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抗食品”就是指含有抗生素的食品。上個世紀20年代末,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霉素,并在臨床應用中取得驚人的效果,這標志著抗生素時代的到來,人類的平均壽命因此得以延長。然而,我國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記錄顯示,中國藥物不良反應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由于抗生素的種類越來越多,它引發的不良反應也越來越多,抗生素濫用導致的過敏性休克、肝腎功能衰竭等嚴重毒副作用隨時都在發生,幾乎已經涉及了人體的每一個生理系統。因此,食品衛生學、醫學上認為,這類食品不宜食用。不僅如此,抗生素的頻繁使用導致了耐藥細菌的出現,而抗生素的研制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藥菌繁殖速度,開發一種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而新一代耐藥菌的產生只需要2年。由此可見,抗生素是一把“雙刃劍”,濫用和過分依賴抗生素正在使人類陷入“無藥可救”的境地。
據人民日報《我國養殖業存抗生素濫用 吃肉恐吃下定時炸彈》一文報道,被稱為“隱性殺手”的有抗食品,其實是指含有抗生素的食品。目前,由于抗生素被廣泛應用于農業飼養和漁業養殖方面。所以,市場上主要的“有抗食品”都是動物來源的食品,如雞肉,豬肉,牛奶,雞蛋,蜂蜜,各種魚類等。
近幾年,瘦肉精、蘇丹紅蛋、三聚氰胺奶粉等一些直接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食品已被人們熟知,容易被查出并追究責任。而由于“有抗食品”具有很大的隱蔽性,所表現出的毒副作用很難被直接查出,更難以追究到底是哪塊肉、哪條魚造成的。
據統計,全球每年消耗的抗生素總量中90%被用在食用動物身上,且其中90%都只是為了提高飼料轉化率而作為飼料添加劑來使用。利益的驅動加上監管的漏洞,使得很多飼養者有漏洞可鉆,大量“有抗食品”便進入市場,有的甚至到了消費者的餐桌上。
雖然“有抗食品”危害重重,但對其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的消費者為數不少,而這正是“有抗食品”危害性的可怕之處。
我們生病時服用的抗生素藥品,這是“看得見”的抗生素,隨著對抗生素弊端的了解,越來越多的人主動避免使用含有抗生素的藥品,以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可是大部分人卻不知道,還有一種“看不見”的抗生素,早已滲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隱藏在牲畜、家禽、蛋奶、魚蝦等日常食品中,抗生素從一把“雙刃劍”搖身一變成為餐桌上“借刀殺人”的“隱性殺手”。
“有抗食品”使人體產生耐藥性,在人們患感染性疾病時抗生素無法發揮作用,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長期食用“有抗食品”相當于低劑量服用抗生素,人體耐藥性會相應增強,免疫力下降,還可能會引發過敏等不良反應,而且即使是微量,也能使人出現蕁麻疹或造成過敏性休克。
除此之外,“有抗食品”對嬰兒和兒童的危害更為嚴重。有抗食品對嬰兒和兒童的危害遠大于對成人的危害。母親在懷孕時經常食用有抗食品,其中的抗生素會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胎兒在出生后,就會產生對抗生素的耐受。據《羊城晚報》披露,廣州市婦嬰醫院曾搶救過一名體重僅650克、25個孕周的早產兒對7種抗生素均有耐藥性。
出現“有抗食品”并不是無理可據的。我國養殖業以小規模散養戶為主,從業人員文化水平較低,不懂得科學喂養、合理防疫和用藥的方法,大都是憑經驗飼養,這是導致養殖戶濫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之一。 養殖戶不合理使用甚至“濫用”抗生素,構成了禽畜產品的安全隱患??股氐臑E用在全世界的養殖業都是非常普遍的,但在中國顯得更為嚴重。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肖永紅教授等專家調查推算,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其中有9.7萬噸抗生素用于畜牧養殖業,占年總產量的46.1%。相比醫用抗生素藥品而言,食品中的抗生素含量顯得那么“微不足道”,但是千萬不能因此而忽視它的危害。醫學研究顯示,低劑量抗生素殘留物會逐漸在人體內蓄積,導致各種器官發生病變,產生變態反應、過敏反應、免疫抑制、致畸、致癌、致突變等。早在2005年,我國四川省境內爆發的豬鏈球菌病疫情致人死亡事件,就為畜牧養殖業安全敲響了警鐘。有專家認為,豬鏈球菌病在動物機體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環境變化誘導下,會引起動物發病,這很有可能是養殖業長期在豬飼料里任意添加抗生素導致的。
目前,“有抗食品”已經引起了世界的高度關注。我國也已經開始重視動物性食品的藥殘問題,2002年,農業部修訂發布了《動物源性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但是,部分還在使用的獸藥漁藥,還沒有制定藥物殘留標準,部分獸藥的殘留檢測方法還未建立。這也是“有抗食品”至今仍舊存在的原因之一。
餐桌上的“隱性殺手”要如何消滅掉?首先得找到畜牧養殖業濫用抗生素的原因。在美國,大大小小的養豬場都知道這樣一條規則:讓健康的生豬從小定期服用抗生素,既能減少它們患病的概率,又能讓生豬“吃得少,長得快”。在我國,這中做法也十分普遍,畜牧養殖業在利益驅動下,往各種飼料中添加抗生素,不僅可使動物抗病能力提高,還可讓它吃的更少,長的更快,這無疑就會降低飼養成本。據有關專家分析,當前養殖業濫用抗生素的原因,主要包括飼料添加、疫病多發和養殖水平較低這三大原因。一是在飼料中不合理添加抗生素。因為動物長時間低劑量攝入抗生素可削弱胃腸內有害微生物,抑制、殺死致病菌,增強抗病能力,同時可以刺激動物腦下垂體分泌激素,促進機體生長發育,從而加快增重速率。二是隨著我國禽畜飼養集約化水平的提高、活體流通的增加,疫病的發生較為頻繁。面對比市場風險更為嚴峻的疫病風險,許多養殖戶為禽畜“下猛藥”也是不得已之舉。三是農戶缺乏科學養殖技術和獸醫知識,不懂得合理防疫、用藥的方法,僅憑經驗飼養,憑感覺用藥,抗生素成為一種“萬能藥劑”,只存在用量多少的差別。
面對“看得見”的抗生素,消費者們可以說不,而對于“看不見”的抗生素,各級政府相關部門更需要嚴格把關,加強對“有抗食品”的檢驗和查處,加快、加大立法、檢測、查處力度,完善制度,更要加大宣傳力度,讓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都認識到濫用抗生素的嚴重危害。另外,還應推廣科學養殖:控制飼料的添加劑含量,并且逐漸開發出綠色無污染的天然飼料進行健康喂養;提高養殖戶的科學養殖水平,幫助進行合理養殖,把疫病風險降到最低。凈化百姓的餐桌,杜絕“隱性殺手”! 給予消費者一個安全、放心、舒適、幸福的飲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