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豬藍耳病造成的生豬供應短缺影響,2007年中國豬肉進口量開始大幅增長,當年進口豬肉47.3萬噸,比2006年增長115%,而在2000年到2006年,中國豬肉的年進口量一直穩定在20萬噸~30萬噸。此后,2008年中國豬肉進口量又增長93%,2010年則比進口量減少的2009年增長70.8%。
據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王濟民介紹,今年前9個月中國進口肉已經達到87萬噸,全年豬肉進口預計可能突破100萬噸,相當于2010年全國豬肉消費量的2%。
對此,中國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的顧立偉表示,盡管進口豬肉的量占我國豬肉總體消費量的比重不是很大,但對市場信心有比較大的影響。
王濟民認為,從歷史經驗推算,肉類供應如果增加1%,價格就要下跌約7%,增加2%價格就要下跌14%,保守點的話也有10%,“這個影響不容小視,萬一有些企業再多進一些,達到150萬噸甚至200萬噸,那對我國豬肉價格的影響將非常大”。
此前,荷蘭合作銀行的報告也指出,由于疫病影響,中國將在2011年進口110萬噸~140萬噸豬肉,2012年還將進口140萬噸豬肉。
在民族證券分析師劉曉峰看來,全球豬肉貿易量也就600萬噸,相對于中國年5000萬噸的豬肉消費量太少,且國外可供擴充的豬肉資源并不多,一旦多買的話可能又會使世界豬肉價格“飛”起來。
中國畜牧業協會豬業分會也指出,如果中國大量進口豬肉,雖然在短期內對平抑國內市場的高價格有所幫助,但從長遠來看,將造成國內食品企業對國外進口豬肉的依賴,形成長期大量進口的局面,也必將帶動國際市場價格上漲。
不過王濟民認為,未來養豬業必須做出的一個重大抉擇是進口飼料還是進口肉,如果供需缺口太大,成本增加又很快,則適度進口豬肉勢在必行。在他看來,如果進口飼料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是給土地帶來不少污染,而同時如果生豬養殖規模化、散養戶退出,發展養豬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恐怕也將大為下降,因此將來發展養豬業的好處是解決人民吃肉的問題,壞處是既不能增收又留下污染。在這種情況下,與其進口飼料還不如進口一些肉,而這對養豬企業是不利的,其關鍵將取決于養豬企業是否可以在現在及未來的生產中將養殖成本降下來和污染處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