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三部新飼料法規的頒布,飼料添加劑的使用類型引起行業人士的關注。同時,在歐盟的一片禁抗聲中,中國的飼料企業也在默默尋求發展的出路。5月 16-17日,由中國畜牧業協會主辦,農業部畜牧業司飼料處、生物飼料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江蘇省農業廳畜牧獸醫局與安徽省飼料工業協會協辦的第二屆全國動物營養安全高層論壇在南京舉行,與會嘉賓共同探討動物營養安全的新思路與新出路。
“以中國目前的狀況,抗生素還暫時無法被替代。” 在高層論壇上,禾豐集團董事長金衛東在食品安全被高度重視的大環境中,一語道破了行業內人士一直不愿意面對和承認的事實。金衛東認為,抗生素是人類的福星,自從抗生素誕生以來給畜牧業帶來前所未有的進步,只是近幾年隨著業內人士對抗生素的過分使用以及不正當利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抗生素替代品也不可能沒有副作用,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金衛東認為抗生素經過幾十年的使用,人們對其藥性以及藥理學等都有深刻的認識,但對新型的替代品比如中藥、抗菌肽等,尚有許多未知的領域。目前我們不能預知這些替代品潛在性的危害。
“歐洲的動物福利、禁抗在中國不可復制。”金衛東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中國是個豬肉消費大國,如果禁止使用抗生素,可上市豬只將因此而大幅度減少,屆時中國的豬價將堪比黃金。與中國的13億人口不同,歐洲只有3億人口,禁止使用抗生素所帶來的豬只數量下降是在歐洲政府的承受范圍之內,并且歐洲的豬肉消費主題不單只是豬肉,牛肉也占有相當的比例,因此,豬只的下降對歐洲的豬肉價格影響不會很大。
金衛東認為,正確地選用抗生素,是飼料企業也是養殖業的大勢所趨。與其一味地在尋找替代產品,倒不如將精力放在減少環境污染,做好管理方面。“將豬群的生長環境做好,抗生素的使用自然就會下降。”
或許正如近期農業部發布的消息中所說的“中國的種植業離了農藥要鬧饑荒”一樣,抗生素在畜禽養殖上的使用暫時不可避免。對此,在此次論壇上,有專家提出,在食品安全被高度重視的環境下,生物飼料比如酶制劑將大有可為。
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所長蔡輝益表示,在未來10年,生物飼料將是飼料企業的重要利潤增長點,在飼料中實現無抗生素并非不可能。他預計到2025年生物飼料的市場銷售額將達到200億美元/年。其中酶制劑的發展尤為可觀,預期未來10年,世界飼料酶潛在年總需求量將達到150萬噸,產值20億美元。
據了解,目前我國生物飼料添加劑的年總產值近500億元,并以年均20%的速度遞增,發展潛力十分巨大。隨著我國生物飼料產業的發展,造就和壯大了一批知名企業。據蔡輝益介紹,目前國內有1000余家生產企業,專業從事生產生物酶制劑、益生素、植物提取物類飼料添加劑。以植酸酶為例,2008 年應用量達到8000噸以上。目前植酸酶產品年生產、銷售超過15000噸,產值超過2億元,占據了國內酶制劑市場的95%以上,并有60%以上的產品出口。
“我國酶制劑的市場需求量在6.5-7.0萬噸,目前產量不足需求量的十分之一,酶制劑的銷售額卻只占全世界的4%。”蔡輝益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雖然使用酶制劑每年節約飼料原料磷酸氫鈣20萬噸以上,節省飼料成本約9億元以上,但目前酶制劑產品除植酸酶比較成熟外,其他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缺乏國家標準。與國外相比,酶制劑無論在產量銷售額方面,還是在品種質量應用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品種少,產品結構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