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8日,農業部獸醫局與聯合國糧農組織駐中國、朝鮮和蒙古代表處(FAO駐華代表處)在北京聯合舉辦第二期中國獸醫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C-FETPV)研討會,總結第一期培訓經驗,研究加強中國獸醫流行病學能力建設有關問題。農業部獸醫局副局長李長友和FAO駐華代表處代表Percy Misika出席了會議。
獸醫現場流行病學培訓源于公共衛生的現場流行病學培訓,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被逐步引入獸醫領域,并在多個國家取得了成功。為了加強獸醫流行病學能力建設,2010年11月,農業部與FAO聯合啟動了C-FETPV項目。目前,項目已完成第一期五個模塊的培訓工作,基本實現了打造一個高水平獸醫流行病學培訓平臺、培養一批技術骨干、搭建一個獸醫國際合作平臺、開發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獸醫流行病學教材的預期目的。
李長友副局長在研討會上指出,獸醫流行病學是動物疫病防治的基礎學科,科學防治動物疫病離不開獸醫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的有效開展,為了強化技術支撐,農業部獸醫局希望進一步加強與FAO等有關方面合作,將C-FETPV建成一個系統性、長期性的獸醫流行病學培訓平臺。針對第二期獸醫現場流行病學培訓工作,李長友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制定中長期培訓計劃。分步驟、分層次逐步實施,系統提升動物流行病學調查工作者的基礎知識水平和實踐運用能力。二是根據我國國情科學設計培訓課程。在國家層面,注重語言能力培養和技術方法研究;在省級層面,系統提升流行病學方法的應用能力;在縣鄉層面,著重掌握流行病學基本知識,保證執行調查任務。三是堅持學以致用。要求學員必須是目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內從事動物流行病學調查的獸醫工作人員。四是建立學員篩選制度。實施定期評估淘汰制度,保證每位學員跟得上、學得精、用得好。五是
加快實習基地建設。綜合考慮地理分布、養殖密度和動物衛生狀況等因素,配合《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實施,合理選擇地點,建設實踐基地,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來自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歐盟(中歐世貿二期項目辦)、澳大利亞駐華使館、加拿大駐華使館、荷蘭駐華使館、美國疫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法國國際農業發展研究中心、英國皇家獸醫學院,農業部國際合作司、國家林業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揚州大學、東北農業大學、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等有關負責人及專家60余人參加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