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再創山東畜牧業發展新優勢,加快由畜牧業大省向畜牧業強省跨越,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意見》(魯辦發〔2010〕33號)精神,制定本規劃。
一、產業現狀
一發展現狀。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我省畜牧業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態勢。全省畜牧業產值、肉蛋奶總產量、畜產品出口創匯等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前列。2009年,肉類總產684萬噸,禽蛋378萬噸,奶類258萬噸,肉蛋奶總產量占全國的1/10。畜牧業產值1684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28%。飼料加工企業1460家,工業飼料產量1690萬噸,產值575億元。獸藥生產企業255家,產值44億元。全省各類畜產品加工企業2000多家,銷售收入過百萬元的895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38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27家,規模以上企業年銷售額1300多億元,均居全國第一位。產品深加工率40%,產業化經營覆蓋率超過60%。畜產品加工與初級畜產品產值基本達到2∶1。全省獲得出口注冊的肉類加工企業163家,畜牧外資企業1580家,產品出口到30多個國家和地區,畜產品正常年份出口創匯20多億美元,居全國第一位,其中禽肉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量的50%以上,兔肉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量的90%以上。畜牧業已成為富裕農民、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大產業。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生產方式相對落后。畜牧業生產存在較大的不平衡性,東西差距較大,仍存有千家萬戶小規模、分散飼養形式。
二是畜禽飼養效益不高。我省畜牧業增加值低于全國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
三是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存在隱患。疫病、藥殘、人為添加非添加物質發生的機率加大。
四是產業化、組織化水平不高。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依然突出,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仍然較弱。
五是社會化服務不完備。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投入品供應體系沒建立,檢驗檢測體系不配套,技術服務能力不強,專業化營銷組織不發達,產銷銜接不緊密。
六是扶持政策不完善?,F有投向畜牧業發展的資金總量嚴重不足,難以滿足發展需要。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夠,合作金融、民間金融發展滯后,農村金融體系功能不健全、服務不到位;政策性保險制度還不完善,風險分擔機制尚未完全建立等。
三面臨的形勢。今后幾年是我省由畜牧業大省向畜牧業強省轉變、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的重要機遇期。從外部環境看,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把畜牧業作為現階段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產業,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加大對畜牧業的扶持力度,形成了推進畜牧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從消費需求看,當前,我省居民人均動物性蛋白攝入量遠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城鄉居民對畜產品消費需求越來越大,特別是新一輪的消費升級對優質畜產品需求將大幅度增加。從飼草飼料資源看,近年來,我省糧食生產連續7年增產,糧食生產出現重要轉機,年產大約7000萬噸秸稈。隨著三元種植結構的不斷推進,專用飼料作物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在耕地數量不變的情況下飼料產量可大幅度提高。同時,大量棉籽餅、菜籽餅和食品工業下腳料等,都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飼草飼料資源。
二、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品牌畜牧業為目標,以建設現代畜牧產業體系和提高畜產品產量、質量和效益為重點,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堅持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創建、科技化支撐,統籌兼顧公共衛生安全、畜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和畜產品加工,加快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促進我省由畜牧業大省向畜牧業強省跨越,再創山東畜牧業發展新優勢。
二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擴大規模與提升質量、效益相結合。以“調結構、轉方式、上水平”為主線,按照集約化、科技化、信息化和生態化要求,大力發展標準化養殖,促進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
二是堅持政府扶持與市場推動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的指導協調作用和企業的主體功能,依靠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廣泛吸引國內外各種生產要素,支持畜牧業發展。
三是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相結合。加強源頭創新和關鍵技術研究開發,積極推進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和產業化開發。積極探索現代畜牧業經營主體和管理體制機制,大力發展畜牧合作社和各種中介組織,著力構筑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發展的現代畜牧業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四是堅持產業開發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在全面考慮動物防疫、環境保護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的基礎上,科學確定畜禽養殖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尊重自然規律、市場規律和發展規律,實現生產與生態相統
一、發展與保護相一致、人與自然相和諧的目標。
三發展目標。到2015年,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900萬噸、420萬噸、800萬噸;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每年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工業飼料產量達到2350萬噸,產值900億元;獸藥產值達到55億元;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占農民現金收入比重每年提高1.2個百分點以上;建設畜禽標準化示范基地2500個,大型育種場或良種繁育場200個;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達到85%,畜牧養殖對農作物秸稈的利用率達到60%,畜牧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優勢區域畜產品產量占全省總量的60%以上;畜產品加工產值達到4000億元,與畜牧業產值比達到2∶1;動物疫病防控長效機制基本建立,公共衛生、產品質量、生態環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初步建立現代畜牧產業體系。
三、發展重點
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分布,按照突出區域優勢和產品特色的原則,圍繞建設六大體系和八大工程,未來5年,重點支持“七大領域”和“五大產業區”建設。
一七大領域。
1.良種繁育。重點扶持省級種公牛站,豬、兔、牛、禽、羊、特種動物等省級種畜禽生產性能測定站建設,加強種畜禽品種的監測,提高良種選育、推廣使用能力。支持200個畜禽原種場、擴繁場基礎設施和150個縣級生豬人工授精站建設。扶持10家大型畜牧企業從事畜禽品種的產業化開發,不斷加大新品種培育力度,緩解對外來畜禽品種的依賴,實現地方良種國際化。構建門類齊全、相互配套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提高良種制種供種水平。
2.品牌創建和特色產業培育。圍繞重點產業和產品,鼓勵各類畜產品加工企業和合作組織開展品牌創建活動,爭創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通過實施“五個十品牌創建工程”(培育“十大地方畜禽品種”、“十大畜產品品牌”、“十大飼料品牌”、“十大獸藥品牌”、“十大出口知名企業”),努力建設畜牧業品牌大省。加大畜牧特色產業支持力度,挖掘畜牧業發展潛力,培育新的增長點,重點支持魯西牛、渤海黑牛、萊蕪黑豬、大蒲蓮豬、里岔黑豬、德州驢、壽光雞、汶上蘆花雞、魯西斗雞、豁眼鵝、小尾寒羊、濟寧青山羊、魯北白山羊、山東黑牛等地方優良畜禽品種資源的利用保護與開發,培育一批風味好、價格高、潛力大,具有山東特色的畜禽品種;支持水貂、狐貍等特種動物養殖和深加工,不斷拓展畜牧業發展空間和領域;支持德州扒雞、高唐驢肉、萊蕪香腸、單縣羊肉湯等傳統地方食品提升檔次、提高知名度,擴大國內外市場份額,不斷引伸畜牧業產業鏈,增加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