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地按照以合作經濟組織為載體,優化牧業資源配置、促進牧業資源重組,實現草畜平衡發展的生態畜牧業建設思路,不斷加大工作力度,畜牧業生產方式正從粗放低效向精細高效轉變,畜牧業經營方式正由分散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生態畜牧業建設勢頭強勁。
我省生態畜牧業建設工作自2008年開始試點,現全省共建立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337個,整合草場7746.57萬畝,整合牲畜217.68萬頭(只)。各地以合作經濟組織為依托,通過大力整合畜牧業生產資料,不斷優化配置生產要素,畜牧業生產方式正從粗放低效向精細高效轉變,畜牧業經營方式正由分散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貴南縣過馬營鎮麻什干村,采取股份制的聯戶經營模式,通過合作社成立了牧業、飼草料種植加工、牛羊育肥和勞務輸出4個生產小組,通過按類組群將5000只羊分成25群、1204頭牛分成21群在天然草場進行放牧,組織20個勞力負責1190畝飼草地種植,組織88個勞力專職進行牛羊育肥營銷,通過興辦的產業園吸收36個勞動力、通過技能培訓轉移25個勞動力,實現了生產的相對精細化管理,節約了生產用工,改變了傳統分散經營的方式,初步建立起了經營集約化、資產股份化、生產專業化、工作協作化、營銷市場化的生產經營體系。
與此同時,各地根據建設要求,將草原生態保護與生態畜牧業建設工作密切結合,在大力開展草原生態治理的同時,及時調整畜群結構,加大非生產畜淘汰力度,積極推進以草定畜工作,使草原保護與建設成效明顯提高。天峻縣梅隴村,加大非生產畜出欄力度,不斷調整和優化畜群結構,共減畜6620個羊單位,實現了草畜平衡,在此基礎上大力實施草原滅鼠治蟲、牧道治理和草原補播工程,草原生態環境不斷好轉,理論載畜量較生態畜牧業建設前提高了24%。
一些地區,還充分發揮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統一生產的功能,利用資源優勢,積極開展牦牛、藏羊本品種選育和半細毛羊生產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畜牧良種工程,不斷使本合作社畜種質量大幅提升,而且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合格種畜。據統計,目前全省共有10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調整、重組和優化畜群結構組建了從事牦牛、藏羊和半細毛羊繁育的種畜場,今年計劃向社會提供高原牦牛種公牛423頭、藏羊種公羊1500只、半細毛羊種公羊3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