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病毒有七個沒有交叉保護的血清型,并且病毒容易變異,因此該病的防疫一直是養殖企業的難題。近兩年的國際OIE數據顯示,A型血清型感染率呈迅速上升趨勢,2011年全球A型感染率是2010年的3倍,而O型則趨緩。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口蹄疫病毒研究專家趙啟祖認為,上述情況與O型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有一定關系。
據悉,口蹄疫病毒主要有七個血清型:O型、A型、C型、SAT1型、SAT2型、SAT3型和亞洲Ⅰ型,而在中國主要是A、O、亞洲Ⅰ型。據趙啟祖介紹,口蹄疫病毒除有這7種血清型外,每個血清型還有不同的亞型,到目前為止,已知的口蹄疫病毒有65個以上的亞型,“這也是口蹄疫疾病的防控難點,容易變異,并且變異不定向性。”
趙啟祖在研究中發現,口蹄疫病毒的流行毒株有明顯區域性。根據國際OIE的最新數據,這兩年流行的血清型有所變化:A型流行漸廣,從2010年僅8.3%上升到2011年的25%;而O型的流行則呈現遞減趨勢,2010至2012年(截止至6月份)分別為80%、60%、43%。
除眾多血清型外,新疆天康制藥事業部技術總監周緒斌認為口蹄疫防控的另一個難點就是,還需考慮病毒變異。“有可能疫苗的研發速度會滯后于病毒的變異。”周緒斌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口蹄疫病毒為RNA病毒,其基因組以“準種”形式存在,即存在一群優勢基因序列變異的種群,這種異質基因型病毒感染宿主細胞后,很容易發生適應性變異。如果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中由于核酸序列的突變,最終導致病毒抗原位點內氨基酸改變,引起病毒抗原變異,使得新生變異株不能被親本病毒的免疫應答清除,而其自身又能在免疫薄弱的宿主細胞中生存。此外,病毒復制引起細胞表面標志的丟失,逃避免疫監視系統的監控,巨噬細胞可能充當病毒持續感染的“傳輸者”和“儲存器”。
“因此,對口蹄疫的防控,疫苗毒株的匹配非常重要。”周緒斌說,新疆天康因考慮到口蹄疫病毒變異性,特推出流行較廣的兩種毒株的雙組份疫苗:新型雙價(緬甸98株與新豬毒)高效口蹄疫疫苗。
雖然口蹄疫免疫可以減低發病次數,逐漸減少環境中病毒,但不會根除疫病。“群體免疫率達到85%,能提供群體保護。”趙啟祖認為疫苗無法保證動物不發生口蹄疫,只能降低發生疾病的概率,疫情還與日常生物安全管理與周邊疫情情況有關。
全球對于口蹄疫病毒研究也有嚴格限制,研究機構需要生物安全3級以上實驗室。據悉全球的口蹄疫參考實驗室與研究機構有,英國Pirbright世界口蹄疫參考實驗室(1924建立)、美國Plum Island動物疫病中心(1954)、德國的Insel Reim FMD研究所(1909)、丹麥lindholm FMD研究所(1925)、泛美FMD中心巴西(1951)、亞洲泰國的Pakchong亞太口蹄疫中心,中國的蘭州獸醫研究所。口蹄疫防控組織主要有FAO、OIE、IEAE、EUFMD、PANAFTOSA、ASEN等等。
■鏈接
2012年上半年全球口蹄疫病例——
2012年6月,東哈薩克州;13頭牛死于口蹄疫;
2012年5月,吉爾吉斯楚河州、塔拉斯州等地發現新型口蹄疫疫情,現已出現牲畜感染成批死亡現象,并已引起疫區居民恐慌,未知血清型;
2012年3月,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和江布爾州發現口蹄疫,有800頭大牲畜被銷毀;
2012年3月,埃及因SAT2型口蹄疫病毒造成2.5萬頭牲畜感染,2000多頭死亡。
2012年3月,俄羅斯1518只牛疑似感染了O型口蹄疫,已確診了117例;
2012年2月,臺灣金門出現O型口蹄疫疫情,撲殺530頭豬;
2012年1月,利比亞北部的13個地區51頭牛和1000頭羊死亡。此次口蹄疫是O型和A型。
2012年3月,利比亞班加西省(Banghazi)11頭牲畜發病(SAT 2型),死亡5頭;
2012年2月,禽流感和口蹄疫目前在江蘇,四川,東北三省,內蒙古大面積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