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新疆畜牧業在定居興牧、牲畜品種改良、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草原生態保護等方面穩步發展。推進了畜牧業增產增效、農牧民民生改善、農牧區和諧發展,多項目標任務創下新高。
記者 李峰:“現在我手里拿的是剛剛出爐的2011年自治區畜牧業工作總結報告。在這份工作總結當中有這樣一些數據,2011年完成了國家、自治區級的養殖場、養殖小區的建設項目是180個,其中肉牛、肉羊是35個,奶牛37個,顯示出來的產量是這樣的,肉、奶、蛋的產量分別達到了230萬噸、270萬噸和36萬噸。”
今年,面對區內外畜產品價格快速上漲,供給壓力加大的形勢,自治區積極推進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伊犁州在各縣都建起了托牛所,實現了統一飼養,管理,擠奶、出售的模式。鞏留縣提克阿熱克鄉農民馬玉東把牛放入養殖小區托管以來,由于管理科學,衛生,每公斤牛奶交售價格比市場價高出0.3元,每月每頭牛多收入130元左右。
鞏留縣提克阿熱克鄉農戶 馬玉東:“這個地方,對老百姓也放心,喝奶子的人也放心,也對我們喂牛的人也方便。”
鞏留縣副縣長 加列力:“我們實現兩個目標,一個是我們的奶產品達到食品安全衛生的要求,第二是農牧民致富打一個很好的基礎。”
截止11月,伊犁州實現畜牧業產值53.9億元,農牧民人均新增收入中來自畜牧業的份額達350元。和伊犁州一樣,在新疆的很多縣市,畜牧業正成為農牧民增收的支柱產業。同時,作為自治區22項重點民生工程之一的牧民定居工程,今年也實現了大發展,完成定居12635戶,完成投資126773萬元。越來越多的牧民們體會到定居帶來的便利。
塔城市齊巴爾吉迭社區定居牧民 哈勒泰:“定居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變化,這里有學校、有衛生院,交通方便,可以看著電視。擴建了暖圈,牲畜也不會丟了”。
定居改變的不僅僅是傳統牧業生產模式,還能緩解草場放牧壓力,推動退牧還草、飼草料基地建設、草原生態保護獎勵等多項工作。目前,2011年自治區計劃撥付的退牧還草工程飼料糧補助款1.8億元已全部撥付到各地。國家向新疆投入的19.07億元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資金已全部下撥,實施了1.5億畝草原的禁牧,和4.5億畝草原的草蓄平衡。
自治區畜牧廳廳長 沙爾合提·阿汗:“把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效、增收作為一個核心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國家和自治區實行良種補貼、牧草補貼、防疫補貼,等等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為畜牧業積累了很好的發展積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