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東膠南市連續兩年將放心肉體系建設納入政府實事當中,在食品安全形勢愈加嚴峻的現實背景下,膠南市通過從屠宰到餐桌的每個環節的監管實現“來源可查、流向可追、數量可計、質量可控”。 |
屠宰也要創品牌
膠南市現在共有生豬定點屠宰企業9家,年屠宰量在30萬頭左右,加上外地進入市場的大概在35萬到40萬頭之間,豬肉消費量呈逐年下降的趨勢,但對屠宰廠的監管并未因為消費量的下降而有松懈。
膠南市商務局生豬交易稽查大隊長劉永剛告訴記者:“膠南市現有"一廠八點"的生豬屠宰格局,一廠是青島市級的定點屠宰企業,而其他八個點無論從機械化程度,還是規模、屠宰量都比較小。下一步,膠南市將注重對全市的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的布局進行調整,盡量壓縮手工屠宰點,目前這也是全國的一個現實問題,全國2萬多家生豬屠宰點中,手工屠宰的就占到了一半,而今年膠南將全部實現機械化屠宰。”
從長遠來看,生豬定點屠宰企業也要扶大做強,形成品牌的企業質量才有保證,百姓的信賴程度也會有所提高。但目前來看,膠南市的屠宰企業尚缺少這樣的意識,比較散,也沒有一個注冊品牌,屠宰技術、工藝都沒問題,但是品牌沒有叫得響的。
在生豬定點屠宰企業中,還有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代宰,“一些有固定生豬來源的批發商和原來村鎮里一些常年從事屠宰的屠戶,在近幾年打擊私屠亂宰的大背景下,這些人就將生豬直接送到屠宰點委托代宰,”劉永剛告訴記者,“對于這種情況,稽查部門也要求屠宰廠嚴格按照7項操作規程執行屠宰,尤其重要的一條是外來生豬必須靜養12個小時,有效杜絕注水肉的出現。”
此外,對定點屠宰企業要求實行集中檢疫,必須配備專門的檢疫人員和設備,對不合格的豬肉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一頭豬按90公斤計算,對屠宰廠每頭補貼800元,操作費80元。“如我們常說的"血脖",割除就沒事了,這樣也要按照割除的實際重量給予屠宰廠補貼。”劉永剛表示。
加快網絡平臺建設
膠南市借助現代信息網絡技術,正在建立以IC卡(肉品質量信息卡)為載體的網絡追溯系統,努力實現生豬屠宰、肉品批發、零售等環節數據信息電子化傳遞。
膠南市商務局副局長張經林說:“追溯的網絡系統目前正在開發建設,包括網絡平臺和查驗中心,電子溯源秤作為追溯的實體目前也已經到位,我們要求每個豬肉銷售商都必須使用,根據秤上的溯源碼可以查詢到豬肉養殖、屠宰等各類信息,一些城區專賣店和高檔超市已經先行使用了,下一步,將繼續推廣到城鎮及農村的一些零售商販中。”
作為網絡終端的查驗中心目前正在建設,預計今年10月安裝運行,主要承擔網絡系統監管、生豬白條查驗和膠南市生豬消費量的統計,此外,還將專門推出一個IC卡系統,涵蓋零售和批發環節的商販,按照全市生豬屠宰量總和分配到具體商販,每個電子秤上都會裝備這種IC卡,如果超過IC卡內包含的銷售量,電子秤就會自動死機不能使用。
從目前來,對電子秤的監管依然是個大問題,尤其是很多流動攤販都采用不同規格的秤,甚至還有些不使用電子秤,這些都需要在具體監管部門的配合下進行清查,也需要消費者養成主動索取溯源碼及查看電子秤的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