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生豬價格不斷走低,養殖戶虧損現象較為普遍。廣西一些養殖戶呼吁,對規模化養殖和生豬主產區給予一定扶持,避免生豬價格大起大落。 陸川縣2007年至2011年曾連續五年獲得“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獎勵。陸川縣紫恩養種廠目前存欄量有3000頭,負責人徐永廣介紹,從2011年春節后生豬收購價一路往上“竄”,一度達到每公斤20多元的最高價,這一價格大約維持一個月后逐漸回落,直至降到目前每公斤大約14元的低價。 陸川國鼎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唐怡思告訴記者,公司最近出售的一批生豬價格為每公斤12.6元。他說,如果按照國家指定的豬糧6:1的均衡價格比例計算,一頭100公斤重的生豬要虧近300元,隨著飼料價格、人工成本等不斷提高,“現在肉豬收購價低于每公斤14元就會虧損。” 博白縣是廣西生豬第一大縣,這個縣的養豬行業協會會長李伯榮說,去年全縣出欄量大約為220萬頭,今年存欄量和存欄量同比增長約5%至8%,目前的生豬收購價已低于成本價,不少養殖戶處于虧損狀態。 一些養殖大戶和水產畜牧負責人認為,市場供過于求、養殖成本上漲、宏觀調控政策等因素是此輪豬價下跌的主要“推手”。 面對虧損,不少養殖戶呼吁政府調控更具針對性。陸川縣養豬協會會長江慶儒說,現在國家對生豬主產區只有“生豬調出大縣”獎勵,2011年陸川縣曾獲得100萬元獎勵,但平均到養殖戶上的獎金顯得杯水車薪。同時,對能繁母豬的補貼政策還不夠穩定,“2009和2010年沒有,2011年則有。” 業內人士建議,應著力改變養殖產業無序管理狀態,提高養殖規模化門檻。由于養豬業沒有明確的門檻,一旦豬價上漲,一些與養殖無關的企業也紛紛進入這一領域,造成豬價非正常波動。 此外,國家還應對境外凍肉進口和儲備肉市場投放予以綜合考慮,防止其成為豬價波動的誘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