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聯手圣農投資8000萬設新廠,解決魚粉價格上漲和原料品控問題
7月17日,海大集團與福建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龍發展”)兩家公司同日發布公告稱,海大集團下屬廣州市海大飼料有限公司已與圣農發展簽署了關于設立福建海圣飼料有限公司的投資框架協議書。雙方公告顯示,兩家公司將共同投資8000萬元在福建省光澤縣建廠,專門從事動物源性飼料產品的生產與銷售。
據悉,合作期間內,圣龍發展及其子公司會將其在養殖、屠宰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全部下腳料出售給合資公司,合資公司所生產的全部產品將由廣州海大或其關聯方包銷。
海大集團是一家以飼料為主要業務上市企業,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圣龍發展是一家以肉雞飼養、肉雞屠宰加工和雞肉銷售為主營業務的上市企業,雞肉銷售收入占營業收入的95%以上。雙方為什么要開展這項合作呢?
海大公告表示,這是“公司向產業上游飼料原料行業的擴展,一方面加強公司在飼料原料上的自我供應能力,同時有利于公司對原料質量的控制。”原因表述簡單,卻凸顯了海大試圖在原料領域加強自我供應與質量控制的努力。
所謂動物源性飼料產品,是指以動物或動物副產物為原料,經工業化加工、制作的單一飼料。“畜禽產品副產品可制作成肉骨粉、羽毛粉,也可以提煉油脂等。”四會市匯好飼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林燕添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這些產品尤其是肉骨粉,蛋白可以高至50%,不少飼料企業會適量添加用于平衡蛋白含量,來代替魚粉,水產料企業用得比畜禽料企業多。
近年來,魚粉資源緊張,價格不斷上漲,期間雖有漲落,但上漲卻是趨勢。林燕添認為,不少水產飼料企業都在此背景下開始尋找替代原料,使用肉骨粉、羽毛粉一定程度上就是這方面的嘗試。
廣州市飼料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嚴炯均介紹,國內飼料企業使用的肉骨粉既有國產,也有進口,進口的一般比國產的衛生安全指標更好。羽毛粉則由國內企業生產,沒有從國外進口。
“(飼料企業)最擔心國內的肉骨粉摻假,”林燕添介紹,畜禽副產品從加工廠到飼料企業過程中,如果沒有嚴格的管理,很容易變質。這是國內肉骨粉非常大的問題。進口肉骨粉雖然品質更好,卻受出口國政策及價格的變動,進口渠道相對來說不那么穩定。“我們公司以前也嘗試過,就遇到過類似問題。”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海大此前也有從屠宰企業采購下腳料,因為全流程派人采取了非常嚴格的監管流程,才保證了原料質量。“成立合資公司,肯定有利于其管控好原料質量。”林燕添認為。
圣龍發展方面則表示,合作打通了下腳料產品的銷售渠道,為公司規模化擴張戰略做出了良好的鋪墊,具有重要和深遠的戰略意義。而且合作將取消目前30家下腳料批發商,優化了客戶結構,既有效提升了銷售部門的管理效率,而且能為其帶來長期穩定的產品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