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食品價格周期很大程度上是受主要肉類——豬肉價格的推動。雖然目前豬肉供應充足,但由于牲口遭大舉拋售,預計豬肉庫存將約在六個月內下降,并可能導致價格激升。 “如果看看中國的玉米和豆粕價格,現在的養殖成本已經達到紀錄高位。”Rabobank的飼料業高級分析師Jean-Yves Chow表示。 “如果豬肉利潤空間繼續受到壓縮,我們預計到明年初豬肉供應將會減少,導致價格上漲,并刺激食品通脹。” 由于對生豬行業狀況感到擔憂,中國國家發改委本月下令啟動新一輪凍豬肉收儲,因預料在明年2月春節豬肉消費達到高峰之際,供應會緊張。 2007年中國豬肉價格快速攀升,成為全國性議題,當時國內生豬行業爆發了致命性的藍耳病疫情。中國生豬行業每年出產豬肉5000萬噸,相當于全球豬肉產量的一半。 當時,豬肉價格飆漲推動食品通脹率急升,其影響在收入不高的農村地區感受最為劇烈,中國10多億人口中的大部分居住于農村地區。 美國旱災助推全球糧價持續攀升,但迄今為止對中國消費者物價漲幅的沖擊有限,7月中國CPI同比漲幅降至30個月低位。7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4%,低于6月的3.8%,得益于豬肉價格回落。食品價格在中國CPI的所占比重約30%。 玉米和大豆的價格大漲對中國畜牧業來說可謂是雪上加霜。中國大豆進口量是全球交易量的60%,玉米進口規模也躍升至全球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