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專業化管理產業化發展
以保護草原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科學合理利用草地資源為基礎,以轉變生產經營方式為核心,以建立草畜平衡機制為手段,以組建牧民合作經濟組織為切入點,以牧業增效、牧民增收、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標的我省生態畜牧業建設,通過試點、示范、提高和鞏固,從體制機制上探索出一條青藏高原草地畜牧業科學發展的新路子,正在有效破解牧區經濟發展難題。
我省生態畜牧業建設工作自2008年開始在7個牧委會試點, 2010年開始在牧區6州全面推廣。目前, 30個示范村已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初步形成適合當地的生態畜牧業發展模式;300個啟動村已全部完成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組建工作;2011年建設的300個建設村建設方案各地已完成審查和備案工作,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建在廣漠的青海草原正有條不紊推進。
我省各地遵循以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為載體,優化牧業資源配置、促進牧業資源重組,實現草畜平衡發展的生態畜牧業建設思路,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出了多種經濟合作組織、特色鮮明的生態畜牧業建設模式。海西州堅持以“梅隴模式”為推廣重點,在全州進一步深化以股份制經營為主要內容的生態畜牧業建設,(下轉第四版)形成多種形式、多種方式的股份制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模式;海南、海北州以合作社統一經營下的聯戶經營為主要建設形式;黃南、果洛、玉樹州立足實際,根據牧民的接受程度不同,采取聯戶制、大戶制、代牧制等多種建設模式。現全省共建立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337個,入社牧戶31426戶,整合草場7746.57萬畝,整合牲畜217.68萬頭(只)。
通過生態畜牧業建設契機,各地將草原生態保護與治理工作與生態畜牧業建設工作密切結合,在大力開展草原生態治理的同時,及時調整畜群結構,發展畜牧良種工程,加大非生產畜淘汰力度,積極推進以草定畜工作,使草原保護與建設成效明顯提高。2010年,30個示范村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374元,比2009年增加664元,與2010年全省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相比高511元,較全省牧民人均純收入高83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