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總經理鄧崎琳透露,今年武鋼準備建萬頭養豬場,而且年內就出欄。在鋼鐵企業普遍微利的背景下,武鋼今年對鋼鐵產業可以說是一分錢掰成兩半花,卻在非鋼產業上重金砸下390個億謀求發展。人們不禁要問,武鋼“養豬”,究竟是“不務正業”還是另辟蹊徑謀求轉型?
隨著豬肉價格的一路走高,國內消費市場廣闊,越來越多的大塊頭“外行”企業,開始大舉進軍養豬業。先是聯想集團投資進入養豬業,緊接著網易和德美化工企業進入養豬業,如今,武漢鋼鐵集團又開始拋棄主業,在非鋼產業上求突破,當起“豬倌”來。
據說,武鋼要養豬的想法由來已久,養豬的部門是后勤部門,而現在要把養豬提升到一個新的發展戰略高度。至于為何把養豬當成投資方面,就來源于現在看養豬比煉鋼更賺錢。有人在做了市場調查后得出結論,鋼材與豬肉形成了價差,養豬與產鋼更劃算。因為目前鋼材平均每公斤4.7元,而最便宜的豬肉每公斤已近26元。
實際上,從某種上意義上講,養豬的風險一點也不亞于股市。養豬業是完全競爭性行業,周期性波動很大,比如那些抓住2007年國家優惠政策這一機會的人或企業,在2008年建場2009年和2010年開始生產,然而,從2009年起豬價由于供大于求一路走低,2007年養一頭豬掙800元,2009年虧300元。從2011年
四、五月開始,豬價才重新開始回升并進入盈利。倘若這些巨型企業,都把巨額資本投向養豬業,過不了多長時間,養豬又會出現大面積的虧損,這種市場規律任何人無法改變。
而且,武鋼作為央企,改行做養豬產業實屬“不務正業”,這與央企前幾年大舉進軍房地產,占地為王,沒什么兩樣。央企作好主業,是國資委對央企要求的最低標準。現在,央企卻違背國資委的制度安排,脫離主業,開始投大量資金,發展養豬業。從目前所透露的種種信息來判斷,武鋼并沒有得到國資委的允許,是獨自決定做出選擇,這種情形是否違規操作,亟需國資委站出來向公眾解釋。
記得上世紀90年代后期,占據市場多半份額的春蘭空調風光無限,于是迫不及待地將觸角伸進其他多個領域,摩托車、洗衣機、冰箱、汽車底盤和壓縮機等項目紛紛上馬,試圖打造一個日不落的“春蘭帝國”。如今,中國空調業的主流陣營哪里還有春蘭的影子?武鋼會不會步入春蘭后塵,仍然是個未知數。
武鋼把養豬種菜定義為今后“新的利潤增長點”,讓人頗感意外,但仔細想來又不奇怪。盡管輿論、專家學者都不贊同武鋼的做法,但對處于困境的武鋼來說,我們恐怕也只能將其理解為無奈的抉擇。這意味著,“武鋼養豬”反襯出我國的央企,也包括民營企正處于轉型期的十字路口,其所面臨的困惑與糾結,已成為一個共性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由于我國內需消費長期以來難以真正提振,人口紅利也正在逐漸消失,出口貿易不可持續,這些情況的存在,無疑正倒逼中國企業進行轉型探索。至于企業如何轉型,不僅考驗著企業家的智慧和應變能力,也是國家和各級政府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