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種的低水平重復現象普遍存在
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家禽研究所陳寬維等認為,國內幾乎所有的黃雞生產企業都進行不同程度的育種工作,每個企業的育種都進行了適合市場需求的各個類型的配套系選育,少的選育幾個品系,多的達到幾十個品系;各個養殖企業全力收集育種素材,進行同一方向的性能選育,其測定條件差,選育的遺傳進展慢。假如按我國90個企業育種,平均每個企業育種素材保存數量5個,每年用于育種素材的支出達到3000萬元以上,每年用于育種的投入超過億元,如此的投入是一種嚴重的浪費。
2飼養標準缺失
開平市參皇養殖有限公司周彥文指出,因缺乏某些雜交型黃雞的營養需要標準,許多養殖場完全套用了白羽快大型雞營養需要量標準,或參照肉用仔雞的相關營養參數和試驗數據,并結合個人經驗加以調整使用,這樣的做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難免造成飼料浪費,增加飼養成本,也難以發揮肉質優勢和保證產品規格的一致性。
3疫病發生的頻次仍偏高
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徐成剛、焦培榮從疫病監測情況看:全國黃羽肉雞近期沒有發生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情,但疾病的種類并未減少,其中絕大部分是病毒性傳染病。同時,疫病發生的頻次仍偏高,有些還形成地方性流行。病原體變異和混合感染的現象較為普遍,導致疾病的臨床表現非典型化。
4深加工滯后
2004年,國內暴發禽流感疫情后,活禽及其產品流通遭遇嚴重沖擊,如此“短腿”,凸顯了家禽養殖業規避市場風險的薄弱環節。
據趙衛平反映:目前,依舊是賣鮮活雞(一般指在銷售時宰殺、去毛的雞)的多,轉化加工(至多初加工)的少;在本地區銷售的多,跨區域銷售的少,精細深加工的幾乎沒有。同時黃羽肉雞未能開發出與現代消費接軌的富有特色的系列商品,造成商品轉化率低,容易導致產業化過程中效益相對低下、經營風險變大的局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