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時空傳播規律研究取得新進展
最近,由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清華大學牽頭的一項科學研究表明,在全球尺度上,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長距離迅速傳播的主因是候鳥遷徙。與先前一些研究的觀點有所不同,該研究認為導致歐洲和非洲禽流感流行的變異H5N1病毒可能是由西伯利亞東部的候鳥之間的交叉感染所致。該研究論文發表于10月22日的PLoS ONE上。
2003年至2007年間暴發的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席卷亞洲、歐洲和非洲55個國家和地區。科學界對其傳播主導因素以及病毒發源地至今爭論不休。對主導因素的觀點集中在候鳥遷徙和家禽運輸傳播,起源地的爭論矛頭多指向中國南方的家禽散養區。
經過三年的努力,發現候鳥猶如疾病“導火索”,可以將病毒迅速帶至其他地方,并引起局部區域的大規模暴發。結合空間分析結果,利用空間化的系統發育學數據,分析熱點區域H5N1病毒毒株序列間的遺傳進化關系,認為傳往歐洲和非洲的H5N1病毒的主導株可能是西伯利亞東部候鳥之間的交叉感染造成的變異所致。作為東亞遷徙通道上鳥類最大的繁殖區,加強西伯利亞地區候鳥的監控,將對認識H5N1疾病傳播機制并對其進行預防起到關鍵作用。
公眾健康是人類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隨著全球變化的加劇,流行病的傳播擴散已不單受幾個因子的影響。該研究突出了大學科跨度,強交叉力度的優勢,為流行病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