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工業明膠毒膠囊、地溝油抗生素事件后,中藥材染色事件日前再次引發市場關注。因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進行染色并摻假,凱利中藥飲片公司9月8日遭國家藥監局曝光。9月10日早盤,因2011年度曾購入凱利公司的藥材,相關上市公司股價出現大幅下挫。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9月10日對記者表示,原料、輔料等領域的問題嚴重打擊市場對藥品的信心,不利于醫藥產業的發展,下一步仍將從嚴整頓。
價格誘惑招致摻假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9月8日曝光,安徽亳州一批中藥飲片企業使用化工色素金胺O進行染色、利用鋁鹽和鎂鹽進行增重,其中8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被停產整頓,6家企業的GMP證書被收回,12家企業被立案調查。
國家藥監局稱,在中藥材、中藥飲片生產中染色增重、摻雜使假會對后續的中藥生產、臨床配方使用帶來極大的危害,造成系統性安全風險,是嚴重的、惡劣的違法行為。
“這種整頓非常必要,應該進一步規范中藥材行業發展。”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中藥民族藥標準研究與檢測中心主任林瑞超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這并非中藥企業首次面對藥材信用危機。早在2011年,四川蜀中制藥就因用蘋果皮冒充板藍根遭到處罰。業內人士直言不諱地指出,蜀中制藥的復方丹參片中標價只是原料價格的1/4,其為了占領基層醫療市場,使用“低價中標”策略,并最終曝出了摻雜使假的行為。
于明德表示,藥企的逐利行為刺激藥材流通領域違法事件頻出。“低價中標”促使部分下游藥企暗中摻假;中藥材價格暴漲,則推動部分上游藥材供應商染色、增重。上下游的摻假行為,皆需要嚴格治理。
2009年下半年以來,受氣候因素和市場需求影響,中藥材價格出現了連續暴漲,在打擊下游中藥企業盈利的同時,也刺激藥材供應商違法行為增多。業內人士稱,“加鋁”、“加鎂”、“加鹽、加糖、加色素”等摻雜使假行為,已經成為中藥行業的潛規則。而食品價格的持續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地溝油冒充大豆油現象的出現,
“必須嚴厲打擊,整頓醫藥業原料市場的經營環境,才能推動行業持續發展。”于明德對記者表示。