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解決“瘦肉精”問題,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確保人民群眾消費安全,農業部會同八個相關部門啟動了為期一年的“瘦肉精”專項整治行動,將特別注重全程監管和源頭治理。
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馬愛國說,這次專項整治同以往相比,更加注重綜合治理和全程監管。對“瘦肉精”源頭、養殖、收購販運、屠宰、加工、流通餐飲、進出口等七個環節,明確了重點任務和管理要求,每一項任務措施都有負責的部門,并強調了各環節監管的銜接。
記者20日從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獲悉,為切實加強“瘦肉精”監督管理,日前已印發《“瘦肉精”專項整治方案》,部署各地區、各有關部門以生豬、肉牛、肉羊為重點,在全國范圍內開展 “瘦肉精”專項整治。
據介紹,此次專項整治將為期一年,重點從7個環節開展整治:
一是深入開展“瘦肉精”源頭整治。嚴格實施處方藥管理制度,防止從藥用渠道流失。嚴查企業違法違規生產行為,對黑窩點、網上銷售渠道進行全面排查,切斷地下生產銷售鏈條。對非法生產經營“瘦肉精”犯罪行為堅決予以打擊。
二是整治養殖環節。完善養殖檔案,建立活畜出欄無“瘦肉精”承諾制度,加強技術指導與服務,組織開展“瘦肉精”清繳行動。
三是整治收購販運環節。加強對收購販運企業和個人的監督管理,督促建立查驗制度和信息記錄制度,加強對銷售和運輸過程中活畜的監督檢查。
四是整治屠宰環節。加強生豬定點屠宰行業管理和對屠宰活動的監督管理,督促屠宰企業嚴格執行肉品質量安全制度,嚴格檢查有關“瘦肉精”檢測合格記錄憑證。
五是整治加工環節。嚴格執行原料采購查驗和出廠檢驗記錄制度,嚴厲打擊使用含“瘦肉精”的豬肉等原料生產加工食品的行為。
六是整治銷售、餐飲環節。嚴厲查處銷售未經檢驗檢疫或者檢驗檢疫不合格肉品的違法違規行為,督促餐飲服務單位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制度,確保采購的肉品來源合法。
七是整治進出口環節。對出口肉品相關備案養殖場、屠宰加工企業進行全面清查,發現違規行為的,立即停止其出口,并責令采取整改措施。
方案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強化行政監察和問責,依法依紀嚴肅追究相關責任;加強投入保障,強化基層監管能力建設和監督抽查;加強監督執法,嚴厲懲處違法犯罪分子;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完善工作制度,健全長效機制;加強普法宣傳和社會監督,及時曝光非法生產經營者和問題肉品,建立健全投訴舉報獎勵機制,鼓勵輿論監督,形成“人人關心食品安全、人人參與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
治理添加劑泛濫 需“剛性約束”
食品安全的“天”屢屢被“捅破”,在拷問企業經營者道德良心的同時,也暴露出制度的漏洞和社會道德與誠信的“失守”。
而一些食品生產者對食品安全的漠視,更讓人膽戰心驚。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授郭紅衛說,無良商家用人工色素給魚“美容”,給面條“染色”。殊不知,這些人工色素的用量是有嚴格限制的,攝入量超標會嚴重損害人體肝臟。
為了追逐高額利潤,一些經營者明知生產的食品有毒有害仍大肆生產銷售。前不久被曝光的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染色饅頭”事件中,現場生產工人那句“打死、餓死也不吃這樣的饅頭”令人震驚,可見食品質量已經到了何種可怕的地步。
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食品安全的道德底線屢屢被突破的背后,重要的原因是被發現的概率低,而收益極高。
必須清醒地看到,食品商家“為利無德”,如一面鏡子,也照出了制度漏洞、社會道德“失守”的冷峻現實。
讓企業流淌“道德的血液”,在指望通過教育讓企業自省、自律的同時,更需要借助法律的“剛性約束”來進行“道德規范”。
多位專家建議,要遏制添加劑濫用,一是應當細化添加劑使用規范,不能再是“糊涂賬”,同時追究濫用導致危害的經營者的刑事責任,對監管失職人員也應追究到位,加強警示效應。
二是建立食品從業者“誠信檔案”和“黑名單”制度。
三是注重發揮媒體、公眾、第三方研究機構的監督作用,及時發現和曝光“害群之馬”,形成部門監管、法律懲戒之外的第三種力量,保障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