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蒸羅非魚、紅燒羅非魚、水煮羅非魚……在市民的飯桌上,羅非魚“上座率”很高,羅非魚質量是否放心可靠,是消費者很關心的問題。近日,由廣西檢驗檢疫局承擔的課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在羅非魚養殖和加工中的應用研究與示范》通過了廣西區科技廳組織專家委員會的鑒定,綜合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如藏在羅非魚中的300種農殘將被一一“揪”出;在國內首次建立高通量檢測標準等。該項目研究制定的行業標準,可提供給相關部門進行質量把關的檢測依據。
獸藥殘留超標限制羅非魚出口
我國是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和水產品貿易大國,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省區是我國羅非魚主產區。近幾年我國羅非魚出口也保持強勁增長勢頭,連續幾年增長率位居世界第一。但技術性貿易措施已成為我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障礙。就廣西而言,羅非魚養殖主要以農戶散養為主,由于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經常導致養殖出來的羅非魚因獸藥殘留超標等原因不能滿足進口國的要求,已成為限制廣西水產品出口的瓶頸。
因此,迫切需要應用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對水產品的加工、養殖進行管理,研究羅非魚養殖過程的質量監控技術體系和加工環節的食品安全質量控制,開發出健康養殖技術,生產無公害水產品,實現水產品從水體到餐桌的全過程安全質量控制。
為此,廣西檢驗檢疫局向廣西自治區科技廳提出了 “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在羅非魚養殖和加工中的應用研究與示范”的課題研究,2009年8月得到了區科技廳批準和立項。
開發“環保無藥”養殖技術
項目獲批以后,課題組人員深入了解企業羅非魚養殖過程和羅非魚的深加工流程,識別為保證產品質量和安全所要控制的全部工作要素等。通過一系列工作,建立了羅非魚的養殖、加工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建立養殖技術應用示范1項、養殖示范基地1個、示范養殖羅非魚2000畝。其中,養殖基地通過選購優質魚苗、飼料管理、水質控制、魚病綜合預防的質量管理、魚病治療的質量管理、加強養殖場的衛生控制等技術措施保證規模和數量,開發出羅非魚“環保無藥”的健康養殖技術。
2011年4月,為摸索羅非魚肉高通量農殘檢測方法,課題組人員歷時兩個月,終于開發出羅非魚肉中300種農殘檢測的RRLC-MS-MS高通量檢測方法。該方法穩定、可靠、快速,可滿足羅非魚肉中多種農殘高通量檢測要求與確證的需要。
可實現“水體到餐桌”質量安全
據介紹,項目成果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如屬國內首次同時在羅非魚養殖和加工全程中應用ISO22000:2005建立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屬國內首次建立了羅非魚肉中300種農殘檢測的RRLC-MS-MS高通量檢測方法;屬國內首次用同位素內標法結合快速液相色譜串聯質譜 (RRLC-MS-MS)技術檢測飼料中氯霉素等。
另外,該項目研究制定的行業標準,可提供給檢驗檢疫、水產畜牧等檢測機構進行質量把關的檢測依據,建立的高通量農殘檢測方法和氯霉素檢測方法可轉變為實驗室非標方法或地方標準。
據了解,本項目依據1SO22000國際標準建立了羅非魚養殖和加工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真正實現水產品從 “水體到餐桌”的全過程安全質量控制,出口的凍羅非魚片經檢測各項衛生指標符合美國、歐盟等要求,產品合格率100%。
項目到底好不好,數據可以說明。2011年前8個月初步統計結果表明,廣西羅非魚出口量在全國已占據1/5以上比重。據廣西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統計,2011年廣西出口凍羅非魚片和條凍羅非魚3309批,6.85萬噸,貨值2.52億美元,較2010年保持快速增長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