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06年,養豬業可真不平靜:上半年仔豬賣到青菜價,下半年豬肉跟上牛肉價;行情波動如此之大,正常的市場調節之外,“高熱病”的影響不能不算一個重大因素。說到“高熱病”今天仍讓人心悸,發病率、死亡率、影響范圍之高、之大為二十余年不曾有過吧。
現在,我省該病的流行情況大致可以說:大體平息,在部分地區和養殖場仍有類似情況出現,但危害較7、8、9、10月為輕,血清學檢測結果往往表示為偽狂犬、藍耳病等比較單一的致病源了。但就在此時,作為自認為是一名資深養豬從業者的筆者,曾養豬十幾年、代表天津正大飼料科技有限公司為市場技術服務好幾年,從1998年開始對豬的藍耳病、夏秋季“紅皮病”及近幾年的“無名高熱”病就有過接觸、調查分析,今年各地、各類型的發病、未發病場都走訪過、調查過,非常想對這場災難性的疾病發一點類似“事后諸葛亮”及“亡羊補牢”的議論,而且自以為很有必要,很可能對今后的養豬從業者、管理者有所幫助。
首先,想試著給“高熱病”下一個定義:免疫力低下情況下的多因子應激病。所謂免疫力低下是指:1、豬群處于免疫抑制狀況下,難有正常的免疫應答反應。2、亞健康狀況:畜禽營養需求的增長與飼料營養提供的避重就輕、投機取巧,畜禽正常的生命維系、生長需求難以保證,免疫應答反應也就難以保證正常進行。所謂應激,包括環境應激——尤其熱應激和對流行疾病的不當治療和不當用藥的應激、副作用;所謂多因子,就更難以細列了,筆者認為比較突出的誘發因子為豬藍耳病、豬流感等,比較常見的繼發因子有巴氏桿菌、豬鏈球菌、弓形體及豬瘟、偽狂犬等;高致死的因子往往是豬瘟、巴氏桿菌、副豬嗜血桿菌及藥物的毒、副作用。具體到每一個養殖場情況各不相同——這也就是病不得命名的原因。
我這樣說,可能會有人立馬不認同了,這么復雜的疾病怎可能導致半個中國的暴發流行呢?全部都是免疫抑制?我認為這是非常可能的,縱觀這次疾病流行的時機前提是:2006年上半年豬價極低,大家普偏預測豬價回升的時間將在2007年下半年,也就是說,大家的預計是2006年養豬將虧損一年,在這樣的條件下,有幾個養豬從業者認真搞好豬的營養供給,有幾家飼料廠提供比以前生產成本、營養指標高的飼料產品;但2006年的豬藍耳病流行感染抽檢結果卻是接近90%的場或地區抗體陽性,圓環病毒的抗體陽性率幾乎100%——這輛新的疾病都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再加上2005年的玉米普遍霉變嚴重霉菌毒素中毒造成免疫抑制這個因子,大部分場豬群處于免疫抑制狀況的結論不是太武斷。當然,即使豬群處于免疫抑制狀況下,沒有多因子的應激也不會大規模發病,但目前國內的種豬、商品豬流通現狀,疾病流行現狀,疾病控制措施的執行力度現狀就是這樣,不談疾病的凈化,單個場或地區想做一個疾病的隔離都很困難,難以控制。反觀在這場疾病中損失較輕的場或地區,要么一直執行藍耳病等新病的有效計劃免疫;要么相對封閉,除了賣豬,幾乎不與外界溝通,尤其是他們基本上都是自繁自養模式,近一兩年未出去引種(引病)。筆者在一些地區,也見過幾家躲過一劫的養殖場,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豬場較新,老板養豬經驗不多,凡事聽生產廠長的,與外界接觸不多,不敢克扣豬糧。
那么,2007年該病會不會再來?我的看法是:會!只不過是危害程度的大小而已;至于會不會在其他畜禽中表現類似的疾病,如果不提前重視、防范,也只是時間上的早遲而已。——因為各種因子依然存在、在其他畜禽上也同樣存在。
由此,“亡羊補牢”的意義就非常巨大了,我們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工作呢:這倒沒什么新的方法和途徑,無非是從品種、營養、環境、管理與防疫四個方面仔細工作:認真了解自己所飼養的豬的環境條件要求和自己所能提供的環境條件狀況;再了解在以上基礎上的豬的營養要求,按需提供合理的營養;以上兩點非常重要,因為豬的品種不同、所提供給它的環境條件不同,它們所需要的營養需求也就不同;在較新一些的豬的營養研究報告中,大家往往將營養需求值定義為:標準飼養條件下,某某階段豬的營養需要;至于生產中的具體條件,往往又細分為瘦肉長速度快(中、慢)的豬的營養調整等各個不同情況。總的說來,環境條件與標準飼養條件的差異越大,豬只的抗應激消耗越高,我們就必須提供更多的營養,全面充分的營養是防范疾病的基礎,不能讓豬只、豬群處于免疫抑制狀態之下;再加上認真細致的日常管理,加上全面、合格的計劃免疫和預防保健養好豬就不難了--------------——當然,這是理論上的說法,一些具體的現場操作中還存在一定的爭論、爭議,比如:中國豬的營養標準問題、藍耳病的計劃免疫問題等。但,只要我們重視了,在生產中檢驗那些就行了。筆者的觀點是:隨著遺傳育種的進展,豬的營養要求也越來越高越精細,在現有條件下,蛋白、能量、維生素和氨基酸可以適當偏高一些,礦物質提供要考慮飼料原料中的含量,不要盲目使用高含量的無機礦物質;豬的飼養階段劃分細致些,針對性提供相應的飼料。關于藍耳病的免疫,筆者個人主張進行藍耳病弱毒活苗的計劃免疫,因為藍耳病陽性的場和地區越來越多,藍耳病在一個場內爆發過以后,藍耳病亞臨床感染狀況與急性感染狀況、持續感染狀況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好像就差一個導火索——任何一個應激都可以是導火索。至于活苗免疫有這么大的爭議,還是因為現有國產疫苗的安全穩定性沒被認可,而藍耳病的危害嚴重性尚未被政府和養殖業所完全認識和重視。病毒毒株、毒力的變異、變化再快,只要政府、政策重視、允許,科研機構及時跟進,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相比之下,可能豬藍耳病病毒尚沒有禽流感病毒那么歷史悠久、變異快的。
至于豬“高熱病”的現場控制,國內的專家們已經總結出了系列的成套辦法,筆者很是認同陳健雄先生的“發生豬高熱病應如何控制”一文所述觀點和處理辦法(該文見《養豬》雜志2006年第6期 ■作者:張杰 ■來源:天津正大飼料科技有限公司 )。
現在,我省該病的流行情況大致可以說:大體平息,在部分地區和養殖場仍有類似情況出現,但危害較7、8、9、10月為輕,血清學檢測結果往往表示為偽狂犬、藍耳病等比較單一的致病源了。但就在此時,作為自認為是一名資深養豬從業者的筆者,曾養豬十幾年、代表天津正大飼料科技有限公司為市場技術服務好幾年,從1998年開始對豬的藍耳病、夏秋季“紅皮病”及近幾年的“無名高熱”病就有過接觸、調查分析,今年各地、各類型的發病、未發病場都走訪過、調查過,非常想對這場災難性的疾病發一點類似“事后諸葛亮”及“亡羊補牢”的議論,而且自以為很有必要,很可能對今后的養豬從業者、管理者有所幫助。
首先,想試著給“高熱病”下一個定義:免疫力低下情況下的多因子應激病。所謂免疫力低下是指:1、豬群處于免疫抑制狀況下,難有正常的免疫應答反應。2、亞健康狀況:畜禽營養需求的增長與飼料營養提供的避重就輕、投機取巧,畜禽正常的生命維系、生長需求難以保證,免疫應答反應也就難以保證正常進行。所謂應激,包括環境應激——尤其熱應激和對流行疾病的不當治療和不當用藥的應激、副作用;所謂多因子,就更難以細列了,筆者認為比較突出的誘發因子為豬藍耳病、豬流感等,比較常見的繼發因子有巴氏桿菌、豬鏈球菌、弓形體及豬瘟、偽狂犬等;高致死的因子往往是豬瘟、巴氏桿菌、副豬嗜血桿菌及藥物的毒、副作用。具體到每一個養殖場情況各不相同——這也就是病不得命名的原因。
我這樣說,可能會有人立馬不認同了,這么復雜的疾病怎可能導致半個中國的暴發流行呢?全部都是免疫抑制?我認為這是非常可能的,縱觀這次疾病流行的時機前提是:2006年上半年豬價極低,大家普偏預測豬價回升的時間將在2007年下半年,也就是說,大家的預計是2006年養豬將虧損一年,在這樣的條件下,有幾個養豬從業者認真搞好豬的營養供給,有幾家飼料廠提供比以前生產成本、營養指標高的飼料產品;但2006年的豬藍耳病流行感染抽檢結果卻是接近90%的場或地區抗體陽性,圓環病毒的抗體陽性率幾乎100%——這輛新的疾病都是免疫抑制性疾病;再加上2005年的玉米普遍霉變嚴重霉菌毒素中毒造成免疫抑制這個因子,大部分場豬群處于免疫抑制狀況的結論不是太武斷。當然,即使豬群處于免疫抑制狀況下,沒有多因子的應激也不會大規模發病,但目前國內的種豬、商品豬流通現狀,疾病流行現狀,疾病控制措施的執行力度現狀就是這樣,不談疾病的凈化,單個場或地區想做一個疾病的隔離都很困難,難以控制。反觀在這場疾病中損失較輕的場或地區,要么一直執行藍耳病等新病的有效計劃免疫;要么相對封閉,除了賣豬,幾乎不與外界溝通,尤其是他們基本上都是自繁自養模式,近一兩年未出去引種(引病)。筆者在一些地區,也見過幾家躲過一劫的養殖場,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豬場較新,老板養豬經驗不多,凡事聽生產廠長的,與外界接觸不多,不敢克扣豬糧。
那么,2007年該病會不會再來?我的看法是:會!只不過是危害程度的大小而已;至于會不會在其他畜禽中表現類似的疾病,如果不提前重視、防范,也只是時間上的早遲而已。——因為各種因子依然存在、在其他畜禽上也同樣存在。
由此,“亡羊補牢”的意義就非常巨大了,我們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工作呢:這倒沒什么新的方法和途徑,無非是從品種、營養、環境、管理與防疫四個方面仔細工作:認真了解自己所飼養的豬的環境條件要求和自己所能提供的環境條件狀況;再了解在以上基礎上的豬的營養要求,按需提供合理的營養;以上兩點非常重要,因為豬的品種不同、所提供給它的環境條件不同,它們所需要的營養需求也就不同;在較新一些的豬的營養研究報告中,大家往往將營養需求值定義為:標準飼養條件下,某某階段豬的營養需要;至于生產中的具體條件,往往又細分為瘦肉長速度快(中、慢)的豬的營養調整等各個不同情況。總的說來,環境條件與標準飼養條件的差異越大,豬只的抗應激消耗越高,我們就必須提供更多的營養,全面充分的營養是防范疾病的基礎,不能讓豬只、豬群處于免疫抑制狀態之下;再加上認真細致的日常管理,加上全面、合格的計劃免疫和預防保健養好豬就不難了--------------——當然,這是理論上的說法,一些具體的現場操作中還存在一定的爭論、爭議,比如:中國豬的營養標準問題、藍耳病的計劃免疫問題等。但,只要我們重視了,在生產中檢驗那些就行了。筆者的觀點是:隨著遺傳育種的進展,豬的營養要求也越來越高越精細,在現有條件下,蛋白、能量、維生素和氨基酸可以適當偏高一些,礦物質提供要考慮飼料原料中的含量,不要盲目使用高含量的無機礦物質;豬的飼養階段劃分細致些,針對性提供相應的飼料。關于藍耳病的免疫,筆者個人主張進行藍耳病弱毒活苗的計劃免疫,因為藍耳病陽性的場和地區越來越多,藍耳病在一個場內爆發過以后,藍耳病亞臨床感染狀況與急性感染狀況、持續感染狀況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好像就差一個導火索——任何一個應激都可以是導火索。至于活苗免疫有這么大的爭議,還是因為現有國產疫苗的安全穩定性沒被認可,而藍耳病的危害嚴重性尚未被政府和養殖業所完全認識和重視。病毒毒株、毒力的變異、變化再快,只要政府、政策重視、允許,科研機構及時跟進,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相比之下,可能豬藍耳病病毒尚沒有禽流感病毒那么歷史悠久、變異快的。
至于豬“高熱病”的現場控制,國內的專家們已經總結出了系列的成套辦法,筆者很是認同陳健雄先生的“發生豬高熱病應如何控制”一文所述觀點和處理辦法(該文見《養豬》雜志2006年第6期 ■作者:張杰 ■來源:天津正大飼料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