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24年再度召開的全國牧區工作會議或將于本周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舉行,這無疑讓“牧業”成為近期最受關注的焦點之一。
中國政府網9日全文公布了《國務院關于促進牧區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要求做好基本草原劃定和草原功能區劃工作,促進草原畜牧業從粗放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積極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并加大生產補貼力度。
明確草原功能區劃
《意見》提出,到2015年要基本完成草原承包和基本草原劃定工作,初步實現草畜平衡,草原生態持續惡化勢頭得到遏制;特色優勢產業初具規模,牧區自我發展能力增強。到2020年,全面實現草畜平衡,草原生態步入良性循環軌道;草原畜牧業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牧區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據了解,我國牧區主要包括13個省(區)的268個牧區半牧區縣(旗、市),牧區面積占全國國土面積的40%以上,并且牧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意見》明確,草原畜牧業是牧區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是牧民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全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牧區礦藏、水能、風能、太陽能等資源富集,旅游資源豐富,是我國戰略資源的重要接續地。
《意見》還明確,要做好基本草原劃定和草原功能區劃工作,把保護基本草原和保護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快制定基本草原保護條例,依法推進基本草原劃定,落實基本草原保護制度,到2015年基本草原劃定面積達到本地草原面積的80%。
《意見》指出,對草原功能區劃,要根據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來實現。其中,青藏高原中西部(含三江源、青海湖流域)、新疆帕米爾高原和準噶爾盆地、河西走廊、內蒙古西部等地區,堅持生態保護為主,以禁牧為主要措施,促進草原休養生息;青藏高原東部、內蒙古中部、新疆天山南北坡、黃土高原等地區,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和利用并重,嚴格以水定草、以草定畜,適度發展草原畜牧業;內蒙古東部、東北三省西部、河北壩上、新疆伊犁和阿勒泰山地等地區,堅持保護、建設和利用并重,加大建設力度,全面推行休牧和劃區輪牧,實現草畜平衡。
完善草原畜牧業生產補貼政策
草原畜牧業是牧區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促進草原畜牧業從粗放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對產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意見》提出,積極發展現代草原畜牧業。在具備條件的地區穩步開展牧區水利建設、發展節水高效灌溉飼草基地,促進草原畜牧業由天然放牧向舍飼、半舍飼轉變,實現禁牧不禁養;優化生產布局和畜群結構,提高科學飼養和經營水平;落實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等扶持政策,支持發展牧民專業合作組織,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草原畜牧業組織化程度。
《意見》還提出,要啟動實施內蒙古及周邊牧區草原畜牧業提質增效示范工程、新疆牧區草原畜牧業轉型示范工程、青藏高原牧區特色畜牧業發展示范工程。
同時,《意見》明確加大生產補貼力度,完善草原畜牧業生產補貼政策。繼續實施畜牧良種補貼政策,在對牧區肉牛和綿羊進行良種補貼基礎上,將牦牛和山羊納入補貼范圍。在實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的8個省(區),實施人工種植牧草良種補貼,中央財政每畝補貼10元;對牧民生產用柴油等生產資料給予補貼,中央財政每戶補貼500元。加大牧區牧業機械購置補貼支持力度。發展多種形式的草原畜牧業保險,對符合條件的畜牧業保險給予保費補貼。
《意見》還指出,要積極發展牧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特色農畜產品加工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延長產業鏈條,提高產品附加值。在保護草原生態的前提下,有序開發礦產資源,整頓開發秩序,提高開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