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海洋大國,海洋自然條件優越,海域遼闊。但由于設施養殖裝備技術落后,漁民無法開展深海外海養殖,致使有限的淺海灘涂和沿海港灣資源超負荷養殖,污染、病害、臺風等使數以萬計的漁民經濟缺失慘重,魚類品質下降和淺海生態環境的破壞,沿海養殖陷入“魚不聊生”的景況。針對我國海水養殖面臨的產業發展難題,圍繞我國正在興起的深水網箱養殖及產業發展技術需求,開發符合我國國情的深水網箱工業化養殖關鍵技術裝備,為我國海水高效健康養殖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依托在南海水產研究所的課題組歷經五年艱苦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一、在養殖模式和技術裝備兩個層面上取得了歷史性的重大創新。創制出我國首臺深水網箱養殖遠程多路自動投餌系統裝備,開發出首個海水網箱數字化養殖操作管理軟件,革新了海水網箱傳統養殖模式,實現了海水網箱精準制導養殖,標志著我國海水設施養殖裝備技術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具備了深海遠海設施養殖工業化生產能力。深水網箱養殖自動投餌系統裝備突破了數字控制、多路配送、空氣動力等關鍵技術,有效解決了離岸網箱養殖集群管理、定點給餌、按需分配、遠程輸送等難題,為數字化養殖實施提供了解決方案。系統裝備具備手動、自動、遠程三種操作模式,整機簡單、經濟實用,造價僅為國外的1/3.二、深水網箱養殖自動控制技術大幅度提升了海水網箱養殖的產業水平。深水網箱相關技術成果得到有效轉化,經2000只深水網箱過去5年的規模化養殖生產實踐證明,一只普通標準型的深水網箱,年產優質魚30噸,相當于60只傳統網箱的養殖產量,或1000畝普通池塘的養殖產量,精準養殖控制技術成果的應用,使養殖成本效比下降了20%,生產效率提高了20%;三、建立了深水網箱養殖與裝備技術研發平臺。通過平臺構建,聚合了國內設施養殖裝備技術研究力量,集成了流體力學、材料力學、養殖工程、計算機等多項現代技術,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全面掌握深水網箱系統工程技術的國家,深水網箱養殖系統設計技術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五年來,課題還創制出高壓射流水下洗網機、吸魚泵、智能起網機等5個新技術裝備,累計申請和授權專利21項,其中,獲發明專利授權7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5項,完成發明專利申請9項;獲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1項;制訂省級地方標準1項。出版專著1部;累計發表論文25篇;培養研究生10人;培訓漁民達5000人次。
深水網箱相關技術成果的推廣應用,將有效拓展我國海水養殖空間,提高海洋農業經濟的效能,舒緩我國土地資源的壓力,改善近海環境。我國15-40米水深海域可用于深水網箱養殖約有4億畝,按百分之一面積計算(約400萬畝),理論上深水網箱可在該海域安放深水網箱達6萬套以上,其產出可達720萬噸,相當于目前國內海水魚類養殖總產量的12倍,其產值相當于2.4億農田產出。深水網箱成果應用不僅使我國成為漁業強國,而且為人類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食物,數以萬計的漁民生活得到改善。我國部分沿海省已啟動了深水網箱養殖產業園區建設,據廣東等省規劃2014前建成深水網箱5000只,疏導或退出港灣養殖,還原優美港灣資源及綜合利用開發,安排數以千計漁民轉產轉業,脫困致富。深水網箱養殖園區建成后,年可為社會帶來經濟效益130億元,強勁拉動水產物流、飼料、深水網箱制造、養殖配套裝備等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