、整合畜牧業投入。本著高標準、高起點的要求,著力建設高效生態畜牧業示范村和社會主義新牧區建設的示范村,最終實現生產、經營、經濟增長、牧民生活的四個方式的轉變。將農網改造項目、新牧區示范村建設項目、生態畜牧業建設試點項目等項目整合實施,整合各項投資837萬元。建成10千伏高壓線路5公里、低壓線路27公里,通村砂路8公里,建成劃區圍欄56.1公里,畜用暖棚48座、畜圈48座、儲草棚48座,牲畜疫苗注射欄46座,集中育肥點兩處,牧民定居房屋15處、815平方米,土井35眼;建植一年生飼草料地1500畝。
六、優化畜群結構。以提高藏羊生產性能為突破口,按照規定,在梅隴村牧戶中選育合格藏系種公羊82只,從生格鄉、新源鎮和快爾瑪鄉等其它鄉鎮,選育合格的藏羊種公羊268只,共350只種公羊。對鑒定合格和選購的種公羊進行集中管理,規范種公羊管理,縮短產羔期并相對集中,實現了統一配種,同期產羔,同期出欄,增加了優良種公羊在畜群中的比例,提高了地方品種生產性能。
七、發展畜產品加工。新源鎮桑木純精乳制品加工專業合作社自籌資金60萬元,銀行貸款20萬元,建成畜產品加工點1處,主要開展牛奶、酸奶加工包裝,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30萬元,帶動牧戶400余戶;新源鎮日秀乳制品牧民專業合作社自籌資金60萬元,銀行貸款50萬元,建成畜產品加工點1處,主要開展酸奶、酥油加工包裝,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12.24萬元,帶動牧戶30余戶,有力地促進了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和牧民增收。
八、壯大龍頭企業。依托青藏高原“無公害牛羊肉”、“綠色牛羊肉”、有機牛羊肉”生產加工基地的自然資源和條件,組建青海湖源牧業開發有限公司,形成年屠宰加工牦牛10000頭,羊100000只的規模,并力爭在三年內提高畜產品的附加值,生產適銷對路的高端特色產品,全力打造全省知名的牛羊肉精細加工企業。形成龍頭企業推動、典型示范社帶動、政府有力推動、行業組織聯動和牧戶互動的格局。建立“企業+行業組織+協會組織+牧民的模式”,從靠天養畜向“科技興牧、生態興牧、產業興牧”邁進,提高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建設高原生態畜牧業產業化基地,走有特色品牌的產業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