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已經過去,回顧過去的一年,全球家禽產業在禽肉與禽蛋生產方面延續了增長的勢頭,但同時也經歷諸多考驗。疾病防控領域,傳染性疾病繼續肆虐全球,各國也積極展開研究工作,力求從根源上找到戰勝疾病的方法;英國克隆食品與美國沙門氏菌感染事件使食品安全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國際家禽貿易市場更是被美俄與中美禽貿易的一系列紛爭掀起萬丈波瀾。本文就上述領域展開回溯,力求將2010年全球家禽業的標志性事件淺顯分析,以饗讀者。
持續增長的禽肉與禽蛋生產
根據近日美國瓦特傳媒集團發布的《2010瓦特全球家禽行業趨勢執行指南》,2010年禽肉產量有望獲得3%的增長,達到9480萬噸。
禽肉在從1999年到2009年的十年中,全球禽肉產量由6520萬噸增長到9230萬噸,增長率達42%。2010年的禽肉生產延續該增長勢頭,其中巴西和中國地區的增長尤為明顯,均會有4%左右的漲幅。巴西地區的增長源于國內需求加大,加之其出口量大增所致;中國國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禽肉消費,由此造成產量提高。美國與歐洲增長相對緩慢,僅有2%和低于0.5%的漲幅。另一方面,由于進口量的減少,以及國內需求的不斷增加,俄羅斯的增長潛力更是驚人。據預測,俄羅斯禽肉生產的增長將有可能達到10.5%,總產量達280萬噸。
《指南》認為,未來以雞肉為代表的禽肉在市場上的比重將不斷增加,預計到2030年,雞肉將會超過豬肉,成為最有市場的肉類消費產品。
雞蛋據《指南》統計,2000年全球雞蛋產量為5120萬噸,蛋雞存欄量達50億只。而到了2009年,上述兩個數字已增長至6210萬噸和64億只。雞蛋產量的增加主要來自于東亞地區,又主要集中在世界第一產蛋大國中國。除了中國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雞蛋產量增加并不顯著。2008年~2009年間,由于國內消費量下降,加之禽流感的影響,中國的雞蛋生產下降了1.5%。隨著2009年之后世界經濟復蘇,中國國內對于雞蛋的需求開始回升;同時由于中國雞蛋出口量的增加,預計2010年中國雞蛋產量能有1.9%的增加,達到2710萬噸。
總體而言,在過去一年中,全球禽肉與禽蛋生產延續了過去10年來的增長勢頭。盡管2010年的具體生產統計數據尚未可知,但就目前市場及生產的情況而言,基本能夠達到人們的預期目標。
飼料原料與飼料價格飛漲
雖然2010年全年禽肉與禽蛋生產總體呈現出增長的勢頭,但是來自飼料的不利因素還是給予家禽產業沉重打擊。2010年9月,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小麥價格暴漲了60%~80%。此外,FAO對于2010年全球谷物產量的預測最終停留在22.39億噸這個數字上,與2009年同期的數字相比,下降了1%,而且這一數字是有統計數據以來的第三低。如此之低的產量自然引發全球谷物價格的猛升。更糟糕的是,2010年夏天的大旱致使俄羅斯、烏克蘭等地谷物嚴重歉收,兩國分別采取糧食出口禁令政策,以優先保證國內谷物消費的需要。一時間,全球陷入糧食危機之中,谷物價格進一步上漲。
谷物價格飛漲直接導致飼料價格上漲,進而導致禽肉與禽蛋價格飆升。2010年9月,澳大利亞家禽養殖戶的養殖成本不斷攀升,據澳大利亞當局當時的預計,澳大利亞的雞蛋價格將會升至50澳分/打。而這將創下澳大利亞雞蛋價格的新紀錄。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農民聯合會禽蛋組織主席BrianAhmed表示,在從6月到9月的三個月里,澳大利亞全國范圍內的雞蛋零售價便上漲了20%。這主要源于小麥價格的攀升。2010年9月時,一打標準的70克雞蛋視其等級與質量差異,售價為2.8澳元~6澳元(約合2.6美元~5.6美元)不等。
美國禽肉生產龍頭企業泰森食品公司同樣遭受來自飼料成本上升的直接影響。2010年9月,玉米價格增長到5.1725美元/蒲式耳,創下自2008年9月30日以來的新高。對此泰森公司也不得不上調雞肉產品的價格,以應對高漲的玉米價格。
泰森公司發言人GaryMickelson表示:“我們相信高漲的玉米價格將最終導致消費者不得不購買更昂貴的雞肉產品。我們也是出于無奈才不得不上調雞肉產品價格,以抵消上漲的飼料成本。”
不僅是家禽產業,生豬以及其他畜牧產業均受到飼料價格上漲的嚴重威脅,而這一趨勢直到現在都沒有得到緩解。
疾病防控任重道遠
2010年全球傳染性疾病仍不時暴發,敲打著整個產業的敏感神經。在防控各種禽類傳染疾病領域,全行業依舊任重道遠。
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自2010年1月起,亞洲、歐洲各地頻現H5N1型禽流感暴發的報道。其中亞洲的東南亞及南亞地區受災情況尤其嚴重,柬埔寨、緬甸、越南、印度、孟加拉國以及尼泊爾都先后暴發了H5Nl型禽流感疫情。疫區有大批家禽被撲殺,禽蛋被銷毀或者禁售,養殖戶遭受了巨額損失。此外,日本在10月底也發現有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存在,不過目前尚未接到鳥類大量死亡的報道,情況仍有待進一步調查。歐洲的情況相對緩和,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也曾報道有2起疫情,但僅限于家庭養殖場及野生鳥類,沒有擴散至大規模的養殖農場,因此沒有造成太大的經濟損失。
甲型H1N1流感病毒2009年8月,在智利的火雞中首次檢測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存在,人們意識到該種病毒已從人類向家禽蔓延。2010年1月21日,法國宣布該國一家飼養場中的火雞被確診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這已是第20個國家報告有動物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情況。根據調查,所有感染該病的動物均是由人類傳染的,這也給家禽生產敲響了警鐘,因為目前尚未明確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否會借助肉類進行傳播。如果在生產過程中家禽被人類感染該種病毒,病毒再經由禽肉制品流向市場的話,其后果將不堪設想。
其他禽類傳染疾病自2010年8月以來,以色列、不丹以及蒙古均發生了新城疫疫情;而在荷蘭、韓國與丹麥也分別發現H7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雖然危害性并不強,但也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
相關研究工作日本在禽病科研領域走在了前列。2010年8月有日本學者研究指出,H5N1型禽流感病毒具有易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雜交的特性,雖然H5N1型禽流感病毒不容易感染人類,但它與甲型H1N1流感病毒雜交后,有可能誕生傳染性更強的新病毒。而9月日本的另一份研究結果則表明,家豬也有可能感染H5N1型禽流感。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人們更了解各種疾病并做好預防措施。
國際貿易再起波瀾
美俄禽肉貿易時至今日,美俄之間的禽肉貿易仍是全球關注焦點。從2010年初的停止進口,再到逐漸恢復,直至近日有消息稱2011年將完全停止禽肉進口,俄羅斯讓美國人體驗了一把過山車的感覺。
2010年1月1日,俄羅斯宣布禁止進口任何經過氯消毒處理的雞肉產品。此舉實際上完全阻止了美國家禽出口到俄羅斯。而此前,美國雞肉占據著俄羅斯國內禽肉市場22%的份額,俄2009全年進口雞肉的79%都來自美國。一旦禁令真的生效,意味著美國將丟失一個極其巨大的市場。
此后雙方就禽肉進口問題展開了長達半年的談判。2010年4月13日,俄聯邦消費者保護協會主席奧尼申克宣稱,美國制造商已同意停止在其禽產品中使用氯制劑,以重新獲得其禽肉制品對俄羅斯的出口權。這意味著美方最終選擇了妥協。隨后雙方又就技術領域的細節等問題進行了幾輪談判。最終,美國農業部于6月24日表示,美俄雙方已經就恢復美對俄出口雞肉達成了協議。在協議中,美方向俄方保證美國出口的雞肉將采用其他方式替代氯化水漂洗程序。而在持續進行了兩個多月的嚴格審查之后,俄方于8月正式解除了對美國68家禽肉加工廠的貿易禁令,更多加工廠也持續接受檢驗,并重新獲得出口資格。
然而好景不長,好不容易重回正軌的對俄禽肉出口再次受到美國國內沙門氏菌疫情的影響。雖然美國禽蛋出口委員會數次向俄方保證出口禽肉產品的安全性,但俄方始終表示出對這些產品的擔憂。更糟糕的是,俄羅斯人似乎早已打定了主意,期望能夠實現禽肉的自給自足,并最終停止一切禽肉進口。2010年1月,俄羅斯總理普京就曾經表示,希望本國的雞肉生產實現自給,并期望俄在4年~5年內轉變為禽肉出口國。隨后俄羅斯聯邦和地方財政也紛紛撥款共計達47億盧布(約合1.53億美元)以刺激國內的禽肉生產,增加家禽產量。在對美禽肉禁令生效的這段時間內,俄羅斯人發現盡管進口量很少,但是對于國內市場而言并沒有造成壓力。事實證明,近年來俄羅斯本土的家禽生產能力確實有所提高,調查顯示,其生產能力已經增長了70%。對此俄羅斯肉類生產企業Cherkizovo公司的CEOSergeiMikhailov先生認為,如果俄羅斯國內禽肉的生產能力能夠保持目前的增長態勢,那么俄羅斯將在2013年實現禽肉自給。再加上俄羅斯國內對進口禁令的呼聲不斷高漲,俄政府于10月宣稱,俄羅斯有可能從2011年開始完全停止禽肉的進口。
美方對此也無可奈何。美國泰森食品公司主席兼CEODonnieSmith先生認為,如果俄方表示他們希望實現雞肉生產的自給自足,那么美國企業必須相信他們能夠做到,同時著手開發其他市場。由此看來,美國也已經認識到,再也不能過分依賴俄羅斯市場,而應該更多著眼于其他地區。但是在其他地區,美國禽肉出口也同樣面臨著問題。
中美肉雞貿易爭端中國是美國雞肉出口的第三大市場,美國農業部2009年6月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的雞肉出口數量從2004年的3605萬磅(1磅約合0.45千克)猛增到2008年的7.34億磅,增加了20倍。來自中國畜牧業協會的數據也表明,2006年至2008年,中國進口肉雞總量增長了47%,其中美國肉雞產品在進口來源國中穩居第一位,且所占比例不斷增加,來自美國的低價格產品已經對國內的產業造成了影響。這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上半年尤其明顯。2009年上半年總進口量40.7萬噸,從美國進口的是35.9萬噸,占近90%。
與美國對華雞肉出口明顯不相稱的是,2004年~2008年間,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雞肉數量為零。美國國會2009年更是通過了一項撥款禁令法案,禁止有關部門通過任何途徑從中國進口雞肉。美方的理由是,由于亞洲暴發禽流感疫情,美國擔憂中國禽類受亞洲禽流感影響。對于中方而言,這明顯是帶有貿易歧視色彩的保護主義行為。隨后,中國于2009年4月17日將美對華雞肉進口采取的限制措施訴諸世貿爭端解決機制,而世界貿易組織也于2009年7月成立委員會處理該案。
同時,中國商務部也著手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2010年4月28日,中國商務部公布了對美白羽肉雞產品反補貼調查初步裁決,認為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存在補貼,國內白羽肉雞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而且補貼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對此,美國應訴公司被裁定3.8%~11.2%不等的從價補貼率,未應訴公司從價補貼率為31.4%。8月31日,商務部公布了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反補貼調查的最終裁定,宣布自2010年8月30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征收反補貼稅,實施期限5年。9月27日,中國商務部進一步宣稱,最終裁定美國進口肉雞產品存在傾銷,將自9月27日起對從美國進口的肉雞征收50.3%~105.4%的反傾銷稅,期限為5年。
與此同時,世界貿易組織于9月29日做出裁定,認定美國禁止中國雞肉產品進入美國市場違反了美國對世貿組織的相關義務,美國在農業撥款法案中禁止將款項用于中國禽肉進口的規定,是不公平地關閉了美國市場。
至此,中國與美國的禽肉貿易紛爭由中方取得了初步的勝利。雖然美方對此表示出了強烈的不滿,不斷敦促奧巴馬政府要求中國取消對進口自美國的家禽產品征收關稅,但也于事無補。實際上,如果美國真的重視中國這一市場,期望從中獲得更多利益,就只有嚴格遵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并充分尊重中國市場,實行互惠互利、平等公正的貿易措施。在日益一體化的現代國際市場中,雙贏才是各國的一致目標。
總結
2010年,全球家禽產業并不平靜。不過身處這樣一個高風險、波動明顯的行業,全球家禽產業的從業者們對于各種困難和災害早已習以為常,并且已經習慣于在風浪中搏擊,在困境中發展。事實證明,在全球家禽產業從業者們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全球家禽行業的增長勢頭依舊明顯。在此向所有家禽行業從業者們致敬!也期待他們在新的一年再創新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