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市畜牧局了解到,我市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思路,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創新發展模式,打破制約畜牧業發展的瓶頸,有效推進了畜牧業轉型升級。
建立現代化生態養豬基地發展模式,破解資源利用和環境污染瓶頸。我市先后引進建設了葉縣雙匯20萬頭生豬飼養企業1個,三源、瑞祥等5萬頭的生豬企業6個,六旺、豫中等萬頭生豬企業38個,帶動全市發展生豬規模飼養戶5000個。全市規模場生豬年出欄量達到230萬頭,占總出欄量的70%以上。20余家企業成為供滬生豬定點單位。葉縣、汝州兩個縣(市)連續3年獲得國家級生豬大縣獎勵。日前,雙匯集團與我市的6個縣(市)達成了建立25萬頭生豬基地的意向。
建立奶牛產業化發展模式,突破奶源質量和原奶銷售瓶頸。我市引進河南源源乳業集團,投資興建了源源、思源、合源等6個千頭奶牛良種場,成為全省最大的奶牛良種繁育基地。同時,吸引知名乳品企業作為加快奶業發展的著力點,2006年引進伊利,共同組建了總投資1.3億元、年加工處理鮮奶能力達10萬噸的河南伊利乳業有限公司,形成了集奶業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化格局。
建立綠色畜產品基地生產模式,破解地方良種品牌推介瓶頸。立足我市實際,建成了碧福源、豪天等綠色土雞養殖基地26家,年出欄優質土雞達500萬只。建立標準化百只羊群繁育模式,兩年來建設堯山白山羊、豫西脂尾羊和大尾寒羊保種場3個,發展半牧半飼標準化羊群1600個。加大郟縣紅牛品種選育與開發力度,建設300頭規模郟縣紅牛育肥場56個,全市郟縣紅牛存欄量達30萬頭,并通過引進河南古爾巴尼畜產品有限公司3萬頭高檔肉牛精細分割加工項目,加上傳統的“郎廟”“迪可”“三益”“金牛足”等加工品牌,實現了郟縣紅牛的就地加工增值,形成了產業化鏈條。
建立專業合作社發展模式,破解畜產品市場風險瓶頸。成立平頂山市現代化養殖合作總社,在重點鄉(鎮)和養殖密集區設立了9個專業合作分社,推廣“統一供種、供料、防疫、技術指導、銷售”模式,變各養殖企業分散經營為集約經營。目前,加入合作總社的標準化養殖會員企業達到126家。
建立全方位服務模式,破解畜牧業發展用地和資金瓶頸。各縣(市、區)主管領導分包企業,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對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實行占地零地租、稅收減免等優惠。積極實施銀企合作項目,解決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問題。
目前,全市已建成萬頭規模以上的現代化大型生豬飼養企業45個,200頭以上的奶牛飼養企業29個,各類標準化養殖小區720個,規模養殖戶3萬余戶。(羅子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