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活禽交易關閉已一個多月,這不僅意味著市民喜愛的“現殺雞”遠離了餐桌,對于活禽攤販而言,也是難熬和糾結的三個月。記者近日走訪了多家農貿市場發現,部分活禽攤主開始轉行賣起了冷鮮雞或光雞,然而大多數活禽攤販依然待業在家,等待活禽交易重新開放的那天。
活禽攤主改賣冷鮮雞遇“冷”
在上海浦東新區環林東路上的衫林新月菜場內,活禽交易攤位大門緊鎖,見有人張望,邊上的唐照蘭趕緊招呼記者。據她介紹,她是這個活禽交易攤位的攤主,但在活禽交易關閉后,就在市場內親戚的帶魚攤位上賣起了光雞。
“都是以前的老客戶來買,一天營業額能有上百元,但銷售量和活禽還是不能比。”唐照蘭說,之所以沒有另辟鋪面,是因為還是希望4月底活禽交易重新開放后繼續重操舊業。“現在邊做邊玩,就當給自己放假。”唐照蘭說。
相較唐照蘭輕松的心態,周浦鎮周浦農貿市場內“資深”活雞攤主胡宗保年前就有了準備,他很早就和良元冷鮮禽品牌接洽,待到活禽交易市場關閉后,就開始嘗試賣冷鮮雞。然而,冷鮮雞銷售之路并沒有預期的順暢。
“根本就沒有生意,有時一天只能賣一兩只。”胡宗保說,上海人尤其是浦東地區的市民,都喜歡吃現殺的三黃雞,冷鮮雞根本就沒人買,輾轉糾結了半個月后,胡宗保決定開賣光雞,有時一些老客戶一天能拿個十幾二十只雞,然而這樣的銷售量依然無法保本。這幾天,胡宗保決定關張待業在家,等待活禽交易恢復的那一天。
大多數攤販仍選擇謹慎觀望
除了部分還在做生意的商家,更多的活禽攤戶選擇觀望。
在永泰路上的永泰菜市場,市場人員告訴青年報記者,從活禽交易關閉那天起,攤主就一直待業在家。
“活禽交易關閉我們也有損失,這種情況我們也不好意思問他收租金了。”市場人員稱,他們也不鼓勵攤主在原來活禽交易區內銷售冷鮮雞,因為這涉及到營業執照變化和農產品追溯體系,而且市場提倡有序競爭,原則上一個品種只允許一家銷售。
在昌里東路上的云蓮菜市場內,老丁每天都會來市場閑逛一陣,和老主顧或其他攤位上的小販拉拉家常,但對于試水冷鮮雞,他也不敢輕易嘗試。“休市只有3個月,時間比較尷尬。”
良元禽類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良元告訴青年報記者,目前有三十多家原來銷售活禽的攤販改行銷售冷鮮雞,由他們負責門面裝修和配送,然后和攤主簽訂一定年限的合同。
據王良元介紹,目前全市一百多個門店中,平均每個門店銷售冷鮮雞約一百只,比活禽交易關閉前增長了5成左右,盡管如此,但他們的生產線依然只開了7成運力。“冷鮮雞銷售依然沒有達到預期。”王良元說。
如永久關閉交易區將進行改造
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內,原本有60余家活禽交易攤販,記者從市場方面了解到,目前一些活禽攤主已悄然在為未來的發展做規劃,與禽類交易區的一些光鮮禽攤主合伙做起了零售批發生意。據悉,這些轉戰光鮮禽銷售新入伙的攤主大多是活禽入行時間相對較短、顧忌較少的生意人,約占整個市場的15%。
不過,上農批辦公室辦主任顧耀鋒稱,大部分攤主還在觀望并揣測著屆時活禽交易恢復與否的兩種可能性。對于文化程度不高,又習慣了活禽交易的攤主而言,要作出改變確實很困難。
“現在活禽交易關閉了,對這些賣光雞的攤位而言,銷量卻也下降了。”顧耀峰說,之前一些客戶來上農批賣活禽,也會順便捎一些光雞回去,但現在,冷鮮雞攤位全市遍地開花,來上農批買雞的人自然就少了。
此前,上農批也在和一些冷鮮雞品牌商洽談,讓其進入市場,而對冷鮮雞品牌商而言,這樣既能降低物流成本,又提供冷鏈場地,也是一舉多得的好事,不過由于上農批沒有足夠的場地,目前還未有實質性進展。
“如果將來明確下來活禽交易將永久關閉,那么我們將對現有的活禽交易區進行統一改造,目前我們還在等消息。”顧耀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