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宗禮談《全國節糧型畜牧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
日前,農業部印發了《全國節糧型畜牧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節糧型畜牧業在我國畜牧業現代化轉型的進程中起到什么作用?怎樣更好地發展節糧型畜牧業?記者就此采訪了農業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宗禮。
問:什么是節糧型畜牧業?為什么要制定節糧型畜牧業的發展規劃?
答:規劃中的節糧型畜牧業,是指充分利用牧草、農副產品、輕工副產品等非糧飼料資源,在減少糧食消耗的同時達到高效畜產品產出的畜牧產業,主要包括奶牛、肉牛、肉羊、絨毛羊、兔和鵝等。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人口數量增加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糧食需求將呈剛性增長,受耕地減少、資源短缺等因素制約,我國糧食的供求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保障糧食安全任務艱巨。發展節糧型畜牧業是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緩解糧食供求矛盾、豐富居民膳食結構的重要途徑。
問:改革開放以來,節糧型畜牧業取得了怎樣的成就?
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發展節糧型畜牧業,主要取得了五方面成就。一是產品產量不斷提高,市場供應能力顯著增強,節糧型畜禽產品品種不斷豐富。二是非糧飼料資源開發利用力度加大,節糧效果逐步顯現。三是生產布局逐步優化,區域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傳統主產區地位進一步鞏固。四是產品加工快速發展,產業化水平持續提升。五是產業技術體系不斷完善,科技支撐能力明顯增強。
問:目前我國發展節糧型畜牧業的機遇是什么?存在哪些挑戰?
答:節糧型畜牧業發展有著較多的有利條件。市場需求潛力大,優質安全畜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節糧型畜禽產品需求較快增長;畜禽品種資源有優勢,大多地方品種耐粗飼、抗病強、繁殖性能好、產品質量好,這些優良性狀一旦被挖掘,發展潛力很大;非糧飼料資源利用存在空間,節糧型畜牧業發展所需的飼草飼料資源空間較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2010年中央財政對節糧型畜牧業的扶持資金達15億元,是2005年的15倍,同時各地也陸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但是我國要發展節糧型畜牧業,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一是養殖效益下滑,部分畜禽生產出現滑坡。二是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滯后,發展基礎薄弱。三是養殖方式落后,技術水平亟待提高。四是疫病防控形勢嚴峻,養殖風險較大。五是草原退化嚴重,飼草供求缺口加大。
問:農業部制定《全國節糧型畜牧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是什么?
答:我們根據節糧型畜牧業發展實際,提出了“抓規模、提效益、促生產、保供給”的思路,加快轉變節糧型畜牧業發展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著力推進現代節糧型畜牧業發展。大力發展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促進奶業振興發展;加大主產區支持力度,積極發展肉牛肉羊生產;加強市場引導,因地制宜發展絨毛羊、兔、鵝等優勢特色畜禽生產。強化農牧結合,加強非糧飼料資源開發利用,鼓勵和支持多種高效生態節糧養殖模式發展。依照節糧環保、持續發展,市場導向、加大扶持,因地制宜、適度規模,強化監管、保障質量的原則制定了這一規劃。
問:《規劃》為我國節糧型畜牧業的發展提出了怎樣的目標?
答:主要分為兩個階段。2011年~2015年的近期目標是奶類、牛羊兔鵝肉和羊毛羊絨產量實現持續增長,基礎母畜存欄逐步恢復和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進一步提高,生鮮乳收購站實現規范化管理,科技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良種化水平不斷提高,牧草、秸稈等非糧飼料利用率進一步提高,人工種草保留面積明顯增加,綜合節糧效果不斷提高。
2016年~2020年的中長期目標是節糧型畜牧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明顯提升,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產業分工進一步細化,產銷銜接更加緊密;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標準化飼養技術逐步推廣普及;非糧型飼料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明顯提高,節糧增產效果明顯增強,養殖效益逐步提高;優質高效的節糧型畜牧業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問:《規劃》指出我國節糧型畜牧業發展的重點任務是什么?
答:我國發展節糧型畜牧業的重點任務有五個。
第一,合理開發利用非糧飼草料資源。加強牧草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牧草良種繁育體系;加強秸稈飼料化利用研究,加大秸稈養畜示范項目支持力度,提高秸稈飼用量和飼用效率;加大糧食和經濟作物加工副產品等非糧飼草料資源的開發利用力度,支持餅粕、糟渣、玉米酒精糟、薯類等的優質化處理和規范化利用。
第二,加快優良畜禽品種的選育和推廣。穩步推進節糧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加大畜禽良種工程項目投入力度,擴大項目范圍,逐步加強節糧型畜禽原良種場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自主育種能力;擴大畜牧良種補貼范圍,繼續實施奶牛良種全覆蓋補貼,加大肉牛、綿羊良補實施力度;引進國外優良奶牛遺傳資源,開展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和良種登記,逐步形成優秀種公牛競爭淘汰機制。引進優質乳肉兼用牛品種,推廣奶公牛牛犢肉用飼養。進一步加強節糧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力度,重點提升國家級保種場、保護區資源保護能力。
第三,大力推進適度規模科學養殖。科學規劃布局,加大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扶持力度,支持規模養殖場(戶)開展標準化改造,強化畜禽廢棄物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深入開展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創建活動,制定和完善節糧型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相關標準和規范,提升適度規模養殖水平。因地制宜推廣先進適用養殖模式,大力推行種養結合的產業發展模式,促進種養業副產品資源化利用。支持專業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養殖,鼓勵龍頭企業帶動適度規模養殖發展,推行標準化生產,打造一批節糧型畜產品品牌。
第四,加強動物疫病防控與質量安全監管。重點加強節糧型牲畜的疫病防控,加強疫病跟蹤監測,強化種畜禽場所重點疫病監測凈化。堅持推進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制度,落實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撲殺補償政策。建立健全村級動物防疫員隊伍,強化農村畜禽散養的技術指導和疫病防控。加強生鮮乳中違禁添加物監督檢測,嚴厲打擊飼料獸藥中的非法違禁添加行為。加強畜產品及飼料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逐步建立畜產品質量追溯制度,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第五,加大先進適用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力度。繼續完善牧草、奶牛、肉牛、肉羊、絨毛羊、兔、水禽等國家現代畜牧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鼓勵地方開展相關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探索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新路子。積極推進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畜牧技術推廣服務機構,不斷提高基層畜牧技術推廣服務能力。
問:《規劃》對我國節糧型畜牧業的產業布局做出了怎樣的劃定?
答:奶牛方面,推進東北和內蒙古產區、華北產區、西部產區、南方產區和大城市周邊產區等五大奶業產區建設,大力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推動南方奶水牛產業發展。
肉牛方面,加強東北、西北、西南和中原肉牛優勢區建設,推動南方草山草坡肉牛業發展。牧區重點發展現代集約型草地畜牧業,為農區和農牧交錯帶提供架子牛。農區重點推廣秸稈青貯技術、規模化標準化育肥技術,努力提高育肥效率和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肉羊方面,加強中原、中東部農牧交錯帶、西北和西南等肉羊優勢區建設。牧區重點提升肉羊個體生產能力,加快周轉,提高草原利用效率;半農半牧區著力提高母羊繁殖性能,增強肉羊育肥和育肥羊供應能力;農區要充分利用飼草料資源,推廣高效育肥模式,提高肉羊出欄量。
兔方面,鞏固提升四川、山東、河南、江蘇、河北等重點省區兔產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強河北、山西等省區優勢家兔生產基地建設。加強兔肉加工和品牌產品的研發,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做強種長毛兔核心產業,加速節糧型兔業發展。
絨毛用羊方面,以傳統西北、東北、西南草原牧區為主產區,推進細毛羊、半細毛羊、絨山羊等絨毛用羊優勢產業帶建設。提高絨毛綜合品質和絨毛用羊生產性能,推廣機械剪、分級整理等技術,加強產銷銜接,增加養殖環節利潤。
鵝方面,積極發展華南養鵝區、華東養鵝區、東北養鵝區。華南養鵝區重點加強養鵝業研究成果和先進技術的推廣;華東養鵝區要推廣果(林)—鵝、種—養,鵝—魚等綜合生產模式;東北養鵝區重點加強鵝地方種質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南方地區要大力推廣桑、果園、林下人工種草養鵝、冬閑田季節性種草養鵝。
牧草方面,圍繞“一帶兩區”布局發展人工種草。通過優質苜蓿高產示范片區推進苜蓿產業帶建設;東北羊草產業區重點加強羊草改良,積極打造優質羊草基地;南方飼草產區重點發展黑麥草、三葉草等高產優質牧草,積極開發利用農作物秸稈和其他植物資源。堅持生態優先原則,根據不同地區自然和生態特點,推行禁牧休牧輪牧和草畜平衡等制度,加快轉變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減輕草原壓力。
問:國家將采取哪些措施扶持節糧型畜牧業的發展?
答:建立政策支持機制,加快節糧型畜牧業發展步伐。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繼續開展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創建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人工種草,大力推進“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抓好牧草種子工程建設,落實優質牧草良種補貼政策;鼓勵養殖場戶開展秸稈飼用,提高秸稈利用效率;加大奶牛生產扶持力度,積極推進奶牛保險補貼試點,探索建立奶業發展風險基金制度;推動出臺牛羊肉生產扶持政策,開展基礎母畜補貼試點,推動建立牛羊肉生產大縣獎勵政策;以提高質量為重點,繼續開展羊毛絨產業發展技術研究;強化市場引導,加快兔、鵝產業化進程。
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渠道,增強節糧型畜牧業發展后勁。在加大政府資金扶持力度的同時,積極引導社會資本發展節糧型畜牧業,引入競爭機制,建立既公平競爭又分工協作的多元化發展格局。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發展多種形式的畜牧業保險,探索建立適合不同地區、不同節糧型畜禽品種的政策性保險制度。運用財政貼息等方式,引導和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增加對節糧型畜牧業的信貸支持,破解節糧型畜牧業發展過程中規模養殖場(小區)融資貸款難等難題。
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產業化水平。從養殖場戶實際需要出發,發展多樣化的服務組織,形成鄉科技綜合服務站、縣(市)服務中心、省(區)科技推廣站和專業技術協會與專業合作社相結合的服務網絡,重點抓好良種繁育推廣、飼草飼料加工利用、獸醫防疫滅病、畜產品加工、科技培訓與技術推廣等體系建設。把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同發展節糧型畜牧業產業化結合起來,逐步形成“良種供應—畜禽飼養—產品收購—屠宰加工—貯運銷售”的一條龍生產體系。
加強監測預警體系建設,確保節糧型畜牧業穩定發展。完善監測預警網絡,加強設施設備建設,提高預警、預報能力。建立和完善節糧型畜禽養殖業生產、加工、銷售等統計監測預警系統。建立健全監測工作各項管理制度,逐步實現監測預警的制度化、規范化。加強形勢研判和公共信息服務,及時發布節糧型畜禽產品生產供應和飼料及原料供求市場信息,指導養殖場戶合理安排生產,降低市場風險。
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繼續實施畜禽良種工程,完善原良種場、資源保護場(區)、基因庫、檢測中心等配套設施設備;實施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以奶牛、肉牛和肉羊為重點,支持節糧型畜禽養殖場開展標準化改造;大力推進飼草料資源高效利用工程,繼續實施秸稈養畜項目,扶持開展秸稈養畜場戶和青貯飼料專業化生產示范建設;支持建設餅粕、糟渣、糠麩等糧油食品工業副產品和草產品優質化加工處理示范基地,為飼料工業提供優質原料;推動實施南方草地保護建設工程,因地制宜發展草原畜牧業,促進草地植被恢復與草原畜牧業協調發展;積極推動黃土高原綜合治理規劃實施,通過人工種草、改良草地、棚圈和青貯窖建設,加強草原保護建設,大力發展節糧型畜牧業。
強化節糧型畜牧業科技支撐。圍繞畜禽養殖過程的關鍵環節,實施畜禽牧草種業創新開發、飼料資源產業化開發與安全高效利用、畜禽健康養殖過程控制、疫病防控、養殖廢棄物減排與資源化利用、質量安全控制、草地畜牧業發展模式研究等重大科技項目。在優勢產區建設一批成果集成度好、示范效應明顯的科技示范場、示范園區和養殖大戶,增強良種、良法的帶動作用。加強對養殖大戶、規模養殖場、專業合作社培訓,加大基層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力度,提高農牧民生產營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