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實施《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四川)基地建設實施方案要點(2011-2015年)》,努力推進四川中藥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十二五”打造現代中藥千億產業目標進展順利。
日前,記者從四川省科技廳獲悉,2011年,該省現代中藥產業實現總產值約470億元,其中中藥工業(中成藥和中藥飲片)總產值408億元,居全國第2位,比2010年增長34%,占全國中藥工業比重9.6%,占全省醫藥工業比重近50%;實現利稅87億元,比2010年增長32%,居全國第3位;中藥飲片工業產值135億元,居全國第1位。中藥農業實現產值34億元,中藥獸藥、保健食品等相關產品實現產值約20至30億元。
科技創新成效顯著
四川加快以中醫藥為特色的國家(成都)生物醫藥孵化基地建設,構建了四川省中醫藥和生物醫藥技術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新建省級中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個,中藥飲片聯盟申報成為國家備案聯盟。
去年該省共獲得中藥注冊批件18個,“銀杏內酯注射液”是全球第一個銀杏有效部位注射劑,技術水平國際領先,有望培育成為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重磅品種。
據介紹,四川省的中藥材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四川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為全國6個中藥資源普查試點省之一,已初步完成800余個品種的摸底調查,確定動態監測點50個。全省通過GAP認證的基地品種數達到8個,居全國第1;新增中藥材種植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面積發展到90萬畝。重樓、川牛膝、石斛等品種的規范化種植研究被列入“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有力促進了中藥資源保護和產業化開發。
成果轉化帶動有力
2011年,四川啟動實施了“荊感膠囊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示范”、“中藥配方顆粒及自動發藥機成果轉化”等9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實現年銷售額4億元,利稅1.2億元,帶動產值14億元。“中藥配方顆粒及自動發藥機成果轉化”項目將形成國內首個配方顆粒全產業鏈質量管理和控制體系,實現年產配方顆粒300噸,推廣50家醫院,預計項目實施三年內將完成產值5.4億元,利稅1.4億元,帶動農民增收6000萬元。
同時,全省大品種培育初見成效,首批啟動了川貝母、川附子兩個中藥材大品種的培育工作,由龍頭企業牽頭,聯合產學研用單位,成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共同打造大品種,川貝母野生撫育和人工栽培規模達到3萬畝,川貝母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5億元。川附子栽培面積達到3萬畝,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0億元,全省共有10余個中成藥品種實現銷售收入過億元。
大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
四川省在2011年重點加大對科倫集團、康弘集團、好醫生集團等一批龍頭企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建立完善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國家級、省級創新型企業,推進新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
全省有215家醫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上億元,其中18家上10億元,有20家企業進入全國醫藥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00強。
同時,服務體系日趨完善,重點推動中藥材電子商務平臺、中藥溯源系統等開發與發展。商務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國家中醫藥局2011年正式批準四川省在全國率先啟動中藥溯源試點,目前已在荷花池中藥材市場、部分飲片企業、醫院和藥材種植基地開展了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