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記者對畜牧養殖業進行了走訪,所到之處,規模化養殖遍地開花,現代畜牧業雛形初顯。
年初,全市開展“百場建設”工程,新建、改建、擴建100個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場,達到一定規模的養殖企業均享受財政補貼。目前,全市新建擴建規模養殖場116個,并全部投入使用,新增1000萬頭(只)畜禽飼養量。
中央紅建設4個萬頭豬場,“哈爾信”豬肉紅遍冰城
鏤花鐵藝大門,綠油油的青草地,成排的果樹枝頭掛滿果實,這里就是“哈爾信生態豬基地”。
氣味難聞,往往是生豬養殖場給人的第一印象,可在中央紅集團的“哈爾信生態豬基地”,空氣中散發的都是草香和果香。
“不用紫外線或者臭氧消毒嗎?”記者問。基地負責人回答:“不用,外人根本沒有和生豬零距離接觸的機會。”說著,他帶領記者走進一棟豬舍。
整棟豬舍被巨大的玻璃分割成兩部分,外面的“大廳”里,墻上掛著生態豬飼養、屠宰、深度排酸等整個工序掛圖,辦公桌旁一名工作人員正在點擊鼠標,電腦屏幕上不停地變幻著各棟豬舍內的畫面。他說:“通過這臺電腦就能隨時隨地掌握15棟豬舍的全部情況。”
這位負責人介紹,他們的飼料全部由當年的新糧加工,就連生豬飲用水都經過高科技處理,達到人類的飲用標準。4個豬場年出欄生豬4萬頭,豬肉全部在中央紅連鎖店銷售。
在中央紅超市生肉柜臺前,購買豬肉的消費者絡繹不絕。市民趙先生說:“哈爾信豬肉雖然比其他豬肉每斤貴兩元錢,可吃著香、放心。”
“現代牧場”引領國際標準,合作社率奶戶對接乳企
榨奶全部機械化,奶牛糞便用于沼氣發電,沼渣轉化成有機肥。位于尚志市的蒙牛現代萬頭牧場,日產鮮奶200余噸,是我省規模最大、標準化最高的生態環保型現代化養牛示范基地。
“這座牧場的規模和標準,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市畜牧局生產處處長郭成英說,“這樣的規模化、標準化牧場,哈市已建成兩個,松北還有一個正在建設中。”
尚志是哈市奶牛養殖和牛奶加工大市,全市擁有3萬多頭奶牛,低于三五十頭的小養牛戶基本沒有。郭成英說,近年來,哈市鼓勵養殖戶退出城郊禁養區,上山入溝進入發展區,退出村屯、庭院飼養和散養,消滅人畜混居區,進入規模場和小區的做法,逐漸形成了規模化飼養趨勢。
道里區新農鎮前進村,是奶牛飼養比較集中的村屯。返鄉創業農民王貴紅投資建設奶牛集中飼養小區,無償把養殖戶請到小區來,集中榨奶、收奶及銷售,形成了規模化飼養。奶戶孫淑珍把家“搬”到了集中飼養小區,吃住在這里。她說:“在小區里奶牛都是集中榨奶,早晚兩次,榨完奶就點現錢。”王貴紅告訴記者,養殖小區相當于一個“合作社”,他們以高出全省最高保護價兩分錢的價格統一收購奶戶鮮奶,再與大型乳品企業對接,省掉奶站這個中間環節,最大限度保護了奶戶利益。
目前,哈市共有奶牛養殖戶2.6萬戶,年產鮮奶143.1萬噸,飼養規模及產量名列全國副省級城市首位。
年均為國人提供4個雞蛋,億只雞鴨旺銷全國各地
每天早晨7點前,董志老大爺都會開上自己的“夏利”,拉著老伴去一趟雙城市的新勝村,到他的蛋雞養殖場巡視一遍。董大爺說:“我一退休就到新勝養雞,現在已養了9年了。9年來賺多賠少,但今年賺得最多。”
新勝,這個小小的村子,在全國大有名氣,因為每年從這里“走”出去的雞蛋多達25.5萬噸,全市年產34.5萬噸鮮蛋,全國人均近4枚,比4年前增加一枚。東北雞蛋的品質遠遠高于南方雞蛋,在廣州、東莞等多個城市的農產品大市場,哈爾濱的雞蛋最搶手,賣得最快。因此商家把產自南方的雞蛋換成“東北包裝”的現象,并不鮮見。
蛋禽在哈市的發展一直呈平穩上升態勢,近兩年依蘭、通河等縣農民櫻桃谷鴨養殖熱情高漲,延壽肉雞飼養規模不斷擴大,全市蛋禽飼養規模化、標準化大幅度提高,年產量達到1億只蛋禽雞(鴨)。郭成英說:“正大的肉雞在北京、上海等很多城市深受消費者喜愛,櫻桃谷肉鴨大有取代‘填鴨’的態勢,遠銷多個城市。”
郭成英說:“現在哈市規模化飼養比重達68%,豬雞鴨肉等肉產品旺銷全國。特別是“南飛”的老年人,每次都要帶上一些豬肉,只有在過年或招待客人時才舍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