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獸醫協會會長賈幼陵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建議完善現有豬肉儲備制度,鼓勵屠宰加工企業參與豬肉儲備,減少生豬市場波動。
賈幼陵說,生豬市場波動是正常的,有其自身的經濟規律,不波動反而不正常,從世界范圍看也是如此。但國家為了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進行調控也是必要的,調控的主要手段是儲備。
“活豬儲備和凍肉儲備存在一些弊端,應加以完善。”賈幼陵表示,活豬儲備實質上是國家財政補貼規模豬場增加存欄量,在豬肉價格普遍大幅上揚時,由于儲備的活豬本身就是存欄豬的一部分,不是生產和流通中新的增量,無法用來平抑價格;而在生豬價格低迷時,活體儲備企業仍然享受國家補貼,比較效益高于普通養殖戶,不會壓縮生產規模,縮減市場豬肉供應量。
賈幼陵還認為,中央和地方政府建設冷庫存貯凍肉能夠起到雙向調節的作用,但仍存弊端:一是國家和地方財政建設冷庫投資大、周期長、功能單一,不但前期大量基本建設投資無法收回,所有的運行費用需要政府投入和貼息,而且在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虧損;二是由于收儲和投放時間難以預測,如果凍肉儲存期限超過10-12個月而遭遇豬肉市場低迷,過期凍肉只能由政府買單銷毀而造成巨額浪費,否則投放市場則進一步打壓生豬價格,形成逆向調控。
賈幼陵說,屠宰加工企業特別是深加工企業自身就具備“蓄水池”的功能。豬肉熏臘、熟食等深加工生產和儲藏周期可達半年到兩年。這些企業在生豬市場低迷時會增加儲備、加大收購量;在豬肉價格過高時減少收購量以維持生產效益,對供求矛盾起到緩沖作用。發達國家豬肉深加工比例達40%-50%,對生豬生產的調節能力巨大。
賈幼陵表示,中國人肉類消費中豬肉占到65%,又以鮮食為主,熏臘、熟食等深加工產品僅占5%左右。扶持屠宰加工企業,加大豬肉深加工產品比重,對穩定生豬生產有好處,國家還可以節省重復建設冷庫的投資。
賈幼陵建議,把有限的資金重點用于扶持企業參與凍肉儲備的補貼上。這樣才可能增加凍肉儲備總量,可以在短期內足量收儲托市或拋售平抑價格,使政府的宏觀調控手段通過調控市場迅速發揮作用,使養殖者、消費者和屠宰加工企業三方面都能得到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