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上升成養殖業難以承受之重
“屋漏偏逢連夜雨 ,船遲又遇打頭風。”有市場人士介紹,料價飆升,豬價低迷,養殖戶不堪重負之際,只能提前出欄生豬,未來需求回落的壓力可能令豆粕價格加速回歸。
而對于上周頻創天量成交和持倉的豆粕期貨市場,還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其實有現實基礎與基本面支持的。從歷史上看,一個期貨品種的天量成交和持倉一般會孕育大的風險,其間一般會伴隨著部分投資者爆倉、市場指責、直至招至監管政策的干預以化解風險,但這一幕并未在豆粕期貨上上演。因此,豆粕期貨的穩健運行,深刻揭示了國內期貨市場已發展至新的階段,市場監管能力和水平己躍升至新的層次,市場環境也與過去不可同日而語。
養殖業或不堪重負
據悉,“銷價決定成本,成本無力傳導”是養殖業的行業特性。不像其他行業,當生豬價格下跌時,養殖戶并不能減少投料,降低成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前出欄和淘汰母豬。
今年的養殖業可能再度重復痛苦一幕。3月份以來,在玉米、大豆比價效應引導下,國內外農戶紛紛擴種玉米、減少大豆種植,為大豆、豆粕價格其后的恢復性上漲埋下了伏筆,并直接引發3、4月份國內農產品期貨市場出現了一波玉米價格疲軟、大豆價格堅挺的行情。隨后,南美大豆減產后,美國炎熱干燥天氣再度威脅大豆產量,引發市場對未來幾個月全球大豆、豆粕供應量的擔憂,直接誘發國際大豆、豆粕期貨價格于6月份開始大幅上揚,并對國內市場形成強大價格引力,使大連豆粕期貨走出了一波輸入性和補漲性的跟漲行情。
與此同時,養殖業的“大年小年”現象進一步加劇了行業的波動。據介紹,去年我國畜禽養殖效益頗豐,尤其是生豬和蛋雞。受此影響,能繁母豬及種雞存欄大幅增加,進而導致今年上半年我國畜禽整體供應頗豐,同時,飼料需求相應也出現增長,推高國內原料價格上揚。
海關統計數據或是一個例證。數據顯示,中國1—6月份大豆進口達2900萬噸,同比增長22.5%。無疑,中國因素再次加劇市場恐慌,加劇了國際大豆價格漲勢。
然而,隨著畜禽整體養殖效益低迷,或長期虧損,必然導致母豬及種禽存欄下滑。中糧期貨研究員范紅力介紹,7月初每頭豬的毛利潤還能保持在60元左右,但對于整個產業來講,依舊處于低谷震蕩區間,此時也是淘汰部分產能時期。一般情況下,每當生豬連續虧損2—3個月,仔豬價格大幅回調,將會出現淘汰母豬,緩解后期生豬市場供應。相應的,飼料需求必然出現回落,價格將回歸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