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信息化是奶業由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關鍵。在5月3日由中國畜牧業經濟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現代奶業信息化管理研討會”上,來自國內畜牧業的權威學者及數十家大型農牧企業負責人共聚一堂,就我國奶業信息化現狀及出路展開討論。
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指出,我國目前有千頭以上的奶牛場1000家,規模化已經達到世界第一,而信息化還處于初級階段。“中國奶業進一步發展,必須攻克信息化難題。”
隨著近十年畜牧業現代化序幕的拉開,我國一部分牧場已經開始信息化建設。但大都存在著零散化、兼容性不強等缺陷,呈現一種支離破碎的狀態,關鍵技術很多引自國外。“改變這些缺陷的關鍵在于信息系統的自主研發。”李勝利說。
事實上,國內的自主研發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奶牛多牧場云計算管理系統”,在數據智能分析和權限控制等方面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美國康奈爾大學訪問學者趙金石博士介紹,這套系統針對農業行政部門、奶業協會的需求,建立起集中的數據中心,有利于數據統計和行業監管,還可以便捷地開展營養研究、聯合育種等專業領域的數據開發利用。
技術的突破令人欣喜,應用弊端也不容忽視。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孟慶翔不無擔憂地說:“奶牛場的部分數據是具有很高商業價值的機密,如飼料配方,一旦被不合理利用,將對企業利益帶來損害。”在中國目前的誠信機制下,如何在應用數據的同時保護其私密性,是牧場信息化過程中必須警惕的問題,也是在科研中要持續關注的技術難題。”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劉玉滿認為,現代奶業的集約化生產和人員素質提升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奶業信息化的完善,智能牧場必將吸引一批高素質人才。“就目前發展階段而言,人員素質低對信息系統的人性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研發團隊要在科研中考慮使用對象情況,盡可能做到使用‘傻瓜化’;另一方面,科技企業要做好人員培訓和后續服務,使信息系統效用得到最大化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