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將養殖業推到了風口浪尖
在宣傳“低碳經濟”、倡導“低碳生活”的形勢下,養殖業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有關研究結果備受世人矚目。養殖業如何生存和發展,成為日益突出的問題,可以說,全球的養殖及相關產業都面臨著同樣艱難的選擇。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份報告指出,畜牧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占全球總排放的18%,比交通運輸業的排放還要多,但人們普遍認為,18%這個數字過于保守,實際數字可能比這個要高很多。世界糧農組織高級官員先前在報告中證實,畜牧業每年排出75.1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后來又將數字修改為87.6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而據《世界觀察》雜志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披露,牲畜及其副產品實際上每年至少排放325.6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占世界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51%,這個數字相當驚人,更讓很多人意想不到。
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主要是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飼養動物作為食物,是產生二氧化碳的最大根源,同時也是排放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的最大來源。除了二氧化碳,全球65%的一氧化二氮、37%的甲烷排放,都由畜牧業引起。研究表明,二氧化碳的“生命力”很頑強,一旦排放到大氣中,短則50年、長則200年都不會消失,而甲烷的溫室效應為二氧化碳的23倍,一氧化二氮的溫室效應為二氧化碳的296倍,兩者的溫室氣體效應比二氧化碳有更大的破壞力。另外,畜牧業也產生64%的人為氨氣,這種氣體是形成酸雨的罪魁禍首。
推行低碳經濟,是避免全球氣候發生災難性變化、保持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方法之一。我國對低碳經濟十分重視,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降低碳強度的目標是,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要達成這樣的“減排”目標,養殖業面臨著相當艱巨的任務。
養雞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基本策略
養殖業要“減排”,養雞業首當其沖。雞糞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含氧化合物,在厭氧條件可產生大量的氨、硫化氫、甲烷、有機酸、乙烯醇、硫酸二甲硫醚等有臭味的有害氣體,養雞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策略是全方位的,從養殖方式,到飼料成分,以至于糞便的清理和處理,甚至環境條件,都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
推廣綠色養殖在綠色養殖技術中,備受推崇的是發酵床養殖技術。發酵床養殖技術也叫生態環保養殖技術,最早最成功的應用是養豬業。發酵床養豬技術的大面積推廣,為養豬業成功“減排”做出了貢獻,讓很多養豬場告別了臭氣熏天的歷史。其實,用發酵床養雞,同樣值得提倡。
同發酵床養豬一樣,發酵床養雞也需要鋪設木屑、鋸末、稻殼、花生秸稈、小麥秸稈等墊料,厚度一般為20厘米~40厘米。發酵床墊料中配合使用的菌液,主要成分有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醋酸桿菌、酵母菌群等基本菌群,這些有益菌的最佳生存溫度與肉雞的最佳生長溫度都是38℃,這是生態環保養雞技術得以實現的關鍵因素之一。發酵床一次投資可以連續使用2年~3年,發酵完成的墊料,是優質的有機肥料,賣給綠色種植戶,完全可以換回最初的墊料投資。就墊料原料來看,水稻產區最適宜推廣應用發酵床養雞技術。
飼喂有益菌群微生態制劑用作飼料添加劑,具有拮抗病原菌、激活免疫系,產生消化酶等作用,能調整腸道菌群,減少有害菌數量,加速免疫器官的發育和成熟,增加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減少吲哚、硫化氫等惡臭氣體的產生和排放,使養雞場氨氣濃度降低70%以上。
在抑制惡臭氣體,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使用較多的是EM菌制劑。EM菌是一種由光合細菌、放線菌、酵母菌、乳酸菌以及發酵系利的絲狀菌等80余種微生物復合而成的多功能菌群,其中的光合菌能分解糞臭素、抑制氨氣排放,放線菌能阻斷糞臭素生成,從而減輕糞尿惡臭。發酵飼料可以單獨飼喂,也可以與成品飼料配合使用。
發酵液的制作比較簡單,使用EM原露及紅糖(事先用熱水溶化)各一份,加入相應倍數的清水,裝入容器密封存放24小時即成發酵液。良好的發酵液會散發出略帶酸甜的濃郁酒曲香味。
開發清潔能源1只雞1天排糞100克,每年排糞約36千克;一個飼養10萬只雞的養雞場,每天可產糞10噸左右,年產糞可達3600噸左右。每千克雞糞的干物質中含有13.4千焦~18.8千焦的總能量,如果經過合理的技術開發,雞糞完全可以作為清潔能源加以利用。
2009年,德青源集團公司在京郊大型養雞場投資6000萬元建成首座雞糞發電站。電站每年產生1460萬千瓦的電量輸送給國家電網,還有相當于4500噸標煤的余熱用于供暖,德青源因此成為國內首家利用雞糞產生的沼氣進行發電與供熱的養殖企業。養雞場建立發電廠的初衷是解決雞糞和廢水污染問題,沼氣電站每年能減少約8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還能為當地農民提供優質有機肥18萬噸。電站的建成,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豐收,尤其是大量有機肥的供應,促進了當地農民從低附加值的傳統種植業向高附加值的綠色有機種植業過渡。除此以外,德青源每年還向附近村莊農民提供沼氣73萬立方米,為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與生活質量提供了便利條件。
用雞糞發電,雖然一次性投資巨大,中小型養雞場難以實現,但考慮到長遠的經濟效益,尤其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環境效益,有條件的大型養雞集團應積極投身其中,為產業向低碳經濟模式轉變創造條件。養雞業高度集中的區域,地方政府也應積極宣傳推廣雞糞發電的優勢,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為吸引社會投資創造有利條件,讓養雞場摘掉“排碳大戶”的帽子,實現經濟的良性循環發展。
循環利用雞糞雞的腸道較短,飼料消化吸收能力差,約有70%未消化的飼料由糞便排出。雞糞約含粗蛋白27%,相當于豆餅的57%~66%,氨基酸也較完善,特別是賴氨酸、蛋氨酸和胱氨酸較多,還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是廉價的低能量高蛋白飼料,經過合理的加工處理,雞糞可以喂豬、飼牛、養魚,甚至可以用來養雞。雞糞做飼料,能節省大量精飼料,提高養殖效益,而且減少污染,凈化環境,不失為“減排”的有效手段。
發酵法利用。將雞糞與其他飼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發酵,即鮮糞占35%,米糠或秸稈粉占35%,切碎的青飼料占30%,混勻并噴入清水,將水分含量控制在60%左右,裝入缸內或磚砌的池內踩實,用塑料膜封嚴,發酵5天左右即可飼用。
青貯法利用。將新鮮雞糞(占50%~65%),切碎的青玉米秸、禾本科牧草、塊根塊莖類飼料等(占25%),加糠麩(占10%)后混合均勻,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裝入青貯池或窖內,踏實封嚴,過30天~45天后即可取出利用。青貯法經濟實惠,最適合中小型養雞場使用。
膨化法利用。膨化法又叫熱噴法,即將新鮮雞糞的含水量控制在30%以下,裝入密閉的膨化(熱噴)設備中,加熱至200℃,過3分鐘~4分鐘后迅速噴出,容積可迅速增大30%左右。經膨化法處理的雞糞膨松適口,富有香味,消化率可提高10%左右。膨化法需要專用設備,適合大型養雞場使用。
就地處理糞便小型養雞場,尤其是散養戶,沒有技術和能力對雞糞進行科學的加工處理,在“減排”方面看似無能為力,但如果在圈舍內對雞糞采取一定的處理措施,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養雞場溫室氣體的排放,達到“減排”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化學結合法、抑制發酵法、凈化空氣法等。
物理吸附法。麥糠、麥秸、稻殼、稻草、樹葉、鋸末、黃土等,對惡臭氣體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使用以上物質作為圈舍墊料并定期更換,可以吸附掉糞便中大部分的惡臭氣體,從而達到減少溫室氣體釋放的目的。
化學結合法。過磷酸鈣可與氨氣結合形成磷酸銨,降低舍內氨氣濃度。平時可將過磷酸鈣鋪撒在舍內墊料上,每10平方米鋪撒0.5千克,每周鋪撒1次,雞舍內的氨氣濃度會明顯降低。用60%乙酸和40%丙酸處理木屑墊料(用量為3%),可使乙酸、丙酸與氨氣發生化學反應,也能明顯減少糞便氨氣的釋放。在25平方米的墊料中加入4.5千克多聚甲醛,空氣中的氨氣濃度也會很快下降。
凈化空氣法。用EM菌凈化雞舍空氣,效果非常明顯。每立方米圈舍空間投放20克EM菌,能防止產生有害氣體,使各種有害氣體的濃度降到衛生標準;用EM菌1千克,加生水30升,稀釋后噴灑圈舍,能使氨氣濃度降低10%,硫化氫濃度降低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