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養雞已經有三十多年,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了很大進步,還有很多不足。小規模大群體依然是我國的代表,比如在遼寧葫蘆島,2000只以下的養殖場占33%.有人可能會說為什么2000只還養?我們來算一筆賬,按2011年的行情,養一只雞掙30塊錢,那么2000只能掙6萬,比他們打工強多了,所以說存在的即是合理的。
一、我國規模雞場的發展現狀
(一)發展變化
第一,隨著養殖新興區域的出現、發展,我國的養殖布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湖北、廣東、廣西等已經屬于第三梯隊;山東、江蘇屬于第二梯隊,在山東找個2000只以下的小戶,不能說沒有,但是已經很少了。第三梯隊5000只以下的養殖場已經見不到了,湖北省2011年的蛋雞發展速度是全國第一,因為他們有一個政策,叫“1351”,“1”和“3”是1戶農民配足3套設備,即清糞機、加料機和風機,“5”是5000只一戶,最后一個“1”是每戶政府獎勵10萬元,在這種政策的鼓勵下,湖北省的蛋雞業得到了迅猛發展。
第二,大型的養殖企業也像雨后春筍般的崛起,如正大在北京建了300萬只的雞場,德清源建了200萬的雞場,四川圣迪樂等的存欄量都在百萬以上。同時2011年的養殖行情這么好,也吸引了各行各業的人加入養殖業,如山西省的煤老板,他們一養就是百萬起步。所以說未來的競爭會很激烈,大家都喜歡大規模的,大有大的好處,但同時也帶來很多問題,如環境污染問題--雞糞處理得好是寶,處理不好是壞,大雞場一天幾十噸的怎么處理?這個問題值得思考!
同時高密度的飼養還帶來很多問題,比如雞病80%以上是呼吸道疾病,對于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很多養殖者都覺得非常棘手。其實很簡單,就是加強通風,通風量加大,空氣新鮮,就不容易發生呼吸道疾病,比如山里的野雞,哪里有這些病的發生,所以說,這都是高密度帶來的問題,而且現在使用的重疊式雞籠,都是問題。
另外,規模養殖生產成本高,社會投資大,這些大雞場每只雞的綜合效益,遠沒有那些小雞場高,其實中等規模的雞場養殖效益是最高的。
(二)生產現狀
第一,我國散戶多,養殖水平低,養殖周期很少有500天的,利用效率低。國外的雞的生長周期最少在80周,或者110周。
第二,在我國人均飼養量低,我國目前有15億只蛋雞,其中產蛋的約有12億左右,而我國的養殖場有30多萬個。30多萬個雞場養了12億只雞,一個場平均4000只,就算一個雞場有兩個人,平均一個人才養2000只雞,但是好多場還不止兩個人。而我們去美國,參觀了兩個養雞場,一個是大型的240萬只雞,16個人飼養,一個小型雞場,存欄32萬只雞,兩個人飼養。
第三,養殖設施簡陋,生活環境差,養殖戶建設的大部分雞舍不正規,養殖設備非常簡陋。另外,無論是不是現代化雞場,普遍存在人雞混住的現象,很多人會說他們雞場建有宿舍,但是很多人育雛的時候要求技術人員42天不允許出來,和雞生活在一起。
第四,養殖品種多,粉殼的、褐殼的、白殼的等等品種很多。
第五,淘汰雞價格不錯,2011年最好的時候一只淘汰雞賣到30元,這是美國無法與我們相比的。
第六,養殖技術不到位,前段時間去了國內生產品牌雞蛋最大的企業之一,他們養殖場的技術人員也不到位,到雞舍一看,有的籠子里兩只雞,有的7只雞,通風量不足,光照不均勻等小問題依然存在。
(三)產業現狀
第一,從產業現狀來看,我國蛋雞養殖規模全球第一,存欄量占世界的40%,產業布局重心由傳統區域向非傳統區域轉移,由人口密度稀的地區向人口密度大的地區轉移,從平原向山區轉移,這是三大轉移。原來的河北、山東、河南、遼寧、江蘇,現在排位已經發生了變化,山東位居第一,河北直接下降到第三位,第二位讓河南占據,湖北就要跳到第四的位置了,所以說產業重心在轉移,為什么?因為傳統養殖區的傳染病非常嚴重,產生了嚴重后果,這些地區的養殖戶不敢養了。
第二,我國的雞蛋主要是自產自銷,出口量在50億個,出口的地區主要是東北和湖北,占70%,我知道的湖北省就有7家做雞蛋出口的公司。
第三,市場的區域化和品牌化逐漸深入人心,城市消費主要是超市和農貿市場,這些地區都需要品牌雞蛋,所以說,品牌化越來越深入人心。
二、我國蛋雞產業的未來發展
從國內和國外的情況對比可見,我們與國外的蛋雞業還有很大的差距,這說明我們還有潛力,我們還能夠前進。
(一)微利時代已經到來,種雞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未來蛋雞養殖業很可能出現賺一年賠兩年的問題,而且賺錢的時候是一只雞賺錢,賠的時候卻是賠兩只雞的錢,為什么?比如2011年賺錢的,都想擴大規模,誰不擴大規模就算聰明,原來養1萬的現在養2萬,原來養2萬的,現在養3萬,所以說,一賠就把去年賺的賠進去了。
在北京,曾經有一個養鴨子的,2007年的時候養一只種鴨賺400元,老總高興的不行,就增大規模,原來養10萬,現在弄它50萬,結果2008年一只賠200元,2007年的時候養10萬,一只賺400也就賺了4000萬,但是2008年的時候一只賠200,50萬只賠了一個億。
所以說,蛋雞養殖進入微利時代,養殖基地不斷變遷,新的養殖戶在出現,舊的在倒閉。
(二)未來要加強工程設施部分的投入
在這一塊兒要敢投入,以前是獸醫養雞,現在要發展工程養雞,現在對工程養雞的投入不夠,工程養雞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樣可以減少人工,控制環境,發揮雞的生產性能。
(三)國產雞在未來的占有率將逐步提高
國產雞未來將占有越來越多的比例,如農大三號、京粉、京紅等國產雞,國家已經出臺了政策,要重點扶持。當然,土雞和雜交雞在我國也有一定的市場。規模企業如何發展?要走標準化的道路!否則沒有發展前途,什么叫標準化?現在夠標準的沒有多少個,標準的第一條就是建廠的位置離居民區500米,所以,要想達到這個目標就得上山,所以說標準執行起來也很難,但是必須要執行。廠房、飼料、雞蛋、等等標準符合了就達標了。
(四)烈性傳染病是規模化企業要重點控制的
很多免疫抑制病是疫苗帶過來的,所以疫苗要經過嚴格的檢測,像2011年比較嚴重的腺胃炎,雖然發病原因比較復雜,但其實主要病原是呼腸孤病毒造成的,原來這種病毒只在肉雞上發生,有的企業拿肉雞蛋做了疫苗,造成了該病在蛋雞上的發生。
(五)要重點發展雞蛋深加工
目前,我國雞蛋加工只占5%,美國則占30%,深加工將是雞蛋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在產業鏈上要重點發展加工,加工后進入超市。
(六)我國蛋雞業要走計劃經濟路線
我所說的計劃經濟也就是訂單經濟,根據訂單來搞養殖,這樣就不會出現價格的大起大落,比如像2011年白菜5分錢500克,2010年則是1塊錢500克,這簡直是是冰火兩重天,極大的打擊了積極性,所以說,農產品不實行計劃經濟是不行的,因為農產品的彈性非常低,據有關數據顯示,糧食增產5%,價格就要下降30%,彈性非常小,因此,蛋雞養殖總量一定要控制,而且要適度規模,國外一直在這樣做。
(七)要控制養殖場的規模
控制祖代雞規模在30萬套,商品雞15億只就夠了,2000只以下的農戶要逐漸退出。如果2000只的雞場變成一萬的,就會減少了4個雞場,這樣雞場之間的距離就能拉開,也才能逐漸向標準化靠近。
但是,養殖戶別養多了,1~5萬就行,農村5萬只雞的雞糞夠一個村的人使用,否則就得往外運,這樣污染嚴重。規模化雞場控制在20萬,否則風險極大。
(八)產業格局要一體化,流通范圍有限化
這個區域的獸藥、飼料,在小的區域內都要形成配套,比如不要將山東的雞肉、雞蛋運到廣東,從而減少病原體的傳播和污染,否則雞群的傳染病是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的。
最后和大家談談如何應對困難的2012,如何在困難中擺脫困難,克服困難?
相信科學,大家都知道20年前的雞蛋和飼料價格是什么情況,雞蛋2.6元500克,現在4塊500克,翻了不到一倍:飼料價格20年前是5毛錢500克,現在1塊多,翻了一倍多。可能很多人會說,我現在比以前掙得多啊,那是因為科技進步消耗了大部分成本,比如20年前一只雞能下15千克蛋,但是,現在一只雞最少下17千克蛋,所以說科技進步可降低成本,提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