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殖重在阻斷傳播和提高機體抵抗力
這些年,一說到動物疫病,大家第一反應就是:疫病是什么癥狀?病原是什么?如果是細菌怎么治療;如果是病毒怎么治療;如果是寄生蟲病怎么治療?如果是混合感染,又該怎么治療? 站在獸藥廠和經銷商的角度,以上的反應是合理的,無可厚非的。但是,站在養殖戶的角度,這樣的一種思維是本末倒置,是南轅北轍。一旦養殖的經濟動物生病,對動物和養殖戶就注定是雙輸的開始。一般而言,減少損失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造成損失的情況發生。同理,控制疫病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讓疫病發生。要不讓疫病發生,我們就要結合行業實際,因地制宜地回歸疫病防控的經典規律。
豬發病規律再認識,科學的措施
養豬生產過程中,如果豬舍設計不合理,設備不完備,引種頻繁,不注意獸醫衛生,生物安全不到位,飼養管理不當,選址不正確等,很易發生各類疫病。發病后輕者則生產效益降低、飼養成本增加、利潤減少,重則豬場倒閉,嚴重困擾著養豬業發展。因此,養豬業者應該清醒看到,抓好防制疫病是件頭等重要的大事。但是怎樣才能防制豬的疫病呢?首先對疫病發生的規律要有深入的認識,然后才能科學的的采取針對性措施,立竿見影地控制疫病的發生,把損失降低到最小。
一、豬傳染病發生的三個環節任何傳染性疫病的發生,都必須存在著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動物三個緊密相連的環節,三個環節同時存在并聯結在一起,疫病才得以發生和流行,缺少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會終止。因此,采取措施,消除和切斷三個環節的聯系,才能控制疾病的發生和傳播。(一) 傳染源傳染源是指發病或病死的豬,以及無臨床癥狀的隱性感染豬和“康復”帶菌(毒)豬,它們不斷向外排出各種病原體,都可成為傳染源。(二)傳播途徑傳播途徑指病原體侵入易感動物的途徑,可分為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傳播是指健康豬與病豬圈在一起造成接觸傳播,尤其是規模化養豬場,密集型的飼養給直接接觸傳播帶來一定機會;引進新的種豬,如不隔離觀察往往也會帶來危險。間接接觸傳播是指病原體污染外界環境,通過飼料、物料、飲水、土壤、容器、食槽、用具、器皿、車輛等;也可通過昆蟲、豬、犬、貓、鼠類、鳥類,以及人類活動等引起疫病傳播。這方面的沉痛教訓很多,如從國外、外省、外縣、鄰場傳入疫病。多數豬場使用周轉性麻袋,一條麻袋多場多次使用,引起相同疫病發生。沒清洗、消毒的運豬車輛最臟,攜帶多種病原到處跑,是最危險的傳染源,這是都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三) 易感動物易感動物是指對病原體具有敏感性、易發病的動物,這里指的是易感的豬。如果豬缺乏正常抵抗力又沒有產生特異免疫力,易感性較大。而具有較強正常抵抗力,又經過免疫接種獲得特異性免疫力的豬,易感性較低,甚至不具有易感性。因此,必須加強飼養管理,注重增強豬的正常抵抗力,并及時進行各種疫苗的免疫接種,增強豬對各類疫病的特異免疫力。
二、 豬傳染病的防制原則及主要措施認識并掌握了發生疾病三個環節之后,防制疫病的原則是必須從切斷這三個環節的聯系著手。我們可以根據豬場環境條件,豬只實際情況,制定出控制疫病的各種措施和規程。真正樹立“預防為主、防重于治、防養并重(養=營養+環境+管理)”的思想,從產前、產中、產后著手,全方位進行防疫。只有在人、豬、飼料、建筑、環境等方面同時采取可行的防疫措施,才能逐步控制和消滅養豬場內傳染源,防止新的疫病傳入,具體防疫措施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一) 加強消滅病源,消除傳染來源1 嚴格處理病豬、死豬豬場發現病豬要及時隔離治療,決不允許在場內剖解,死豬剖檢要遠離生產區,并進行深埋、焚燒等無害化處理,要及時清除病死豬場地的糞、尿、排泄物等,可用3%燒堿水進行徹底消毒。2 污水和糞便處理豬場產生的大量糞便和污水含有大量病原菌,豬糞要及時清刮,可用發酵池法和堆積法消毒。另外豬場與糞場必須分開,因為糞便堆積物是豬場自家污染的疫源地。糞場要設在豬場下風向,與豬場保持一定距離。對污水可用2.5%的漂白粉消毒。3 場區的消毒 整個豬場每半個月要用3%燒堿水噴灑一次,不留死角,每棟舍內走道每5~7天用0.3%過氧乙酸或季胺鹽類消毒藥消毒。4 豬舍消毒根據豬場的特點,最好對各類豬舍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管理模式,即每批豬轉出后至下批豬轉入該舍前,應將前批豬留下的糞尿、墊草、剩料、污物、飲水等全部清除干凈,然后用水徹底沖洗地面、走道、飼槽、圈欄及用具等,待涼干后,再用3%燒堿水進行嚴格的消毒。必要時要按容積每立方米用14克高錳酸鉀和28毫升福爾馬林混合,進行密閉薰蒸48小時,空舍5~7天后方可進豬。5 產房消毒地面和設施經沖洗干凈,干燥后用高錳酸鉀福爾馬林薰蒸2小時,再用燒堿或其他消毒藥等消毒一次,事畢用干凈水沖去殘藥。最后用10%生石灰乳刷地面和墻壁。母豬進入產房前作體表清洗,以0.1%高錳酸鉀溶液對外陰和乳房消毒,新生仔豬斷臍后用5%碘酊消毒。用消毒毛巾擦去鼻、嘴上黏液,然后全身涂抹“密斯陀”粉,以利消毒和干燥。(二) 嚴格衛生措施,切斷傳播途徑嚴格門衛專職管理,負責來往人員、車輛消毒工作,豬場大門口及生產區入口和各棟豬舍門口應設消毒池,消毒藥物用3%燒堿,并指定專人負責,外來人員和非生產區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生產區,經允許可進入者,必須按規定更衣、換鞋、消毒。飼養人員要堅守崗位不得串棟舍。生產區工作人員家中不準養豬。各棟舍車輛及用具專用。飼養人員不準外購肉制口進場。經常驅(消)除鳥、鼠、蚊、蠅、犬、貓等動物,以利截斷傳染途徑。引進種豬,必須由非疫區購入,并經檢疫,到場后需隔離觀察1個月。(三)建立有效的免疫程序,增強豬的特異性免疫力定期作好免疫接種,是規模化養豬場增強豬只抗病能力,防止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應根據本地區疫病流行,疫苗性質及豬只生產安排,決定本場使用的疫苗種類、接種方法和免疫程序。(四)改善飼養管理,增強豬的非特異性免疫力改善飼養管理始終是增強豬正常抵抗力的手段,要飼喂全價配合飼料,有條件的可在飼料中免疫調節劑,增強非特異性主動免疫功能。 另外還可在配合飼料中添加乳酸菌活菌制劑,可調整腸道的菌群、預防腸道的疾病,刺激產生干擾素防御病毒、增強豬只正常抗病能力,均有較明顯的效果。
家禽健康養殖七要素
家禽健康養殖要遵循“健重于防、防重于治、防健治結合”原則。這一原則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第一,適宜的生存空間目前養禽業中大環境污染尤為嚴重,污染物的處理措施不當。與此同時,大部分散養戶認為保護小環境是無用之功。其實,為家禽提供了適宜的生存空間在家禽健康養殖中占據著重要位置。俗話說“禍從口出,病從口入”。因此,要定期進行消毒和清洗飼喂器具,并隨時檢查飲水器具的通透性,而在標準化禽舍中大都利用高壓霧線設備將消毒液轉化為霧滴,可在空中懸浮一定時間,不僅降低了懸浮的塵埃數量,還可將消毒液分布于禽舍的各個角落,達到不留死角的效果,對家禽的應激也小,并節約出大量的勞動力,使飼養員有更多的精力進一步改善舍內環境。
第二,家禽自身抵抗力體質差的禽群,不但增加了養殖成本,更使生產潛能受到影響。因此,健康養殖要贏在起跑線上,一定要選擇優質的雛禽。同時,即使是優質的雛禽,其本身的體溫調節能力也差,耗氧量也高,抗病力也不強,而免疫系統發育速度又是最快的,并要經受多次疫苗免疫的應激,導致免疫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這樣就很容易引發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感染。因此,必要時要應用免疫球蛋白、胸腺肽、植物血凝素、轉移因子等免疫調節劑提高雛禽自身的免疫力。在疫苗免疫時,使用免疫調節劑還可有效地提高疫苗免疫的保護率。
第三,疫苗匹配度疫苗免疫是控制疾病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提高家禽特異性免疫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在選擇疫苗以及免疫程序時,養禽者大多對禽群不進行實驗性研究,沒有科學依據,別人說好就用,別人選用的免疫程序就是好的程序,“跟風”成為普遍的現象。其實,在選擇疫苗時不一定都要選擇進口產品,但必須選擇正規廠家的優質疫苗,重點在于疫苗是否與當地發病毒株類型相匹配。
第四,脫霉劑目前,霉菌以及霉菌毒素已嚴重污染飼料以及飼料源,導致家禽的慢性中毒,并引發家禽感染腺胃炎、肌胃炎、氣囊炎等疾病。筆者經過兩年的臨床試驗驗證,在飼料中添加脫霉劑可有效地降低肌腺胃炎的發病率,不同程度的減輕氣囊炎的發病。
第五,粘膜的抗感染能力家禽粘膜的分泌物不僅有排出外來異物的作用,還存在大量的免疫因子和有益菌群,具有殺滅病原微生物和保護器官完整性的作用。為此,可以適當飼喂亞硒酸鈉與魚肝油,這樣不僅為家禽提供了營養還促進了上皮細胞的生長與代謝,提高了抗應激作用,增強了粘膜的抗感染能力,完善了家禽第一道屏障的功能。
第六,飼養員飼養的重點不在于信任而在于責任。所以在選擇飼養員時要更加重視一個擁有高度責任心的人。
第七,飼養管理檔案規模化養殖場建立檔案要真實、完整、科學等,并要有專人整理記錄,專人保存。飼養廠長要親自監督執行,認真檢查每一天工作,以便有漏洞及時補充。最后,由廠長和技術專業人員進行分析,科學的計算出該批飼養成敗的因素在哪里?完善后匯總上報雞場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