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青州市積極創新農村經營體制,把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保護自身經濟利益,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不斷探索實踐,農民專業合作社得到了迅猛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有490家,入社社員4萬農戶,農民組織化程度顯著提高,成為新農村建設最有生命力的組織形式和最有效的載體。
一、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概況
青州市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有近十年的發展史,剛開始主要是提供技術服務和農民在生產環節換工換勞的生產互助。隨著農村經濟市場化程度提高,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合作領域不斷拓寬。涵蓋農業種植養殖、生產資料購銷、農副產品加工、科技推廣服務等各行業。組建形式圍繞本地主導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實現多元化發展新格局。為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健康、快速發展,我們請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的3名律師,對我市王墳鎮清風寨山楂發展專業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進行了設立及相關業務法律治理,使其從設立到運作完全符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并成為全國首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后在工商部門登記注冊的合作社,取得合作社法人資格。中央電視臺二臺經濟頻道和財經雜志、經濟周刊記者對此進行了專門采訪,并進行了相應報道。人民日報、濰坊日報分別在頭版對我市高柳鎮綠龍蔬菜生產合作社等多家合作社進行了相關報道。目前,全市以互惠互利、聯合協作、自我服務為主要形式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共有490家,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384家,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62家,農民專業協會44家。共吸納4萬農戶、近12萬農民參加,分別占農戶和農業人口的21%和21.6%,農民入股資金達4000萬元。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涉及各行各業,糧食、蔬菜、瓜菜、花卉、食用菌、養豬、養牛、家禽、養羊、農機、土地流轉、資金互助、鄉村旅游等各個領域都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
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市委、市政府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成立了由主管書記任組長,組織部、宣傳部、農辦、財政局、農業局、農經局、畜牧局等相關單位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農經局,作為主管部門,負責綜合指導、監督管理與協調工作,各鎮、街道、園、區確定專人常年抓。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意見》、《關于認真學習貫徹學習〈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意見》、《關于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意見》、《關于推進青州市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設工作實施意見》等相關文件,組織各部門積極為合作社發展提供資金、技術、信息、登記、會計核算等一系列扶持。在解決發展資金短缺上,銀信支農貸款和財政支農資金,優先予以傾斜。從2006年開始,市財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萬元的專項資金,對合作社的發展給予獎勵扶持。
二是廣泛宣傳,典型引路。為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作用,廣泛宣傳農村合作社性質、特征及作用。向農民宣傳普及合作知識,介紹合作原則,弘揚合作精神,努力培養農民合作意識,使更多農民了解合作社,支持合作社,參加合作社。同時積極培育一批讓農民可看、可學,章程比較規范,組織比較健全,制度比較完善,利益連接比較好的合作社,樹立典型形象,通過觀摩交流、開現場會等形式,引導廣大農民積極加入到合作社中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法》和《山東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頒布以后,我市專門召開會議,并啟動宣傳月活動,通過發放材料、張貼標語、編排文藝節目等形式,切實把法律的宣傳普及工作深入到基層農戶,為確保法律順利實施奠定了深厚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
三是積極培訓,提高素質。近年來,市、鎮、合作社共舉辦各類培訓班437次,直接受訓6.7萬人次。在鎮、街道、園、區領導和村干部培訓班上都把發展合作社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宣講,提高農村干部對發展合作社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讓他們了解合作知識,增強合作理念,樹立合作意識,為領辦或參與合作奠定基礎。同時我們邀請德國瑞豐合作社社長、青島農業大學專家進行培訓指導,使干部群眾進一步了解國內外合作社發展的知識,取得了顯著效果。我們還積極利用陽光工程,認真組織合作社社長、管理人員參加專業培訓,提高他們的管理水平,打造一支過硬的管理隊伍。現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已由發展初期的政府主動引導,農民被動聯合逐步轉到農民主動聯合、政府積極扶持上來。
四是建章立制,規范發展。堅持以家庭經營為基礎和農民自愿為方針,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根據農業部《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示范章程》,指導合作社建立高效可行的章程和各項管理制度,規范了運行機制。要求合作社按照有一個章程、有一個良好的運行機制、有一套管理制度、有一個利益分配機制“四個一”的標準進行建設,增強了合作社的組織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市政府要求各鎮、街道、園、區拿出專項財政資金,為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配備了電腦、打印機、辦公桌椅等辦公設施。目前我市規范運作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到90%以上。
五是積極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全市已成立有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加的聯合社、聯合會、協會5家。青州市好又多有機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立于今年4月份,是由青州及周邊縣市15家特色農產品生產專業合作社聯合發起的,聯合社成立后,積極籌建特色農產品配送中心和銷售中心,把各專業合作社的特色產品組織起來,互通互補,互利共贏。青州市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由市農機局牽頭,聯合全市12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共同成立,聯合社擁有各種大中型農業機械290臺,為合作社更好服務農民,提供技術、信息服務并統一組織農機械跨區作業提供了便利。去年7月組建成立的畜牧協會,33家畜牧合作社成為會員,下設畜牧協會畜禽養殖分會、畜牧協會飼料分會、畜牧協會獸藥分會、畜牧協會畜禽產品加工業分會等4個分會,共設有會員372個。畜牧協會及各分會定期召開理事會,收集行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研討對策,制定近期發展計劃,有效促進了我市畜牧及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極大提高了會員的經濟效益。青州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于2004年4月經青政辦發[2004]62號批準,青州市民政局審核、備案、發證后成立,該聯合會由青州市供銷社發起,吸收生產資料、棉麻、摩托車、煙花鞭炮等公司,化肥、農藥、西瓜等十幾個協會,王墳、高柳、黃樓等十六處基層供銷社以及銀瓜、小雜糧、農合瓜菜等十二個專業合作社,共58個單位會員參加。2003年4月,王墳鎮政府協調鎮內山楂加工企業成立果品加工業商會。截止今年5月底入會企業和合作社達116家,購置配套了各種硬件設施,制定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及商會發展目標等。為廣大企業合作社凝聚在一起,共同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有序高效開展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六是不斷創新組織形式。積極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全市已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62家,鼓勵農民以土地使用權入股經營,提高土地規模效益。2009年8月份,何官鎮南小王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10戶社員在市農經局和市金融辦的積極協調下,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為抵押,從濰坊市商業銀行(現濰坊銀行)貸款76萬元,建起了20個高標準蔬菜大棚,解決了他們想建大棚卻沒有資金的難題。現在這20個大棚已全部種上了茄子或辣椒,且長勢良好,預計今年能為這10戶社員和合作社帶來200萬元的收入,提前兩年還清貸款。同時,充分發揮青州特有的旅游資源,積極推動旅游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目前已成立了8家旅游專業合作社。王墳鎮清風寨鄉村旅游發展合作社,于2009年7月成立,入社社員170戶,農戶以山楂樹、柿子樹入股,開展采摘、觀光一體化農業生態旅游項目,有效促進社員增收。
三、 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取得的成效
一是加強信息和技術服務,提高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一般從信息、技術服務起步,逐步拓展到資金、營銷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一頭聯結市場和龍頭企業,一頭聯結千家萬戶的農民,由于他們對市場需求更加了解,比單個農民更有迫切要求,也更有能力引進、消化、傳播、推廣農業科技成果和適用技術,進而培育打響農產品品牌。我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基本上都有科技部門、科技人員參加,有的還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掛鉤,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成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引導農民有序進入市場,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農民專業合作社按照市場需求引導農民有組織地進入市場,使一家一戶的小生產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建立了有效對接,解決了單家獨戶農民難以進入市場的問題,也解決了市場和加工企業面對千家萬戶組織貨源和加工原材料的困難。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組織農產品進入市場時,經統一的質量標準、穩定的批量供貨,使農戶獲得了理想的收益,又使加工企業和市場得到農產品數量、質量上的保證。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運作大大提高了農戶購銷行為的可預測性和有序性,為滿足農戶的購銷需求和保證市場有效運作奠定了基礎。農民有樸素的一面,但因為與小生產相聯系,也有自私的一面,不遵守合同、不講信用的現象時有發生。分散的農民和組織起來的農民是不一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有效途徑。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實行農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加上市場的引導,利益的聯系,章程的約束,使農民素質的提高、信用觀念的增強、市場行為的規范都變得更為迅速。
三是加快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提高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農業產業化要求實現產加銷一體化經營,但由于龍頭企業和農戶代表各自不同的利益,“龍頭企業+農戶”的方式很難建立真正的利益共同體,甚至可能演化成利益對生產者偏離、風險向生產者轉嫁的現象。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農民利益的共同體,是以農民的共同利益為轉移、為準繩、為歸宿的內部性聯結。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交易談判,可以保證和平衡農民與企業的利益。讓農民專業合作社加盟,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組織形式,有效協調與農戶之間的利益關系,使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真正得以實現。
四是降低了生產成本和市場風險,維護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為協調生產者的購銷行為,加強行業管理,統一制訂行業產品標準,規定最低限價等創造了條件,有利于加強產業內部自我管理,防止同業間惡性競爭,節約進入市場費用,又有利于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農戶批量購入生產資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另外,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自愿方式將農戶組織起來,形成互惠互利的互助組織,提高了對外交易談判的地位,有利于抵御市場風險。在合作社的組織下,農戶按照市場要求進行生產加工,掌握了市場需求,也使自已的購銷行為得到了市場的認可,降低了生產經營的盲目性。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形式進入市場,農戶可以分享加工、流通領域的利潤,維護了農民的切身利益。近幾年來,我市農民人均純收入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長速度,加入合作社的農戶收入增幅均達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