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過去的十幾年里,歐洲家禽業面臨著兩大問題的困擾,一是來自家禽新興出口國的競爭;二是動物福利、食品安全和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受到社會關注。從全球范圍來看,禽產品的產量在這一時期內以每年近4%的速度增長。盡管歐盟總體也呈現小幅增長,但去其集體效應,像法國這樣的歐盟成員國禽產品產量甚至減少了近20%。這種狀況引起了公眾和利益相關者對各國家禽養殖業未來的擔憂,尤以家禽養殖者為甚。為幫助法國的家禽從業者制定未來的生產計劃,法國農科院(INRA)和法國家禽生產技術研究所(ITAVI)組織領導了一次前景模擬演練。他們與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并且由家禽專家組成一個專門小組開展了為期18個月的討論,最終制定出了4個方案。考慮到歐洲政策、法規、消費者傾向以及利益相關者的決策等諸多可能發生的變化,這些方案并不只是簡單擴大當前的生產規模。這次研究從歐洲的立場出發,給出了關于經濟、社會、環境、食品安全等方面問題的經驗。更重要的是,這些經驗對于未來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盡管沒有一個模擬方案顯示2025年的家禽業依然會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但這些方案無一不顯示出多學科發展對禽產品的質量及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可進一步增強歐洲家禽業的競爭力。
一 背景介紹
近10年,全球家禽業的產銷量以近4%的速度增長,整個歐洲的家禽消費量增長緩慢。歐洲人均消費量也顯示出同樣的趨勢,從歐盟15個成員國每年人均消費21.5千克增加到27個成員國時的23.3千克(歐洲委員會,2009)。在歐洲,大多數家禽消費的趨勢是對質量要求的提升,這與火雞肉消費量的增長情況不同,消費者對分割品和加工品有偏好。這些產品的快速增長沒有對原材料的產地起到推動作用,更多的是從在國際市場上極具競爭力的新興產區進口。歐洲從巴西、泰國和其他非歐盟國的進口量從1998年的28萬噸增加到2008年的89萬噸(歐洲委員會,2009)。這些趨勢連同歐洲內部貿易的發展一起在國家戰略和動力方面形成了強烈的反差:一些國家尚不能滿足國內對禽產品的需求,如波蘭、德國,產量增長;而一些主產區,如法國和英國,產量下降。過去十年,法國仍然是歐洲禽肉對非歐盟國的主產國和出口國,但其產量已下降了20%。這是由于其他國家和地區對歐洲市場進口增加所導致的。在法國,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還有別的影響因素如農產品的貿易自由,食品安全警示,對生產系統可持續性的擔憂,以及動物福利等。對長期形勢的不確定性引發了法國農科院和法國家禽生產技術研究所對法國家禽業未來可能出現的發展趨勢的深度思考。
將二個機構的技術和專業人際網絡聯合起來的構思促成了一次前景模擬。目的是引起決策者的深入思考,為公共研究和政府政策制定大綱,更切實地為法國家禽業制定整體戰略。本文站在歐洲的角度呈現了此次模擬的重要成果和發現。
二 前景探究
以往和當前的趨勢告訴我們,僅僅監控市場走勢來預測未來發展是遠遠不夠的。還有必要認清主要的不確定因素,即由地緣政治、社會、技術和經營戰略等因素引發的斷裂性變革帶來的機逼和挑戰。趨勢的不確定性為預測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我們必須考慮到每種推力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本文報告的內容,使用的是預見方式即形態分析法。目的不是預言未來,而是從不同的視角來探究它,為可能的變化和未來的工作做準備。前景模擬可以讓利益相關者和決策者在得出結論之前對即將出現的現象和問題起到預警作用,進而設計出有前瞻性的戰略(De Jouvenel,2004)。
在此次預見模擬中,INRA-ITAVI小組大力支持負責建立未來情景的座談會。此次會議歷時18個月(2008~2009年),從家禽業和社會上召集了有關研究人員和利益相關者。沒有出席座談會的行業、職業和利益的代表也都對他們進行了采訪。雖然是為法國家禽業服務,座談會也承擔了對整個歐洲和全球家禽發展趨勢進行的深度分析的任務。該推斷的時間跨度約為15年(2025年),要把廣泛的影響趨勢和潛在變化以及與決策者相關的主要推力考慮在內。
建造前景的第一步是認清直到2025年仍會影響家禽業發展的關鍵推力,把它們并入專題。分析以往和當前的動態以斷定將來可能出現的趨勢和改變。座談會為每一個影響直至2025年的推力做出仿真的假設。這些假設一同組成了前景。為了防止出現過多的組合,前景的選擇基于以下標準:
1 關于項目,有效突出問題,不確定性、風險和機遇等有戰略意義的看法必須考慮在內
2 連貫性
3 可變性強
4 透明度(易于理解及合理化)
5 多樣性以便對未來有廣泛的洞察力
特別為家禽業利益相關者、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員強調了未來的挑戰和戰略選擇的發展。
三 家禽生產的三個主要推力
影響家禽發展進程的因素約有40種。經排序、分級并整合為三組,形成了組建前景的基本要素。
1 消費量:向新的市場份額發展
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歐洲肉類消費總量處于停滯狀態。但由于價格低廉,白肉的形象良好,易于加工和食品安全事件少,禽肉消費量的份額緩慢上升(Magdelaine等,2008)。與此同時,加工產品的消費量在歐盟國家以不同的速率增長(Spiess,2005)。法國和英國、德國、荷蘭的趨勢表現為以國內生產為代價,鼓勵進口。也可以說表現為明顯的波動趨勢。在經濟危機期間,消費者會選擇價格低廉的未經加工的初級產品。相反,在購買力強盛的時期,價格之外的購買標準(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動物福利、當地喜好等)使本國產品對消費者更具吸引力。上述趨勢會導致新的產品系列、新的供給選擇及對產品質量的重新定義(Jez等,2009)。
2 公共政策:主要的不確定因素
公共政策和控制生產的國際貿易法規是未來家禽業的決定性因素。它們直接影響歐洲家禽養殖的價格競爭,進而影響產業保持和擴大其市場份額的能力。在WTO農業協議多邊貿易談判中遇到的困難使得預測2025年管理農產品貿易的規則變得更加困難(Tregaro,Vallin,2009)。對歐洲的政策和法規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尤其是農業政策,除支持出口的措施外,至今與家禽養殖的關系甚微。這些不確定性表明到2025年,家禽生產可能會發生變化。
3產業戰略:非歐盟市場的競爭日益集中并增強
在法國、意大利和英國,家禽業依賴生產階段間牢固的契約關系,而其他國家如荷蘭,各階段間則更加獨立地發揮作用。此外,家禽業集中在幾個主導集團的手中,他們控制了本國35%~50%的市場份額。大多數集團是全國性的,少數企業已經擴展到國際范圍。目前歐洲家禽業沒有跨國合作,但在其他國家(如巴西、泰國和美國)大型跨國公司正在打造并鞏固肉產業。這些實力雄厚的公司接管了歐洲廠商,使得我們很難預見主導未來家禽業的供給策略。在競爭中更大的價格優勢給歐洲的企業留下的操縱空間極為有限。但是,當地傳統的食物偏好為歐洲市場提供的機遇尚存,由于生產者和消費者新型關系的發展,以及質量標簽規則的改變,保證了產品的產地、新鮮度、生產方式和環境影響(Jez等,2009)。大批零售和加工公司的營銷策略將會扮演重要角色,因為由他們主導生產的特性會成為制定某些購買標準的依據。
四 2025年家禽生產的四種前景
四種前景建立在上述提出的多種假設的基礎上。其中2個前景強調了現存趨勢:前景1(家禽業卷入全球化)在不斷開放的農產品市場環境中預見未來,而前景3(家禽業因可持續發展而繁榮)預見到環境作為一個至關重要的關注因素,決定著法國和歐洲公民的購買行為。另外兩種前景預示著更大的變化。前景2(具有歐洲特色的家禽業)設想了歐盟政策的改變給予就業崗位和勞動保護更多的重視。前景4(家禽業加入全球食品規則)以周期性的食品危機為背景制定了全球食品貿易規則,確保食品安全和自然資源的保護。
前景1:家禽業卷入全球化
2025年,歐洲市場對符合國際健康標準的家禽進口產品全面開放。家禽業由美國和巴西的大型公司主宰,從全世界市場尋找貨源,并注重壓縮肉類生產成本:他們的產品迎合了歐洲由于開放帶來的多種文化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者態度的轉變。高速的經濟增長提高了消費者的購買力,他們需求更大的供給量和各種各樣的便利食品。
法國禽肉消費量的一半來自進口,作為加工制品出售,種類繁多,以滿足各種各樣的個人喜好:國際烹飪法、快餐、為特殊事件準備的食品等,并且食品標簽體現了對動物福利、環境和公平貿易的尊重。因此,過去25年法國家禽產量下降了50%,家禽養殖場大量聚集在競爭最激烈的區域和主要提供鮮肉和保鮮品的市場。
前景2:具有歐洲特色的家禽業
2025年,歐盟禽產品市場仍受高于國際標準的關稅制度和特定的健康標準的保護。2008~2015年間全球經濟危機將會持續,長期經濟復蘇的缺乏放緩了全球貿易自由的步伐,區域聯盟(如歐盟)變得更加強大,或通過貿易協定得以發展。
由于協調的產業政策和穩定的關稅制度的發展,并以就業和健康問題為重點,歐洲的產業得以重建和實現現代化。歐洲大型養殖公司主導行業發展,產業從高標準化和價格優勢的國內市場獲得供給。法國家禽生產的下降趨勢明顯放緩,歐洲生產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型和競爭激烈的生產區域。
前景3:家禽業因可持續發展而繁榮
2025年,歐洲用自身經驗和可持續性發展通過運用技術手段和消費者高度預期抵御國際競爭并提高農產品品質。消費者食肉量與21世紀初期相比有所下降,由于對健康影響、環境保護和動物福利問題的關注,因此消費者更青睞新鮮和優質的產品。在經濟強勁增長的情況下,以上趨勢有助于歐洲家禽業發展,與其它肉產業相比消費量下降較少。家禽業設法通過實踐減少污染,降低全球性的影響如溫室氣體的排放,并提供較高得動物福利水平。在傳播消費者和人民期望值方面,大眾營銷在上述發展中直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歐洲和法國的生產因產品質量的提高而更具競爭力,但由于國際競爭和膳食結構的改變,很難維持其在2008年的產量水平。
前景4:家禽業加入全球食口規則
2008年伊始,主要的氣候變遷和全球流行病威脅著世界食物的供給和運輸,西歐和北美亦是如此。為了管控全球糧食短缺的風險,世界委員會成立了國際組織來協助保障全球食物的供給、運輸及其質量。與通過食品可持續生產的措施相比,食品生產和供給的規則對于保護自然資源更為重要。
因此,到處都在鼓勵食物生產,尤其是食.物自給自足存在困難的地區。對于歐洲來說穩定民心也是首要任務,老百姓由于害怕食物短缺而緊盯物價。大型跨國公司控制著家禽產業,他們在各地努力經營保證供給。盡管處于全球經濟困難的形勢下,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已經實現了食品生產的穩定性、可持續性和安全性。2025年,法國僅有20%的禽肉銷量來源于進口,與2008年相比略有下降:隨著高科技和生產智能型養殖場的發展,其產量和出口量將會在2020年觸底反彈。 沒有一種前景預刪出法國家禽生產的復興,相反,對應的數據(見表1)顯示出可能的消費量趨摯下維持現有生產水平的難度,出口量下降,進口量上升。除前景1外,法國仍可維持禽肉的自給。
五 從前景中得出的經驗
從前景中得出的結論主要與法國家禽業相關,但前景本身顯示出了與整個歐洲家禽業的相關性。為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放寬討論面,我們關注歐洲產業的普遍問題和戰略選擇,尤其是與研究相關的因素。
4種前景都突出了禽肉的優勢,雖然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變化多端,消費量似乎仍可維持。但這不足以維持歐洲的生產,因其在產品價格上沒有競爭優勢。例如,歐洲和巴西家禽業的生產成本相差50%(Van Home,2009)。這一差距直至2025年也不會顯著縮小,這意味著歐洲生產將長期處于既無法依賴貿易保護措施(關稅制度或生產規范),也無法依賴如產品質量、親近性和新鮮度等非價格標準的提升。超越國界的強化和結構化也會使競爭力更強。
許多工作崗位有賴于產業的維系,特別是禽類養殖高密集的地區。在法國等國家,從事家禽養殖的農民數量一直在下降,源于退休和農場的專業化,在歐洲局部地區這種下降產生的社會影響或許會得以緩解,但地理上的重組會受限于農民數量不足,特別是在家禽養殖不夠普遍的地區。因此,用加強近鄰的認可程度來推動家禽養殖,與其他畜種生產相比難度較小,而且增收會成為其主要目標。
迫在眉睫的環境問題需要加以考慮,是否與當地自然資源保護或全球氣候變化對抗相關。減輕禽類養殖的壓力或許會減少當地的問題,正如在前景1中,全部產量都下降,前景3中,禽內養殖在整個版圖內分散。相反,區域內的集中生產已有密度較高的家禽養殖,會加重對環境的擔憂和影響,會促使更嚴格的準則出臺。但家禽養殖不集中會引發其他后果,如新廠房的建設,可能因當地社區的反對而延遲,增加與生產區域或禽飼料原料進口之間的距離。
氣候變化在前景3和前景4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前景3中,以歐洲為中心沒能降低全球環境惡化的風險,但的確推動了當地資源和能耗的保護。前景4中,國際協作保證了環境措施的全球影響力,但也加副了人畜間和畜種間爭糧的程度。在此環境下,禽的低飼料轉化率處于優勢地位,但禽類需求谷物(與放牧牛不同)并且沒有豬在農業生產上的表現那么好。上述前景提升了環境可持續性定義的問題及消費者對此問題的認知方式。很有必要列舉出家禽生產的主要關注點(如碳足跡、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景觀的維護和污染控制)。多種標準和共同戰略風險并存使消費者感到困惑,并挫傷生產者提高其產品質量的積極性。
在此經濟、社會和環境的三維條件下,家禽養殖的可持續性成為家禽生產和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在不危及自然資源恢復的情況下,養活不斷增長的人口數量,家禽生產和食品安全應兼顧到這些方面。面對食品安全和動物福利問題,在任何地點發展三者的協同作用是生產的真正誘因;此外,組織和技術的革新是很有必要的。前景3解決了上述幾個難題:禁止了多數籠養的同時提高產蛋量。滿足這一挑戰只有通過生產體系的改進,如飼養場(多層、非籠養體系)是滿足這一限制的方法之一。其他難題可通過在版圖范圍內重建合理生產密度的地理平衡,特別是聯合谷物與畜禽生產或用短鏈供應以升級生產體系的方式加以解決。
調解矛盾的生產目標的方法是不能忽視歐洲民眾不喜歡工廠養殖的普遍性,此為當前家禽生產的弱點。即便有前景4中強勢的環境規則,消費者會接受工廠養殖嗎?抑或他們更傾向于前景3里用慢生型禽類生產的放養和有機產品,即使消耗更多飼料并產生更高碳足跡?
六 未來可能要做的事
20世紀60年代,在遺傳、飼料、腱康、養殖場建造和設備等領域的革新是歐洲和北美家禽生產發展的主要推力(Bovd,2001)。在歐洲,研究和發展逐步擴大,伴隨著以下因素的演變:市場趨勢,與動物福利和食品安全相關的規定和消費者需求(衛生學、產品的貯存和追溯),產品便利性,生產體系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性(尤其是廢棄物處理)。前景模擬證實了當前研究方向的相關性,并在推進可持續性、提升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組織并規范產業等方面應進一步加以強化。
解決可持續性問題,既要發展創新型畜禽養殖場,又要有能調節需求矛盾的可持續性指際。提高歐洲生產體系可持續性途徑如下:
1 認證新的飼料原料,減少谷物用量和對進口大豆的依賴性。
2 在畜牧和養殖條件下將動物福利納入考慮因素。
3 使家禽養殖成為更具吸引力的職業,因其工作條件和收入有賴于產業經濟狀況和附加值的分配情況。
產品質量需要客觀的評價標準,尤其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產品的差異性是國內生產的決定性因素。這些標準應當是作用顯著、可靠、明確無誤、易于測量的,使消費者容易理解。對雞肉特性的研究應該延伸到其他禽類,并且遍布產業的各個階段。前景模擬突出了產品質量多標準應用的重要性(如感官上的、技術上的、營養上的),不論其類型是針對商業化還是消費。在任何情況下,禽消費的社會經濟方面都應被考慮在內,以提高消費者和零售商對質量標準的認同度。為了實現多標準優化的目標,研究應包括分析育種和屠宰方法、遺傳力、加工方法等產生的影響。同時,認證食品安全的方法也同樣重要。進一步的研究以我們的狀況為目標,應優先考慮生產階段的某一段,在供應鏈上游應用此方法可以強化法國或歐洲的家禽業(如前景2),而以下游為目標則可鼓勵進口。這些改變將影響零售商的策略,幫助他們保證產品質量,改善畜群的管理。此外,加強社會經濟研究在商業政策、生產規程。合同體系等方面的影響似乎也很重要。在很多國家,家禽企業和養殖戶之間的關系以融合為特征(因為農民擁有禽舍和家禽的所有權)。而這些企業必須有效地按需求供應,不能一直要求技術性能的提高。比較多種當前歐洲家禽體系的優缺點發現,改變產業的組織形式的潛力仍然存在。
最后,在家禽養殖和其吸引力方面開展社會學研究,也是提高對影響家禽生產決策的因素(是否是經濟)的認識。這反過來,也會給提高養殖者的生活水平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方案。同時,重要的是發展一個禽產品質量的認證系統,引申到家禽養殖職業的認證。總之,本研究提出的觀點既需要多學科的途徑去尋找潛在的解決方法,也需要客觀的標準對生產體系進行估值。在此之后,研究結果會傳遞給其他利益相關者,他們可以在生產體系上加以應用,改變他們的未來,并最終改善歐洲家禽業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