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上漲大多由食品價格上漲主導,而豬肉往往是各類食品漲幅中的“帶頭大哥”,CPI也由此被戲稱為“中國豬肉指數”.4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肉類協會副會長、龍大食品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宮學斌接受YMG記者專訪時表示,他在今年“兩會”提出“大力扶持規模養豬業”的建議,憑借規模化養殖,在維持豬肉價格穩定的同時,保證百姓能吃上安全、健康的豬肉。
肉貴便囤豬賤即宰
散養致肉價大起大落
國家統計局煙臺調查隊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煙臺市CPI同比上漲4.2%,其中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0.7%.而在食品類價格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35.2%,成為拉動食品類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
據統計,自2010年10月份開始,煙臺市豬肉價格指數曾連續10個月環比上漲,到2011年8月份止升回落,隨后連續4個月呈現下降走勢,到2012年1月份再次出現小幅上漲。
“透過豬肉價格的波動,我們可以看到市場供需關系對散養和小規模養豬的巨大影響。”宮學斌說,“豬肉價格上漲時,養殖戶蜂擁而上導致市場供大于求;價格下跌后便群起屠宰,從而帶來新一輪價格上漲。”
頭頭檢測難度大成本高
增加食品安全風險
除了價格大起大落,豬肉的安全問題更讓老百姓倍感擔憂。宮學斌坦言,在瘦肉精、死豬肉等事件爆發后,自己與同行們曾做過深深地反思,并將癥結歸咎于散養這一落后的養殖方式上。
“散養既不衛生又不經濟,更重要的是無法進行統一有效安全控制管理。”宮學斌表示,有廠家和品牌做出“頭頭檢驗”的承諾,但除了品牌廠家,很難確保在收購散戶生豬的過程中對每頭豬進行檢驗。而即使做到這一點,所增加的人工、物力成本還是會轉嫁到消費身上,反而不利于豬肉價格的穩定。
養豬的少吃肉的多
發展規模化養殖正當時
在宮學斌看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今的散養規模正在逐漸萎縮,而豬肉消費量卻在穩步增長。如果沒有足夠的養殖力及時補充上來,日后的市場供應將存在不小的缺口和隱患。
宮學斌表示,隨著散養戶的日漸減少,扶持和推廣規模化養豬業的最佳時期已經到來。“規模化養豬不僅能避免因供需失衡而引起的豬肉價格異常波動,更有利于規范飼養規程,對生產全過程實施監控,并采取綜合措施保障產品質量。”宮學斌說。
土地比資金更為緊俏
建議設專項指標扶持
由于一次性投入高、風險大,談起對規模化養殖的扶持政策,社會普遍關注的是資金支持及政策性補貼。宮學斌認為,相對于資金籌措,如今規模化養殖的真正瓶頸其實在于用地緊缺。
“公司剛投資1億元建成了一個10萬頭規模的養豬場,用地面積達480畝。”宮學斌說,“對于很多企業來說,籌集1億元資金并非特別難的事情,但要獲得480畝的用地指標則著實要大費周折。”
宮學斌表示,自己將在“兩會”上建議,面臨全國建設用地指標日益趨緊的形勢,有關部門應拿出專門指標用于規模化養殖場建設,以推動規模化養豬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