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使我省畜牧業生產在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克服了國內外禽流感、南方地區生豬高熱病疫情等諸多不利影響,畜牧業產業化水平和競爭力有了質的提升。去年,全省大畜牧業產值591億元,畜禽養殖產值391億元,畜產品出口金額突破1億美元,畜牧業為全省農民人均增收16元。
穿新衣戴新帽
冬日暖陽下的安遠縣三百山鎮一片金色光芒,烏石村后山上綴滿枝頭的臍橙漫山遍野,正在自家果園采摘臍橙的農民謝家香高興地說:“我家種的臍橙是‘穿新衣戴新帽’啊!”謝家香說的“穿新衣戴新帽”是指通過推廣養豬—建沼氣池—用沼液肥果這樣一條產業鏈,實現了生產過程中資源深度開發、環境保護、生態調節和生態良性循環的統一,增加了種養收入。去年,謝家香僅臍橙和養豬純收入就達10萬元。
發生在烏石村的變化,僅是贛鄱大地在推進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戰略轉型的一個縮影。
在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中,各地延伸“豬—沼—果”生態農業種養模式,把豬拓展到牛、禽,果拓展到蔬菜、花卉、糧食、珍珠、魚類等,豬珠共養、鴨珠共養、稻鴨共棲等生態養殖模式在全省得到大面積推廣。全省初步形成了贛南、贛東以牧沼果,贛中以牧沼菜、牧沼糧為主,贛北以牧沼魚、牧珠共養為主的格局。去年,全省建設大中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354處,與沼氣果業結合的畜禽養殖戶達31.5萬戶。
圍繞推進畜禽養殖小區和規模化養殖場建設,省政府安排了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畜禽養殖小區沼氣工程建設。一年來,全省畜禽養殖小區新增138個,有43個5000頭以上的大型養豬場相繼建成投產,全省規模養豬比重達到53%,規模養禽比重達到54%,規模飼養已成為畜牧業生產的主導。上高、東鄉、新干、宜豐等縣生豬規模養殖比重在70%以上。
牽牛要牽牛鼻子
加快經營方式轉變,牽住了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牛鼻子”。這一戰略的推進,使全省畜牧業經營方式呈現五大現代經營形式,即:龍頭企業帶動型、專業市場帶動型、中介組織帶動型、合作經濟組織帶動型、主導產業帶動型。同時,各地以畜牧業龍頭企業為“龍頭”,發展外向型畜牧業。據不完全統計,全省畜牧業年實際引進外資近5億元,合同引資額達11.5億元。
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較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悄悄地改變著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關系。在豐城市華英公司的養殖基地,幾位農民告訴記者,公司為養鴨戶和養殖基地建立了服務體系、保障體系和保險體系,對養鴨生產所需的苗、料、防疫、收購、銷售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務;對肉鴨實行保護價收購。去年,30個養殖基地帶動的187戶肉鴨養殖戶,新增純收入280萬元。
以大中型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為龍頭,在便于集散流通的城鄉結合部,建立各類專業市場和規模化產業基地,加快了產業化經營方式的轉變。南昌小藍禽蛋批發市場以合同形式,將農戶納入市場體系,形成了以禽蛋為龍頭的完整產業鏈。去年,南昌縣家禽養殖戶增養蛋鴨1000多萬羽,養殖專業戶人均養殖收入增收2400元。
借得東風振雄風
轉變畜牧業服務方式、健全和完善良繁體系建設,好比“借得東風振雄風”,加快了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如果不是技術人員教我學會了科學養豬,我早就垮了。”上高縣敖陽街道辦事處養豬專業戶晏友然感嘆。在“教練”的幫教下,老晏學會了人工授精、全價料飼養配方和技術,全年生豬存欄800余頭。最近,他又投資10多萬元建了一個新的養豬場。
在“千名畜牧科技人員進場入戶行動”、“畜牧業科技入戶工程”等形式多樣的畜牧科技服務活動中,各地采取上下聯動的方式,開展“一對一”的幫扶服務,將技術、信息直接送到養殖戶手中。全省建立了12個畜牧業新技術推廣示范點,輻射帶動了3800戶示范戶。
同時,我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良繁體系建設。省財政安排了專項資金,對35個種豬場、17個種禽場進行補貼。市、縣兩級財政也安排專項資金,作為本地種豬擴繁場的良種補貼,從而降低了市場波動對種豬產業的沖擊。全省新增大型種豬場6個,原種豬場、一級種豬場基礎母豬存欄同比增長了12%。同時,各地積極開展聯合育種和品種改良,加大地方畜禽品種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力度,提高了育種水平和良種覆蓋率。
穿新衣戴新帽
冬日暖陽下的安遠縣三百山鎮一片金色光芒,烏石村后山上綴滿枝頭的臍橙漫山遍野,正在自家果園采摘臍橙的農民謝家香高興地說:“我家種的臍橙是‘穿新衣戴新帽’啊!”謝家香說的“穿新衣戴新帽”是指通過推廣養豬—建沼氣池—用沼液肥果這樣一條產業鏈,實現了生產過程中資源深度開發、環境保護、生態調節和生態良性循環的統一,增加了種養收入。去年,謝家香僅臍橙和養豬純收入就達10萬元。
發生在烏石村的變化,僅是贛鄱大地在推進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戰略轉型的一個縮影。
在轉變畜牧業生產方式中,各地延伸“豬—沼—果”生態農業種養模式,把豬拓展到牛、禽,果拓展到蔬菜、花卉、糧食、珍珠、魚類等,豬珠共養、鴨珠共養、稻鴨共棲等生態養殖模式在全省得到大面積推廣。全省初步形成了贛南、贛東以牧沼果,贛中以牧沼菜、牧沼糧為主,贛北以牧沼魚、牧珠共養為主的格局。去年,全省建設大中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354處,與沼氣果業結合的畜禽養殖戶達31.5萬戶。
圍繞推進畜禽養殖小區和規模化養殖場建設,省政府安排了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畜禽養殖小區沼氣工程建設。一年來,全省畜禽養殖小區新增138個,有43個5000頭以上的大型養豬場相繼建成投產,全省規模養豬比重達到53%,規模養禽比重達到54%,規模飼養已成為畜牧業生產的主導。上高、東鄉、新干、宜豐等縣生豬規模養殖比重在70%以上。
牽牛要牽牛鼻子
加快經營方式轉變,牽住了現代畜牧業發展的“牛鼻子”。這一戰略的推進,使全省畜牧業經營方式呈現五大現代經營形式,即:龍頭企業帶動型、專業市場帶動型、中介組織帶動型、合作經濟組織帶動型、主導產業帶動型。同時,各地以畜牧業龍頭企業為“龍頭”,發展外向型畜牧業。據不完全統計,全省畜牧業年實際引進外資近5億元,合同引資額達11.5億元。
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較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悄悄地改變著企業與農戶的利益關系。在豐城市華英公司的養殖基地,幾位農民告訴記者,公司為養鴨戶和養殖基地建立了服務體系、保障體系和保險體系,對養鴨生產所需的苗、料、防疫、收購、銷售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務;對肉鴨實行保護價收購。去年,30個養殖基地帶動的187戶肉鴨養殖戶,新增純收入280萬元。
以大中型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為龍頭,在便于集散流通的城鄉結合部,建立各類專業市場和規模化產業基地,加快了產業化經營方式的轉變。南昌小藍禽蛋批發市場以合同形式,將農戶納入市場體系,形成了以禽蛋為龍頭的完整產業鏈。去年,南昌縣家禽養殖戶增養蛋鴨1000多萬羽,養殖專業戶人均養殖收入增收2400元。
借得東風振雄風
轉變畜牧業服務方式、健全和完善良繁體系建設,好比“借得東風振雄風”,加快了現代畜牧業的發展。
“如果不是技術人員教我學會了科學養豬,我早就垮了。”上高縣敖陽街道辦事處養豬專業戶晏友然感嘆。在“教練”的幫教下,老晏學會了人工授精、全價料飼養配方和技術,全年生豬存欄800余頭。最近,他又投資10多萬元建了一個新的養豬場。
在“千名畜牧科技人員進場入戶行動”、“畜牧業科技入戶工程”等形式多樣的畜牧科技服務活動中,各地采取上下聯動的方式,開展“一對一”的幫扶服務,將技術、信息直接送到養殖戶手中。全省建立了12個畜牧業新技術推廣示范點,輻射帶動了3800戶示范戶。
同時,我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良繁體系建設。省財政安排了專項資金,對35個種豬場、17個種禽場進行補貼。市、縣兩級財政也安排專項資金,作為本地種豬擴繁場的良種補貼,從而降低了市場波動對種豬產業的沖擊。全省新增大型種豬場6個,原種豬場、一級種豬場基礎母豬存欄同比增長了12%。同時,各地積極開展聯合育種和品種改良,加大地方畜禽品種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力度,提高了育種水平和良種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