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管理、保質量、促發展、強質檢,扎實推進大運會各項動植物及食品檢驗檢疫工作,全面部署細化各個關鍵環節和操作步驟,全力以赴做好大運會的食品安全保障和動植物疫情疫病防控工作,勇當大運會檢測技術服務先鋒。”按照上述工作要求,深圳市大運會食品安全檢測機構成員之一——深圳檢驗檢疫局動植中心從制度管理、技術服務、外力聯合三方面,筑起堅固屏障,力保大運食品安全。
制度先行:確保工作有序
完善的制度管理是確保檢測工作有序開展的前提。該中心通過一系列實驗室管理制度的創新和實施,保證了實驗室檢測質量體系的高效運行,逐漸形成了“環境一流、設備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的良好局面,提升了實驗室綜合實力,為做好深圳大運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增加了底氣和信心。
“崗位工作月報制度”,有利于實時掌握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并及時進行動態調整;“重大檢出陽性復核制度”確保了檢測質量準確可靠;“深港實驗室長效比對機制”促進了實驗室與國際接軌,提升了檢測能力;“儀器房間負責人管理制度”以房間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負責對房間內儀器進行管理的模式,提高了儀器的管理效率;“一周六個工作日制度”提高了通關放行速度,確保大運食品高效精準檢測;“實驗室安全衛生定期檢查制度”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技術保障:確保工作質量
打鐵還須自身硬。充實隊伍,拓展檢測能力,提高技術水平是中心為大運護航的最有力武器。
一個OIE參考實驗室、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深圳市重點實驗室、NACA區域資源中心,近50人的高級技術人員隊伍,有博士(后),有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有深圳市高層次人才,有國家質檢總局中青年專家等。正是這些“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奧運火炬手”、“廣東省杰出崗位技術能手”們,打造了中心技術隊伍的強大陣容。
1000余臺/套儀器設備,承擔了包括分子生物學、病毒學、免疫學、轉基因、微生物、細菌學、昆蟲、線蟲、雜草、品質、水質和組織病理學方面的各種檢測和研究。認證認可項目達260項,檢測能力達1453項,研制檢測試劑盒25種,并成功產業化。正是手中掌握的這些資源和技術,讓中心的同志們信心滿懷:大運會,我們準備好了!
5月,德國暴發腸出血性大腸桿菌(STEC)疫情,中心迅速啟動應急機制,當即成立病原微生物檢測專家小組,研究制定檢測方案,完成相關技術儲備,并隨即開始對相關進口產品開展檢測工作,做到了早介入、早分析、早判斷、早解決。
內外聯動:確保萬無一失
大運食品安全的墻,需要各方力量的參與和加固。為此,該中心在嚴把進出境相關產品的檢測質量關的同時,積極發揮自身技術優勢,與地方政府建立聯運機制,主動參與深圳市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衛生監測。今年以來,該中心先后與深圳市地方政府十余家部門和企業簽訂了動物、水生動物疫病及獸藥殘留檢測委托協議,并建立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機制,為共同防范動物疫病引發的風險,確保深圳市食品的安全衛生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截至目前,中心共接受委托送檢樣品510批次,合計2040個樣品。
大運即大考,這不僅是對深圳市綜合實力的考驗,也是對深圳檢驗檢疫人的一次大考。深圳檢驗檢疫局動植中心,以一流的技術、過硬的能力、飽滿的熱情服務大運會,保障供大運進口食品優質安全。
強化合作為大運會食品安全提供技術支持
4月29日,深圳檢驗檢疫局動植物檢驗檢疫技術中心與深圳市福田區動物防疫監督所簽署了動物疫病及獸藥殘留檢測委托協議,標志著該中心與地方政府檢測機構優勢互補、協作聯動,共同確保大運期間食品的安全衛生合作模式的進一步深化。
根據協議,雙方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對今年4月至8月大運期間部分深圳市內的動物、動物產品及深圳市區域內的養殖水生動物進行安全衛生監測,確保大運期間食品的質量安全衛生。
據悉,作為深圳市大運會食品安全檢測機構成員之一,深圳局動植物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在保障大運安全衛生方面已經進入高效運轉階段。該中心已先后與深圳市農林漁業部門及各個處室、深圳市獸醫防疫監督所、深圳市肉品檢驗所、深圳市飼料監察所、深圳市農產品檢測中心、深圳市各大養殖企業和飼料企業等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和交流,為共同防范動物疫病引發的風險,確保深圳市食品的安全衛生打下了良好的合作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