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是一個農業大市,近年來,作為副業的養殖業逐漸成為平度人民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談到養殖,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養豬。現在,記者就帶你走進平度市萬家鎮的養豬特色村初家村。據了解,初家村261戶人家,人口不多,全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豬,而且通過大力發展沼氣,實現了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有的養豬戶一年賺50萬
印象中,養豬多的地方大多是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然而記者所看到的萬家鎮初家村卻很少聞到臭味,綠林中的豬棚隱約若現,在初家村文書初洪鋼的陪同下,來到了村民初建長的養豬場里。初建長是村里的養豬大戶,目前共飼養生豬800余頭,僅養豬一項去年收入就多達50萬元。
“我養豬有14年了。”初建長說,“一開始一年下來能賺個三四萬元 ,后來慢慢地擴大養豬規模,現在我這里存欄800頭豬,而且有70多頭母豬。今年,我還打算再建兩個豬棚,增加400頭豬。”
據介紹,初家村是從1994年開始養豬的,以前初家村村民都以種地為生,一年到頭賺不了幾個錢。初洪鋼說,現在村中養豬較多的家庭也都種著地,養豬屬于額外創收,“目前初家村共有41家養豬戶,平均每戶有八九頭母豬,每戶年平均增收8萬余元。”
自繁自育省錢又安全
據了解,與大多數養豬戶不同,初家村的養豬戶都采用自繁自育的模式養豬。“別看我們這個養豬場和別處的在外觀上沒有什么不同,但我們這里是靠自繁自育的模式養豬,”初建長介紹說,“豬棚里有很多便于繁育小豬的設備,所以這些年來一直走得很平穩,也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初建長說,由于自繁的仔豬成本低,并且防疫到位,因此在育肥過程中死亡率幾乎為零,所以在2004年生豬市場低迷的一年,他不僅沒有虧本,而且還實現了盈利。
在養豬棚中,記者看到,每一個豬圈里都放著一個漏斗狀的食槽,里面放著很多飼料。“以前我們每天都忙活著喂豬,有時一天要喂三次,現在我們引進了這種自動喂豬槽。”初建長介紹說,“只要把料倒入喂食槽中,每當下面食槽中的飼料減少,上面的飼料就會自動落下來。我們現在基本上4天左右才去添一次飼料,節省了很多時間。”
賣豬就找“豬經紀”
初家村村民養豬能形成一定的規模也離不開銷售渠道的拓寬。說到銷售,就必須要提一個人,那就是初家村村民初金喜。記者到初家村時,由于初金喜外出辦事,記者并未見到本人。據初洪鋼介紹,初金喜專門從事生豬的販賣中間人的工作,完成散養戶和屠宰環節的對接,對村民養豬、賣豬的幫助很大。“我們村養的豬通過他的聯系,銷往即墨、高密、諸城等地。”初洪鋼說,“他是我們村的"豬經紀",而且他也不向村民收取任何費用,村民賣豬都愿意找他。”
養這么多豬,豬糞都是怎么處理的?“這些豬糞在我們眼里可都是寶 。”初建長告訴記者,“大部分的豬糞被村民拉到地里,作為有機肥料施在地里,既解決了豬糞的環境污染問題,又提高了地力 ,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初洪鋼說,由于莊稼不需要經常施肥,但豬糞卻每天都會產生,“等豬糞攢多了,我們就把這些豬糞放到沼氣池里,用來產生沼氣,初家村有50%的村民已經用上了沼氣,用沼氣做飯、照明,每月能省100多元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